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古代店主真的不怕錢不夠嗎?真相在這裡!

每當看到那些古裝劇中的人去餐館吃飯的時候,不僅想吃,還發現他們有的用大塊的銀錠,有的用一些散碎的銀子。走的時候把錢一扔說:不用找了。難道古代店主是傻子嗎,他不怕顧客給的錢不夠嗎?

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古代店主真的不怕錢不夠嗎?真相在這裡!

不僅不怕,有時候他們看到有人拿出幾兩的銀子,就知道是位大主顧,還會連忙說:大爺來我們這是我們的榮幸,不用給錢。不過說是這麼說,他們還會把錢收起來的,之後就是一陣吹捧。

這些人可是用錢掙來的面子,之後他們來店裡店主會更好的歡迎他們。不過店主真的不怕錢不夠嗎?我們共同來看一下。

白銀,就是現在的銀,因為它是白色,是以就稱為白銀,與之相對的黃金也是這樣。古代的工藝沒有現在發達,是以當時的白銀是很珍貴的,普通老百姓甚至沒見過大錠的元寶。

而且古代的白銀制造的重量是不一樣的,一兩,五兩,十兩,還有百兩的。根據當時和現在的計量機關換算之後,一兩銀子大概價值3000元人民币左右,那可是很值錢的。

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古代店主真的不怕錢不夠嗎?真相在這裡!

不過我們知道古代的一兩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是以帶着這些銀子實在是不友善。再說拿着大量的銀子實在是不安全啊,是以就把大塊的銀子直接切開,分成一塊塊小碎銀子,這樣不僅方面攜帶,使用也很友善,在進行貿易的時候也不會出現找不開錢的尴尬。

這些銀子流入市場之後,時間長了也會出現問題啊!于是就出現了一個機構,叫做錢莊。就是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銀行了,它的作用就是進行錢币的流通。還可以把碎銀子重新鑄成元寶或者把元寶換成碎銀子,這就友善了很多。

不過錢莊進行這項工作也需要專業的銀匠和特定的模子,銀匠在容器中挖一個小坑然後将銀汁灌在小坑中,就成了碎銀子。

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古代店主真的不怕錢不夠嗎?真相在這裡!

不過這樣錢莊的老闆就要給銀匠發工資,還有營運的成本。是以他們也會收取一定的費用,還有就是他們在進行銀子再造的過程中也會使一些小手段,銀匠有時候會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樣就會收點外快啥的,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因為這樣會影響錢莊的信譽。

一般來說,古代如果用碎銀子結賬的話是很麻煩的,需要用特定的秤來稱重量。還要看成色。像古裝劇中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這種現象其實是不存在的。

其實相比于銀子,古代最流通的貨币是小面額的銅錢,好算賬而且友善攜帶。看到這,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古代的碎銀子沒有面額,是怎麼看值多少錢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