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8歲老人為愛殉情:所有同生共死的浪漫,都是沒有充分體會的哀傷

01.

死亡損失,

這是一頭我們無法抗拒的洪水野獸

68歲老人為愛殉情:所有同生共死的浪漫,都是沒有充分體會的哀傷

5月17日晚,一名來自遼甯省鞍山市的68歲男子從7樓跳下。

那天清晨,老人的終生伴侶死于癌症。

自從老同伴死後一直平靜的老人,

從7樓跳下來。

老人平靜而正義的外表讓許多人想起了他們所愛的人。

粉絲們在評論區評論道:

一個朋友的父親死于車禍,她的母親以難以想象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支撐着一個小家。

幾年前一個朋友結婚了,奶奶去世了,她的母親留下了一封信,打開了毒氣自殺。

信中說,長久想和父親一起去,隻是因為丈夫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還在,需要她扶養,一個要屏住呼吸,現在婆婆死了,女兒成了一家人,她沒有顧慮,可以放心去。

很難想象,什麼樣的毅力會讓她選擇在她本應能夠享受晚年的日子裡結束自己的生命。

02.

充滿悲傷,

抵禦損失的入侵

68歲老人為愛殉情:所有同生共死的浪漫,都是沒有充分體會的哀傷

失去你曾經擁有的東西(人或物),或者有可能擁有某些東西,在心理上可以被稱為"失去"。

自然災害、财産損失、親友死亡、失戀、離婚、轉移、搬遷等。

每個人從小就不斷面臨"損失",死亡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其不可挽回性和不可預測性,它往往給人們帶來最大的創傷和挫折。

面對失去、悲傷、情緒低落、消極極端思維,甚至失控的行為,這些都是對失去的正常反應,可以幫助人們重建心理平衡,恢複自我功能。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産生這些"正常反應"。

特别是當"損失"發生在突然或極端的情況下,如開頭提到的老年人的情況,

越是突然和極端,就越有可能無法實作"正常反應",進而産生直接和極端的後果。

一位粉絲寫道,她的母親因腦梗塞癱在床上,當他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晚期食道癌并在四個月後去世時,她已經處于混亂狀态六個月。

父親去世的那天,昏迷不醒的母親突然卧床哭泣。

但父親下班後,母親變得一如既往的含糊不清,卻吃得越來越少,最後什麼都不想吃,直到六個月後去世。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院的心理學碩士,他在《悲傷與抑郁》一書中說:"當我們面臨重大損失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悲傷,損失越大,我們就越需要充分的悲傷。"

面對随時可能到來的"死亡損失",學會更好地處理當時的情緒,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技能。

03.

不要害怕談論死亡,

盡量避免留下遺憾

68歲老人為愛殉情:所有同生共死的浪漫,都是沒有充分體會的哀傷

87歲的俊子和90歲的俊雄是日本紀錄片《生命的果實》(The Fruit of Life)的明星。

他們根據最喜歡的建築商的想法在一個村莊裡建造了自己的房子。

這所房子擁有自己的院子,裡面有果樹、菜園和樹林。

曾女士和築地先生已經在這裡生活了40年。

每天,兩位老人忙着照顧自己的生活,秋收冬藏,春播夏長。

然而,人們的生命,最終,是要走到盡頭,尤其是對于兩個不年輕的老人來說。

英子經常問:"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倆先走誰,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而秀毅總是面帶微笑,回答道:"這種事情沒用,樹葉總得來根。"

最後,除草後修補午睡,先離開了世界。

英子蹲在他身旁,撫摸着額頭,整理着衣服,堅定地說道:

"老人家,事後我會盡量活下去,放心吧。你等着我,當我的生命化為灰燼時,我們一起環遊南太平洋。

到那時,我會說是的。一個人很孤獨,但等我,我期待着再次見到你。"

因為提前太多次就死了的想法,也做出了很多次告别,是以即使失去了顔值還是很傷心,但遺憾少了很多。

68歲老人為愛殉情:所有同生共死的浪漫,都是沒有充分體會的哀傷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蔡少芬說,自從成為母親後,她的勇氣就變得非常渺小,尤其是害怕飛翔,每次在飛行前都會給張瑾發一條資訊。

告訴他他在飛機上,如果發生什麼事情,他将不得不保護他的兩個女兒并再次結婚,但要找到一個對她們有好處的人。

沒有辦法預測事故以及明天哪一個會先發生,但至少,在預測的可能性的情況下,說再見并減少可能出現的遺憾次數。

像英子和秀,不要回避談論死亡,即使死亡來臨,你也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像蔡少芬一樣,即使是最怕死的人,在每次離别前也不會回避道别。

68歲老人為愛殉情:所有同生共死的浪漫,都是沒有充分體會的哀傷

生命,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過程,

沒有人可以完全不關心此事的"損失",

是以,當你身邊的人經曆過失去的時候,無論是親人的去世,還是失去愛情離婚,請不要對他說:"你要堅強""悲傷的改變",不要急于給他各種建議,而是允許和接受他的悲傷。

通過一定的儀式或過程,當他們完全釋放自己的悲傷,而失去一個完全的告别,才能真正從一段失去的時期中走出來。

在損失來臨之前,不要害怕提及損失,

失去之後,整個經曆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