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伍曉丹 江珊珊 林綿綿
圖/視覺中國
北京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這幾天,谷愛淩的1620、羽生結弦的4A刷屏各大網絡,騰空躍起、轉轉轉轉……在為他們精彩表現歡呼的同時,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這些運動員,尤其是花樣滑冰選手,在冰雪上轉這麼多圈,是怎麼做到保持平衡不頭暈的呢?畢竟,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轉兩圈就暈了,甚至有的人不轉都會突然眩暈。這一切,都和維持我們人體平衡的重要結構之一——“前庭”有關。

著名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
轉不暈需要前庭功能訓練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征解釋到,我們人體能夠維持平衡,需要前庭覺、視覺和本體覺三者協同作用。三者中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讓我們産生眩暈、走路不穩等症狀,其中最容易産生眩暈和不穩的結構就是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包括三個半規管和2個耳石器(橢圓囊、球囊)。三個半規管感覺頭部旋轉,當頭部旋轉或傾斜時會産生一個角加速度,三個半規管在三個相對垂直的層面上檢測到不同方向的角加速度,然後整合成神經沖動輸送給大腦。兩個耳石可以檢測線性加速度,并不停地将感受到的神經沖動輸送到中樞。它們和視覺、本體覺接收到的神經沖動經過整合,共同維持身體的平衡。
著名花樣滑冰選手卡米拉 · 瓦利耶娃
其中,半規管記憶體在着淋巴液以及壺腹嵴,壺腹嵴就像是半規管裡的小塊海藻,漂浮在液體中,感覺發生的一切。當連續進行幅度較大的旋轉時,半規管的壺腹嵴毛細胞過度刺激,沒有經過訓練,普通人前庭中樞耐受度會稍差一些,是以普通人轉幾圈就出現頭暈站不穩的現象。
但是在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自由滑決賽中,獲得冠軍的美籍華裔選手陳巍完成了5個四周跳。而且統計資料顯示,在重大花樣滑冰比賽中,4分半的時間,花滑運動員們平均要轉近百圈。
為什麼他們轉這麼多圈,最後還能平穩落地呢?張宏征主任解釋,這需要靠大量科學的前庭功能訓練,使得原本受旋轉或各種加速度刺激産生的反應不斷減輕,甚至消失,讓自身的平衡系統在複雜快速的旋轉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花滑選手經過大量科學的前庭功能訓練
正常的活動也眩暈,可能是耳石掉了
除了大部分人轉兩圈就容易頭暈外,還有一部分人即使沒有轉圈,隻是做一些正常的頭部運動,也會突然産生天旋地轉、站不穩的感覺,這時候很有可能是前庭功能出現了問題,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就是耳石症。
前文講到前庭器官還包括橢圓囊、球囊2個耳石器,它們都有耳石膜覆寫,膜内有耳石,但是在比如前庭發炎、大力的撞擊、或者離子代謝失衡等情況下,就有可能引起耳石的脫落。一旦掉入半規管道或黏附于嵴頂就會引起眩暈,這就是所謂的耳石症。簡單來說,就是耳朵内“瘋狂的石頭”逃跑到耳内的其他地方了。
耳石症的高發年齡是40歲以後,一些特殊人群還會提前出現老化,如體質較弱的女性,以及長期不運動、壓力大、有睡眠障礙的白領一族也屬于高危人群。
不過張宏征主任表示,耳石症并不是可怕的疾病,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通過手法複位去治療,簡而言之就是把脫落的耳石複位回橢圓囊裡,有時還會輔以藥物治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