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作者:詩意世界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日軍有兩大作戰信條,一是精準射擊,為此不惜代價于1905年研制出射擊精度極高的步槍,也就是中國人所稱的“三八大蓋”,日軍從1905年至1945年,整整40年都大量裝備該步槍。二是近身肉搏,日軍信奉武士道,視白刃戰為最能展現軍人血性的方式,日軍甚至在沖鋒槍上都加裝了刺刀,可見其變态程度。

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常看到日軍拼刺刀,往往先退掉子彈,誤以為這是他們講武德。其實,日軍近身肉搏大多都是在子彈打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日本人還沒傻到在戰場上“當老好人”的地步,畢竟,生命隻有一次,戰場殘酷無情,是人都想活着離開戰場,日本人也不例外。

二戰時,日本的工業實力遠超中國,他們造出了2萬多支沖鋒槍和680萬把刺刀裝備軍隊,用于實戰中的近身肉搏。相比而言,中國抗日軍民的武器就十分落後了,刺刀無法按照人手一把進行配備,隻好是有什麼用什麼,大刀、長矛、棍棒、菜刀等都出現在實戰中,結果可想而知。

八路軍第120師有4092支槍卻隻有117把刺刀,第129師更是不足100把刺刀。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冷兵器殺傷人體的慘景,遠比熱兵器殺人更令人震駭。戰場上滿地是殘肢,滿身是鮮血,滿耳是慘叫,場景慘烈異常,比的就是信仰、血性、膽量、勇氣等精神力量,拼殺技能倒成了配角。

抗戰時期,中國軍人喊出了“必須有刺刀30米内見紅的能力”,湧現出無數戰場硬漢,他們視死如歸,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壓倒日寇嚣張的武士道氣焰,在一場場的白刃血戰中打得日軍心理崩潰,無路可逃!

李仕亮就是這樣的戰場硬漢。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殺鬼子

敵我差距

李仕亮1919年出生于綏德縣,14歲時加入兒童團,15歲時加入少先隊,16歲時加入共青團,17歲成為紅25軍75師203團3連的一名普通戰士,走上戰場,接受戰火淬煉,同年入黨。

人的一生中總有忘不掉的歲月,給你留下無限美好的回憶。李仕亮一生中最難忘的就是抗日戰場上的殺敵經曆。李仕亮殺敵與衆不同的地方是白刃戰殺傷,二戰期間,日軍藐視中國軍人武器不行,隻在中國戰場采用了拼刺刀的作戰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晉察冀軍區最精銳的冀西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總結教訓時專門講到“白刃戰”,指出日軍“體力好、技術好”,八路軍“損失甚大”。抗戰初期,中國軍人白刃戰不是日軍對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器不如人”。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八路軍與日軍白刃血戰,身經百戰的八路軍将士需要3個人打1個鬼子才能不落下風。

國共合作以後,李仕亮所在的連隊改編為八路軍115師688團1營3連,走上抗日戰場與兇殘的日軍展開激烈厮殺。八路軍當時被敵人譏諷為“土八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吃少穿,武器裝備極其落後,當與日軍正面交鋒時,我軍很多時候無奈隻能選擇與日軍白刃血戰,以盡量減少敵方不對等炮火對我軍造成的傷亡。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近距離白刃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中央軍,而中央軍裝備的拼刺步槍中正式步槍比日軍的拼刺步槍三八大蓋短了整整10厘米,裝備最差的“土八路”與日軍的差距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日軍訓練使用的是活人,我軍訓練時用的則是稻草人,另外日軍吃得飽,八路軍、新四軍一臉菜色,差距可想而知。

加裝刺刀後,中正式步槍長1.685米(槍身1.11米+刺刀0.575米),三八式步槍長1.801米(槍身1.276米+刺刀0.525米),相差超過10厘米。

啰嗦這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知曉我軍是在什麼情況下與兇殘的日寇搏殺的,也能讓大家真正感受到殺敵英雄李仕亮的偉大之處。

我軍從紅軍時期起,就特别重視拼刺訓練,刺殺訓練特别多,湧現出一大批的拼刺高手,他們與日軍單挑時,應付起來遊刃有餘,殺敵頗多,李仕亮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拼刺英雄。我軍與日軍白刃血戰時,更多的戰士則是憑借民族大義和英勇血性,往往不顧手裡的家夥比鬼子短,在對方刺入自己身體之後,迎刃而上,也刺中對方,同歸于盡,慘烈而悲壯。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實戰殺敵

李仕亮平時除了苦練刺殺技術,還喜歡揣摩戰例,善于總結。1939年5月,李仕亮随部隊行軍至河南滑縣五龍鎮,夜宿該鎮。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淩晨,100多名日軍偷襲五龍鎮,大家聽到哨兵發出的信号時,鬼子已經沖進鎮裡,雙方發生巷戰。

短兵相接,狹路相逢,一場慘烈的白刃血戰不可避免。這是李仕亮第一次與日軍近身搏鬥,平時訓練時的招數爛熟于心,但是還沒有在心裡重溫一遍,一個鬼子就沖了上來,李仕亮有點慌張,顧不上技巧了,倉促應戰,結果被鬼子刺中小腹。

劇烈的疼痛讓李仕亮一下子清醒了不少,他瞬間鎮靜下來,撥開鬼子刺刀,狠狠将刺刀紮進鬼子胸部,上下劃拉一下,鬼子大叫一聲斃命,鮮血在地上流了一大灘子。緊随其後的鬼子心生膽怯,紅着雙眼吼叫着沖了過來,李仕亮最不怕的就是這種對手,心虛大叫壯膽,出招混亂,容易找到破綻。兩個回合,李仕亮将刺刀刺進鬼子腹部,上下左右一劃拉,鬼子腸子被割斷,流出肚子,倒地不起。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第三個鬼子是個硬茬,一出招就知道是一個百戰老兵,兩人刺刀架在一起,勢均力敵,李仕亮将鬼子刺刀拼命往下壓,鬼子使勁往上擡。李仕亮思量:拼刺刀一靠鬥志,二靠戰術,三靠動腦子。這樣僵持下去,鬼子肯定會占據上風,李仕亮決定率先變招,他趁鬼子全力往上擡刺刀的瞬間,快速變招,反手一槍托砸在鬼子左臉頰上,鬼子喉嚨裡咕噜一聲,倒在地上,頸動脈血管被砸斷死亡。

此戰,我軍大獲全勝,鬼子偷雞不成蝕把米,幾乎全軍覆沒。我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帶隊的副營長、連長、排長等人全部壯烈犧牲,副排長李仕亮右臂負輕傷,腹部負重傷,腸子流出。李仕亮縫補4針,休養一個多月才痊愈。

李仕亮傷愈歸隊後,再次走上戰場。1942年3月,時任副連長的李仕亮率隊參加左權縣七裡店戰鬥。這場戰鬥的一個硬骨頭是七裡店敵人修築的碉堡,這座碉堡由一座土寨子改建而成,四周布滿深溝戰壕,地勢很高,易守難攻。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一個排的僞軍把守外圍戰壕,幾十名鬼子駐紮在碉堡和後面寨子的平房營房中,兄弟部隊攻擊多次,死傷慘重,卻無功而返。攻堅的任務交給了李仕亮所在的連隊,李仕亮夜晚帶人潛伏至碉堡附近,摸清敵人情況後,開始下達作戰任務:一部分人負責封鎖敵人火力,一部分在公路邊設伏阻敵增援。李仕亮帶領13名突擊隊隊員攻擊敵人碉堡。

第二天,戰鬥打響,李仕亮帶領突擊隊員在火力掩護下扛着雲梯沖過鐵絲網,将雲梯架在碉堡牆上,向敵人發起進攻。戰鬥打響,第一個登上雲梯的8班班長中彈犧牲,進攻受阻,李仕亮一咬牙,冒着槍林彈雨爬上雲梯,将手榴彈甩進寨子。

後面的隊員見狀,默契地擰開手榴彈尾部的蓋子後,一個接一個傳遞給雲梯上的李仕亮。李仕亮一口氣甩出了32顆手榴彈,寨子裡的敵人被迫後撤,李仕亮聽到敵人槍聲減弱,猛地躍起跳進寨子,後面的隊員緊跟着跳了進去。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李仕亮端着刺刀見人就捅,其餘隊員更是殺紅了眼,部分敵人無路可逃,慌不擇路,竟然跳下寨牆,活活摔死。此次戰鬥,敵人僅有7人被俘,其餘人全部被殺,李仕亮的突擊隊繳獲槍支30多支,彈藥10多箱,受到團裡表彰,戰鬥經曆傳為佳話。

戰後,日軍戰場收屍,心中悲痛不已,感到十分痛苦。日僞軍殘肢遍地,幾乎沒有全屍,到處都是鮮血,慘烈之極,可以想象,短兵相接後,兩軍的近身搏殺是有多麼激烈。

李仕亮屢次立功,逐漸走上了指揮員的崗位,團長歐緻富(解放後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教導他說:“作為一名指揮員,不能僅靠英勇,還有有智謀,這樣才能帶領部隊取得更大的勝利。”

李仕亮牢記于心,1943年,李仕亮率隊在反掃蕩鬥争中,在左權縣二區保衛春耕的戰鬥中,巧施連環計,打死打傷30多名日軍,其中打死日軍連長一名。後來又假扮日軍,勇闖敵人據點,使用刺刀捅死日僞軍數10名軍官,裡應外合端掉日軍設在根據地腹地的釘子。八路軍太行軍區将這一仗排演成話劇進行巡回演出,鼓舞士氣,振奮軍心!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卸甲

李仕亮參加抗戰的8年時間,參加的大小戰鬥,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白刃戰就有60多次,白刃戰中,他一人殺敵的數量超過百人,本人也6次身負重傷,與死神擦肩而過,身上留下9處明顯可見的傷疤,一塊彈片留在頭部,無法取出。

1940年4月,李仕亮所部陷入日軍重圍,突圍時,他被日軍子彈擊中,傷及腎部;1943年夏天,李仕亮率部保衛群衆夏收,李仕亮親臨前線偵查,被日軍擊中脖子,差點犧牲……

1944年,李仕亮再次負傷,身體變得很差,組織上将他送往大醫院治療,多方做他的說服,希望他能到地方上做些工作,李仕亮含淚答應,轉到地方工作,擔任過多種職務,還自學針灸等醫術,免費為群衆服務。

殺敵英雄李仕亮:白刃戰殺敵過百,日軍收屍痛苦萬分,遍地是殘肢
1944年,八路軍太行軍區在山西塞縣召開英模大會,劉伯承贈給他一面紅旗,上書“殺敵英雄李仕亮”,獲得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一類第一名殺敵英雄稱号。

李仕亮1980年從西安體育學院,享受副院級待遇,2016年01月23日病逝,享年97歲。為國為民,李仕亮真乃俠之大者。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俠客行》

(編者注:本文3505字,2022年第36篇原創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