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浪子偉人:仇恨入心發了芽,是血仇報複,是冤鬼索債!雜劇第一大家關漢卿(1225—1300)。他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七種之

浪子偉人:仇恨入心發了芽,是血仇報複,是冤鬼索債!

雜劇第一大家關漢卿(1225—1300)。他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七種之多,今存十八種,即《窦娥冤》《魯齋郎》《救風塵》《望江亭》《蝴蝶夢》《金線池》《謝天香》《玉鏡台》《單鞭奪槊》《單刀會》《绯衣夢》《五侯宴》《哭存孝》《裴度還帶》《陳母教子》《西蜀夢》《拜月亭》《詐妮子》。

王國維說他的創作是“一空依傍,自鑄偉詞”“曲盡人情,字字本色”。關氏的雜劇是中國古代戲劇走向成熟且成為前無古人的高峰的一面旗幟,在中國,至少到今天,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是不世出的大才子、大英雄,當然,他自己不這麼看,他把自己看成浪子,是那麼沾沾自喜的浪子。

我們看他的“自畫像”《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可以發現,這是全新的知識分子形象,是那個時代的新人類。他的氣質、趣味、性情,已與傳統士大夫截然而不同。他生命力旺盛,他欲望強烈,他玩世不恭。他放蕩不羁:富貴地位名聲都沒了,他還有什麼顧忌?有忌才有羁。正因如此,他反而沒了思想上的禁忌,他成了思想上特行獨立的大丈夫,一邊放浪形骸,一邊自吹自擂,這裡有反叛,有挑戰,有輕蔑,有不屑,他肯定自己的同時也推翻了别人。他“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娼優而不辭”,他“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藏污納垢、混迹世俗而不以為意者。他行迹不潔,但有真良知、真仁慈、真憐憫,對弱小者有真呵護,對醜惡有殺伐心,尤其是這種殺伐之心,真真不易,與大多數傳統文人之懦弱,有大不同。傳統文人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甚至往往還泛濫着廉價的同情心,但卻常常嚴重缺乏對強暴勢力的殺伐心。關漢卿的這種殺伐心,在中國古代文人那裡,是稀有元素。這種殺伐心後來傳給施耐庵,變本加厲,而成一腥風血雨之《水浒傳》,此是後話。

另一方面,關漢卿畢竟不是徐渭式的狂狷之士,他隻是一個淪落世俗的天才,天性頑強,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他不但沒有被壓迫而變态,反而愈挫愈奮,生命的枝丫四處自由伸展蓬蓬勃勃,是以他沒有徐渭的心理病态,沒有徐渭的尖酸刻薄,沒有徐渭的過激反應、沒事找事,他自有其厚道的一面,他既毫不妥協,颠倒是非,卻也有厚人倫、正風俗的淳樸思想。他更不像徐渭那樣,内心充滿怨毒,充滿失敗感,發而為文也就是自我的号叫,眼睛隻盯着自己,好像世界上隻有他才是最大的冤屈者。是以徐渭不會有太多的對别人的同情心,他隻是一個控訴者,是明代的“祥林嫂”。而關漢卿則是一個英雄,眼睛盯着天下的不平,心裡裝着仁愛與仇恨,手心裡都是汗。是以他不僅自己在潛意識裡做着英雄,在文字上打家劫舍、替天行道,就是他塑造的人物,也往往具有英雄的氣質、英雄的膽略、英雄的壯舉。他的雜劇中都展現着他的英雄豪放:不僅是《單刀會》中關羽這樣的曆史英雄,還有《救風塵》中趙盼兒這樣的風塵妓女,《望江亭》中譚記兒這樣的再嫁寡婦,即便是《窦娥冤》中安分守己、認命的小寡婦窦娥,也能在生命的最後,爆發出感天動地的英雄氣概。我們從這些人物的氣概上,可以想象得出關漢卿的血性豪情:

【駐馬聽】水湧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樯橹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帶雲)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單刀會》)

這真是比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還要悲怆滄桑、慷慨低回、殺氣滿紙卻又悲憫滿懷。

且看趙盼兒在決心搭救宋引章智鬥周舍前的唱詞:

【雙雁兒】我着這粉臉兒搭救你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拼了個由他咒也波咒。不是我說大口,怎出得我這煙月手!(《救風塵》第二折)

這“煙月手”在正義複仇之時,其力量不亞于關公之青龍偃月刀!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天地也隻會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顔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隻落得兩淚漣漣。(《窦娥冤》第三折)

感天動地窦娥冤,在窦娥臨死三樁誓願感天動地之前,這柔弱的女子已經在那裡咒天罵地了!這是徹底的反抗,是斬盡殺絕,沒有一點商榷,隻是一筆推倒的全盤否決——對了,在第四折裡,窦娥的鬼魂就這樣唱:

【收江南】呀,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

這是斬盡殺絕——斬盡殺絕從古至今的一切冠冕堂皇、仁義道德、百宋千元、三墳五典。然後,她馬上又這樣要求她的父親——

【鴛鴦煞尾】從今後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将濫官污吏都殺壞!

又是斬盡殺絕!關漢卿的殺伐之氣來源于民間的沖天怨氣,是世道對我們的斬盡殺絕,是我們對斬盡殺絕的世道的斬盡殺絕!是仇恨入心發了芽,是血仇報複,是冤鬼索債!

浪子偉人:仇恨入心發了芽,是血仇報複,是冤鬼索債!雜劇第一大家關漢卿(1225—1300)。他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七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