天天看點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華夏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曆史,在世界上是名副其實的泱泱大國。在唐朝時期,大陸國力鼎盛,周圍國家更是稱呼大陸為天朝。從古至今,大陸出土的文物更是見證了大陸源遠的曆史。

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再到唐朝的唐三彩和清朝時期的青花瓷,

一件件都是大陸在曆史上輝煌地位的見證。

然而,到了清末期,大陸國力衰弱,各國列強也不斷侵蝕大陸,在那一段灰暗的曆史上,大陸丢失的不僅是土地,還有那蘊含了華夏上下五千年曆史的文物。

漢代的玉琥、殷商的青銅象尊、南宋的潇湘卧遊圖

等一系列珍貴的文物都

在晚清時期遺失,現在卻出現在外國的博物館中。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183件珍寶被無償送于他人

千年的瑰寶流落在外,國人上下無不扼腕歎息。如果說這些文物是被外來的列強搶去的,那麼我們可能是滿腔氣憤,絕不忘此恥辱。然而讓無數國人羞恥的是竟然有

人将大陸的文物國寶拱手相讓與他人,并在祖國多次回購時被拒,

當真讓我華夏兒女羞于提及此事。

翁萬戈,

聽這個名字可能并沒有讓人有很大的印象,或許是因為他在很早時就離開了中國的緣故吧。1937年,抗戰爆發,翁萬戈于次年前往美國留學。而他所最讓人值得記住的應該就是他拍攝的

《中國佛教》

這一影片了吧。

就是這樣一個緻力于向西方世界傳揚中國文化的人,卻在自己百歲生辰之日,

将183件文物捐贈給了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其中包括了他的祖父最喜愛的

《長江萬裡圖》。

這幅有清代畫家王翚所繪的《長江萬裡圖》不僅是翁萬戈祖父的心頭好,翁萬戈本人也是視若生命。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鼎盛人家之後卻選擇将自家文物贈送給他國

如果翁萬戈隻是一個普通人,或許他根本就不會擁有這麼多的文物。翁萬戈普通,可是他祖上卻十分不普通。

翁萬戈的祖父正是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翁同龢,

翁同龢在政治上、書法上都十分有名,并且作為曆經兩代皇帝的帝師,晚清重臣翁同龢的權利和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蒙祖上的蔭蔽,翁家在當時可以說是鼎盛之家了。遺留下來的文物和珍寶之多就可以想象了。在翁萬戈出海避難時,自然也是要将這些文物帶上的。

這些文物中繪畫、書法、織繡以及拓片都是擁有着悠長曆史的國寶級文物,

這其中的文物

包含了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珍品

,從這些文物中足以窺見大陸古時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這些每一件都可以稱之為國寶的文物,

卻它的主人被拱手送給了那些外來侵略者。

于情,翁文戈是這些文物的主人,我們本無權幹涉這些文物的處置,但是作為華夏兒女,就算要處置這些文物不應該将自己的祖國作為首選嗎?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于情于理,翁文戈都不該把大陸的文物捐獻給他國的博物館。如果說翁文戈僅僅是想給文物找一個保障,那中國更應該是他的首選之列了,2018年的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與晚清時期相比有了很大提升。

如果說是想給那些文物找一個依靠,大陸已經有這個能力可以去保護好這些文物。

然而翁文戈的一系列行為卻讓國人百思不得其解,如若求财,翁文戈卻将這183件文物悉數無償贈與了美國波士頓的博物館,

在祖國表示希望可以回購這些文物時也被翁文戈拒絕。

而且在翁文戈将這183件文物無償捐獻給他國博物館之前,他就已經

先後将二十多件文物捐了出去。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文化之魂永流傳

尤記得在

2018年播出的一檔綜藝《國家寶藏》

,在這檔節目中由黃渤和王嘉守護的國寶

皿天全方罍

讓人記憶深刻。這件器皿在商代晚期鑄造,是酒器中的一類,是迄今為止所出土的最精美的一件器具。

後人稱之為"方罍之王

"。然而這麼一件意義深重的寶物卻因為一些原因散落在不同的地方。終于在多方努力之下,

2014年,皿天全方罍的器身和器蓋才在中國長沙團聚。

萬物有靈,中國有句話叫

魂歸故裡,落葉歸根。

無論是人還是文物,終究還是回到自己的家才有意義。将那些文物無論是捐出去的還是賣出去的,都無異于将自己的孩子送給他人。百年後,大陸的文物卻在異國他鄉才能被瞻仰,這丢失的不僅僅是中華的臉面,更是中國深遠的文化之魂。

一個國家曆史淵源有多深,就要看一個國家的文物的曆史意義有多大。

文物是在一個國家的曆史長河中前行時留下的足迹,是人類智慧在那個專屬時期遺留下來的結晶,是曆史文化前行駛過的輪廓。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作為一個時代的産物,它的曆史價值便是它的首要價值。作為一個時代的智慧結晶,它所呈現的關乎于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讓人有史可依,有證可考。

作為大陸文化曆史載體的文物,它們身上無一不留着華夏上下五千年發展的烙印。

而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更是見證了在那炮火紛飛的年代,中國的坎坷與磨難。

對于那些流失在外的國寶亦是中國的孩子,無論何時,無論它流落何地,中國一定會将它找回來。

晚清重臣後代,百歲生辰将183件古董無償捐美,國家欲買卻被拒絕

作為那183件文物的主人,翁文戈的行為我們無權評價,我們也沒有任何立場去指責他什麼。但是對于流失在外的國寶,我們也是非常痛心疾首的。

曾看過一本講述古董故事的書,玄色的《啞舍》。玄色在第二部的引言中寫下的一段話讓人記憶深刻,他說

"啞舍中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載了許多年,無人傾聽。"

大陸一直都有"古物有靈"的傳言在民間流傳,越是時間久的越是讓人敬畏。我想,如果古物真的有靈的話。它大概更想呆在自己的故土,默默的等待自己的有緣人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