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骨折并非王濛最嚴重的傷,主刀醫生:我曾擔心她瘸腿

文/淩馨

編/ 王小

骨折并非王濛最嚴重的傷,主刀醫生:我曾擔心她瘸腿

圖/pixabay

中國短道速滑隊在男女混合接力賽中奪得中國代表團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首枚金牌,賽道外,已經退役的短道速滑奧運“四冠王”王濛,在某平台直播中的“沉浸式解說”也沖上熱搜。

曾是短道速滑國家隊主教練的她,帶過武大靖、任子威等本屆奪金團隊幾乎所有運動員,并在裁判宣布決賽結果之前就精準判斷中國隊摘下首金,金句“你不用再看回放了,我的眼睛就是尺”火遍全網。

數億人次圍觀王濛解說,她在直播中偶爾提及的傷病,卻讓不少中國人“意難平”。她是中國冬奧史上獲得獎牌最多的人,2014年,幾乎所有人都期待着她在俄羅斯索契冬奧會上重新整理自己的紀錄,卻在賽事開幕前僅21天,遭遇職業生涯最重傷病,從此再沒站上國際賽場。

像王濛一樣的頂級運動員傷後重返賽場的關鍵是什麼?王濛的傷究竟是怎麼回事?僅僅是衆所周知的骨折嗎?

“雪道的盡頭是骨科”。伴随北京冬奧會興起的“滑雪熱”,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已經為數十位因滑雪受傷的患者做了手術,無需手術的肌肉和韌帶損傷發生率更高。

中國鋼架雪車隊北京冬奧會特聘康複專家孫揚則告訴《财經·大健康》,鋼架雪車比賽,大部分賽道的最高速度可能都會超過每小時120公裡,是以也被稱為“冰上F1”。運動員在滑行過程中可能會因彎道内的離心力突然遭受壓力,嚴重的損傷包括腦震蕩、頸椎揮鞭傷或骨折、關節傷等。

冰雪愛好者們不但要找對教練,還要在有傷情時及時就醫。越來越多的滑雪場背後,一個醫學産業細分賽道正待興起。

骨頭斷了可以接,但軟骨損傷無法再生

“損傷最嚴重的不是骨頭和韌帶,王濛的踝關節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關節軟骨被挫掉了。受了這種傷,多數人可能會導緻踝關節功能障礙,也就是跛行。”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外科學組秘書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對《财經·大健康》說。

馬昕是當年為王濛醫治的主刀醫生。2014年1月16日,王濛在上海訓練時與男隊友相撞,右腳嚴重骨折被緊急送醫,當晚在華山醫院接受手術,但已無法參加22天後的索契冬奧會。那時,她是冬奧史上首個蟬聯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冠軍的運動員,也是中國在冬奧會上獲得金牌最多的人,這個紀錄保持至今。

“我受傷前兩天剛比完奧運會測試賽,南韓派了一些人來探,看完以後他們自己就表示,我們這屆隻争接力了,單項幹不過我們,滑得太快了。”王濛在參加公開節目時回憶。

親手接診的馬昕醫生知道,當時王濛的踝關節一圈骨頭都斷了,内側韌帶、外側韌帶、中間的韌帶,也都斷了。他感慨,她能恢複到今天正常走路,“真的很堅強”。

雖然内踝是最嚴重的粉碎性骨折,但這隻是對王濛影響最小的。“骨頭我們可以拼得非常漂亮,接起來長好之後,能恢複得和原來一樣,功能不受影響。韌帶斷了影響比較大,修補後它的松緊程度、強度跟以前不一樣的。最嚴重的就是軟骨損傷了,它不能再生。”馬昕說。

在王濛受傷當晚,馬昕和華山醫院的同僚們實施緊急手術,從關節中取出了很多骨頭的碎片,并用鋼闆和螺釘把骨骼和韌帶拼好。問題出在軟骨上,“受傷的一刹那,胫骨和距骨的軟骨,一下子三分之一都挫掉了。這個位置是負重面,沒有軟骨就是骨頭碰骨頭”。

人體原生的透明軟骨生長在骨頭表面,能夠緩解關節在活動中所産生的振動和摩擦,讓人平滑、無痛地活動。這種軟骨一但挫傷不可再生,也是可能導緻後遺症的關鍵所在。馬昕和團隊對其裸露的骨面進行鑽孔處理,讓骨髓生長出來,可轉化為纖維軟骨。“它不如透明軟骨潤滑性能那麼好,但是也能用。”

骨折并非王濛最嚴重的傷,主刀醫生:我曾擔心她瘸腿

圖/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在為患者診斷 攝/陳曦

術後一年多,王濛的骨折恢複良好,回到上海接受拆除鋼闆和螺釘的手術。手術探查關節發現纖維軟骨已經覆寫了原來的裸露骨面,關節活動良好,沒有繼發的退變損害。

馬昕說,“她現在日常生活不受影響,甚至能做劇烈運動,我覺得她體質非常好,很堅強,康複手段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雖然損失了很多的軟骨,但她對周邊韌帶和肌肉的鍛煉,幫助受傷部位分散了不少壓力。”

中國手術水準接軌國際,運動員為什麼還要去國外康複?

在這屆冬奧會相關節目中,王濛不僅因解說時金句頻出爆火,甚至重新站上冰場滑冰。對此,馬昕有些驚訝,“當初看到軟骨剝脫這麼多,我曾經很擔憂她踝關節要廢掉了,将來變成瘸子。”

一般人受了這樣的重傷,即使恢複,踝關節也要“省着用”,至少不能再參加劇烈運動,“骨頭磨骨頭,那是很疼的。”馬昕認為,王濛能夠恢複,一是她意志力比較堅強,身體素質也相當棒。康複的功勞也不小。

“我們醫生經常說,做完手術覺得不錯隻是完成了51%,剩餘49%真要靠康複團隊。”馬昕說。

《财經·大健康》曾采訪多位運動醫學專業醫師和康複師皆認為,中國的運動醫學雖然起步和推廣較晚,但對新技術的運用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幾乎同步,包括軟骨移植、自體或異體韌帶修補技術,通過術前精準評估進行的微創手術等。甚至,在一些知名大醫院,運動系統手術量甚至比國外的醫院更大,技術也更加娴熟。

“很多運動員,包括對運動要求比較高的人,在國内做了手術,還是會選擇去國外做康複。這很遺憾。”馬昕說。

骨折并非王濛最嚴重的傷,主刀醫生:我曾擔心她瘸腿

圖/醫生和康複師一起指導患者訓練 來源/受訪者提供

中國康複治療師稀缺,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8年僅有治療師3.61萬名。其中專注骨科康複的很少。

中國有句俗話,傷筋動骨一百天。其實,在醫生們看來,如果術後一味靜養而不從事康複訓練,或是康複不科學,極有可能留下後遺症。

馬昕見過不少患者,在關節手術後打了幾個月石膏,拆掉時卻發現,關節僵硬,活動性明顯變差。這也是許多慢性關節損傷患者很忌諱手術的原因。萬一出現了像王濛那樣的軟骨挫傷更糟,術後不活動,裸露的骨頭會自發性融合,像闆磚壘的牆一樣,死死地長在一起,那可能就真的要跛行了。

康複訓練的目的,是讓傷處順應關節正常的活動軌迹生長,使其活動功能盡快恢複,而不僅僅是看起來長好了。這種訓練與手術、病人的體質和恢複進展都有關系。比如,醫生手術時覺得骨頭固定很牢,病人早一點進入康複,甚至負重訓練沒問題。

“如果骨頭碎得比較厲害,我會跟康複醫生說,這個病人動的時候幅度要小、要慢”,馬昕所在的華山醫學康複科與外科醫生合作很緊密。

“康複是非常個性化的。”馬昕指出,很難給某種傷的康複定出一個統一模式,最好能由康複師給予一對一指導,有的病人術後覺得不是很痛,拼命動,可能原來拼好的骨關節又松動了,甚至移位了,這也會影響恢複。

有資質的康複治療師往往聚集在北醫三院、華山醫院、上海六院等以骨科著名的超級“大三甲”。在這樣的醫院,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如果康複師分給一個病人的時間太久,其他病人的基本需求就無法滿足。

破解康複支付難題

盡管缺,康複科也沒有火起來。公立醫院康複項目收費很低,這類項目開展太多,醫院要賠本。

一位上海某醫院的康複師向《财經·大健康》舉例稱,按醫保和物價局要求,關節松動操作,可能要很費力地做15分鐘,收費卻隻有60元,“不如洗頭房推拿的小姑娘掙得多。”

對病人來說,雖然醫保将單次費用控制得很好,卻沒有列入長期支付。骨科等手術後,醫保能夠支付康複費用的時段是前三個月。王濛這樣需要長期随訪的大傷,目前康複費用還不能全部納入醫保報帳。

王濛這樣的頂尖運動員,擁有完整的康複人員和方案。因為,他們對運動的要求很高,基本每天上午、下午都要進行約一小時的一對一康複訓練。

而普通患者很難獲得每周三次的一對一訓練機會。據《财經·大健康》了解,一般骨科手術後,起初是每周複診一次,如果恢複得好,就改為三周一次,此後六周、三個月甚至半年才會再次複診。

普通人受的傷,不會比運動員更少或更輕。一份對東北滑雪場的抽樣調查顯示,60%的傷者都是初學者。

上海六院醫生徐才祺對《财經·大健康》分析,與慢跑等常見的陸地運動不同,冰雪運動既需要心肺功能支撐,肌肉爆發力和關節的穩定性、靈活性都很重要。

有人一個滑雪季身邊就有72名“雪友”骨折。“滑雪有不少急停、變向,對膝關節的旋轉要求非常高,關節承受的壓力甚至比打籃球急停急轉時更大。發力模式不那麼專業的人,很容易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徐才祺說。

在冰雪上高速運動,也可能因碰撞受傷。例如,鋼架雪車運動員在滑行過程中就可能會因彎道内的離心力突然遭受壓力,滑行過程中操控不佳等原因出現撞擊傷、挫傷,嚴重的損傷包括腦震蕩、頸椎揮鞭傷或骨折、關節傷等。

骨折并非王濛最嚴重的傷,主刀醫生:我曾擔心她瘸腿

圖/北京冬奧會特聘康複專家孫揚手把手指導運動員康複 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滑雪盛行的北歐地區曾有一項統計資料,滑雪導緻的損傷35%集中在膝蓋,20%位于踝關節及附近,肩、肘等也是傷病高發區域。這些都是尤其需要康複訓練幫助恢複的關節部位。

對于此類關節受傷的患者,徐才祺習慣請一位從事運動康複的治療師,一起坐診,“大部分的運動損傷不需要手術,通過康複治療能夠慢慢康複。患者來了,我給他們做好評估,治療師可以直接在診室為他們做康複治療和指導”。

一些專門從事運動康複的民營醫療機構也是這樣操作。一般醫生看診時間是五到六分鐘,康複師還會花上半小時對患者進行詳細評估,之後再貼身給予指導。但這樣的“組合門診”一般要持續一小時左右,一次約1000元,單純接受康複理療也要大幾百元。康複時間一長,即使是專業的運動俱樂部,有時也會有點糾結。

發展較早的民營康複機構的客戶群,一半以上擁有相關的消費醫療保險。“我們的客戶主要是一些外企高管,或是在國外待過的人對康複治療比較了解的。”複動肌骨診所營運總監紀晶菁向《财經·大健康》介紹。

多數商業醫療保險能覆寫部分康複治療費用,這是康複醫學能在歐美和澳洲普及的重要原因。在美國,一些工會組織甚至會強制員工接受實體治療,以此避免因勞動損傷發展導緻後期手術帶來的高額賠付。而在從事某項運動,比如新的滑雪季到來之前,找自己的康複師評估一下,針對薄弱部位鍛煉後再去運動,也是一些國外“雪友”的習慣。

在中國,知道運動康複的人還不多,支付則是更大的瓶頸。目前能夠覆寫康複治療費用的商保方案多出自跨國保險公司。國内保險公司也在開發此類險種,多是患者先行支付,再由保險公司報帳。

對民營醫療機構來說,這樣的支付方式能夠帶來的客戶有限,他們更希望能與保險公司合作,進入他們的直付名單。“這樣可以成為保險公司推薦的機構,客戶也會優先選擇。”複動肌骨診所産品總監郁芊菲希望,能借助這一管道,讓康複治療這個細分行業被更多人知曉。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财經大健康】所有,騰訊新聞享有本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