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在藝術家眼裡,城市的風景是文化的風景,是創作的素材。步步如畫的威海自然更受畫家們的寵愛。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威海建設成油畫藝術原創基地,位于孫家疃的中國油畫小鎮應運而生。這一年,在環翠區教體局工作的陳文獻被調到這裡,五年間,油畫小鎮改變了一個小漁村,也改變陳文獻的生活。

中國油畫小鎮建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獻:“(這幾幅)都是一個孩子(的作品),你看,不管是從規格上,還是從内容上,這兩個(作品)放在一塊是比較好的……”
這幾天,又有近200幅油畫作品抵達中國油畫小鎮,陳文獻和前來布展的駐地畫家開始忙碌了起來。像這樣油畫作品展,在這裡已是常态。作為小鎮建設者之一,五年來,陳文獻和同僚們一直在為組織高品質、大規模、影響力大的品牌展覽、學術交流和普及推廣活動奔忙。
中國油畫小鎮建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獻:“這幾年,我們分别和内蒙古、黑龍江、陝西、湖南等等這些省份的專業機構團體開展了學術的互訪、交流和文化推廣一系列的活動,現在,我們已經和國内近百家專業的機構、大中院校形成了合作的關系。”
忙完布展,陳文獻又惦記起藝術家駐地裡青年畫家最近創作的一批油畫作品。
中國油畫小鎮建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獻:“整個這批作品尺寸比較小,同時内容上是以咱們威海的自然風光、人文為主要内容,是以這樣的作品對于我們大衆消費來說還是比較有市場的。”
60多名駐地畫家和8位藝術名家開展的創造性活動為小鎮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陳文獻告訴我們,五年來,為建設中國油畫小鎮,培育和引進藝術家,一直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油畫小鎮建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獻:“因為我們藝術家的數量、規模集聚到一定的程度,那麼他們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地轉換為一個市場。”
為了讓油畫小鎮更快更好地成長,威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個又一個扶持政策,向國内外優秀畫家抛出“橄榄枝”。陳文獻是畫家們入駐小鎮邀請人,也是把關人。
中國油畫小鎮建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獻:“因為我們油畫小鎮這個項目是以原創油畫為學術定位,我們有學術委員會,對每一個入駐的畫家我們要進行學術水準的稽核。我們在工作室的使用上也有要求,要常态化、充分地利用起這樣的一個工作室。”
顧不上吃午飯,陳文獻又趕到天和美術館,趁着這裡的負責人有空,他們聊起了美術館近期的營收情況。天和美術館,是目前中國油畫小鎮裡體量最大、專業程度最高的綜合性藝術場館,在這裡舉辦的每一場展會、每一次藝術品交易活動,都在為油畫小鎮的産業發展探路。
中國油畫小鎮建設指導中心主任陳文獻:“這就是我們政府在打造油畫小鎮過程當中,積極扶持和鼓勵我們的民營資本、民營企業來投身文化産業項目,同時由我們的國企城投公司為主,聯合我們這些藝術機構,共同發揮各自的特點,搭建油畫藝術品的交易平台和相關的文創、衍生品的研發、研學、教育教育訓練、藝術品交流等等一系列産業項目。”
五年間,中國油畫小鎮從無到有,已經成為威海千裡海岸線上的又一道獨特風景。城市,為藝術賦能;藝術,也為這個城市的文化增添了更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