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新華社消息,華為将發放2021年分紅,預計每股1.58元。
根據2020年年報,華為總股本約為340億股,據此計算,華為将拿出超500億元給員工分紅。
01“分紅不高,但春天會來”
據公開資料整理的華為往年分紅情況:
2010年,股價5.42元/股,每股分紅2.98元;2011年,股價5.42元/股,每股分紅1.46元;2012年,股價5.42元/股,每股分紅1.41元;2013年,股價5.42元/股,每股分紅1.47元;2014年,股價5.66元/股,每股分紅1.90元;
2015年,股價5.90元/股,每股分紅1.95元;
2016年,股價6.81元/股,每股分紅1.53元;
2017年,股價7.85元/股,每股分紅1.02元;
2018年,股價7.85元/股,每股分紅1.05元;
2019年,股價7.85元/股,每股分紅2.11元;
2020年,股價7.85元/股,每股分紅1.86元;2021年,股價7.85元/股,每股分紅1.86元。
在華為内網心聲社群,有員工表态,雖然今年1.58元的分紅不算高,“但我們堅信春天會來”。

其實,即使是2018年最低的1.05元,收益率也超過了10%,超過市面上大多數理财産品。2021年,華為營收下滑30%,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2022年新年緻辭中表示,“活下來、有品質地活下來”,依然是華為當下的目标。
這種形勢下,堅持給員工分紅已屬不易。
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12萬人,以此計算,人均将分到超40萬元。
02誰可以拿分紅?
據了解,隻有入職兩年之後,業績表現突出的員工才有配股的資格。
當然,那些手握股票的老員工會拉高平均數,大部分華為新員工隻能暗自羨慕。
華為的股份并不是誰都可以買得到的,包括華為自己的員工。
每年表現優異的華為員工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裡去,這些被稱為“奮鬥者”的員工會得到一份合同,上面會告知他們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但是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後,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可以通過内部系統賬号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
這兩年,華為公司被打壓,很多人離職。
為了留住人才,2019年年底,它推出了普通員工也能購買公司股票的補充細則,内部稱為“ESOP1”。
“入職滿5年的員工就可以買ESOP1,每年也可以參與分紅,金額相對略少,有的隻能拿2萬多。”
ESOP和ESOP1有差别,前者最起碼配4-5萬股,後者一般配1-2萬股。
華為董秘江西生曾表示,華為由員工持股有助于保持華為公司決策的獨立性;
由于華為每一分錢的資本都來自員工,是以這些員工不會允許外部影響來損害員工和公司長遠發展的利益。
但持股員工并非沒有風險。公司的發展與員工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捆綁,參與投資的員工每年可以參與利潤配置設定;
如果公司出現虧損,股票的價值也會降低,持股員工也要承擔相應的減值風險。
03錢要怎麼分?
關于給員工“分錢”,任正非向來極為“大度”:
“錢給對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少談情懷多給錢,談錢是對員工最好的尊重。”“我不懂财務,不懂技術,不懂管理,我隻有靠利益分享機制把19萬人粘在一起。”
可以說,分錢是一種管理哲學。
而在華為,分錢的管理哲學便是“擷取分享制”。
1)激勵價值創造,向奮鬥者傾斜
獎金來自于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項目,包括利潤、銷售收入等财務名額,也包括客戶、内部營運以及學習成長類名額。考核結果與獎金包挂鈎,員工就很清楚為何而戰,進而為之奮鬥。
2)平衡獎金包和股票
任正非說:“薪酬激勵的對标分析要提高合理性,要管理好拉車人和坐車人的配置設定比例,讓拉車人比坐車人拿得多,拉車人在拉車時比不拉車的時候要拿得多。”這樣,“擷取分享”的價值配置設定理念驅動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3)反對年終獎、強調過程獎
任正非反對年終獎制度,認為年終獎已經落後,更強調過程獎,及時獎。
比如應有50%幅度的過程獎在年終前發完,沒有發完的,到年終就收回去。這樣倒逼各部門發項目獎、過程獎、及時獎。
4)“分錢權”下放華為将獎金包額度全都下放給一線負責人,讓他們有充分權力。
“薪酬包發下去了,下面不敢漲工資;股票包發下去了,下面不敢評;然後獎金包發下去了,你們不敢評。你們不敢動,你不敢動不是我的問題。小九九、大九九全都給你了,你要好好用好你的權力”。
在這種機制下,獎金包總額明确,管理者和絕大多數員工都會傾向于“人少多分錢”,主動承擔起更多責任,創造更多價值;長此以往,人均效能會越來越高,個人收入也就越高,進而吸引更多優秀的人加入,這樣就建立了人力資源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