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日籍專家馬場公彥:在鳥巢,我有幸親曆曆史并見證奇迹

“到現在,那種靜谧的感動依然萦繞我心,泛起希望的微光,恰似那雪花聖火一般……”談起2月4日晚上在“鳥巢”現場觀看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感受,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外籍專家、日本岩波書店原總編輯馬場公彥仍久久不能釋懷。

“人的一生中,很少有機會能親曆曆史性的瞬間。在‘鳥巢’,我有幸身臨其境見證奇迹。”

北大日籍專家馬場公彥:在鳥巢,我有幸親曆曆史并見證奇迹

1964年東京奧運會是亞洲舉辦首次奧運會。當時馬場公彥隻有6歲。那屆奧運會開幕前夕,日本開通了世界上首條高鐵新幹線。1972年劄幌冬奧會,日本跳台滑雪隊的出色表現令馬場公彥初次領略冬季運動的魅力。1998年冬奧會在他的故鄉長野縣舉辦。2021年夏天,東京再度舉辦了奧運會。

“繼東京奧運會之後,北京冬奧會也面臨着疫情的巨大考驗。舉辦方需要在確定安全的同時,帶給群眾不亞于往屆盛會的體驗。”2022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馬場公彥懷着别樣的情懷現場觀看了北京冬奧會的開幕盛典。

北大日籍專家馬場公彥:在鳥巢,我有幸親曆曆史并見證奇迹

這場舉世矚目的開幕式,從一開始就讓馬場公彥着迷。“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方案正好與24屆的冬奧會契合,當天又正值立春。手持發光杆進行的矩陣表演,稻苗随風拂動的景象,讓同屬農耕文化的日本人感受到了萬物複蘇、草木叢生的氣息。接下來,孩子們手中飄散的白色蒲公英種子,讓人聯想到初春的勃勃生機。”

像許多外國觀衆一樣,馬場公彥起初并不明白運動員入場環節各國代表團的入場順序是如何确定的。通過微信詢問現場的記者朋友,他才知道是根據簡體中文的筆畫順序而定。

“在燈光、色彩與音樂的交融之中,蔡國強負責的煙花表演為觀衆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會場中洋溢的熱情與熱烈的歡呼聲,讓人們感到加倍的興奮與感動。”馬場公彥說,電視機前的觀衆或許不會像在現場觀看那樣感受深刻,但現場觀衆的确也無法享受到電視螢幕上電腦動畫技術超凡的視覺效果。

在開幕式的所有節目中,最讓馬場公彥感動的是《緻敬人民》。“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身着不同服裝的年輕人并肩前行。地屏拼接出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生活景象,像河流一樣緩緩從他們的腳下滑過。其中還有北京大學的學生。随着《Imagine》的歌聲,滑冰運動員在場地中繪制出漂亮的幾何圖案。”馬場公彥認為,多樣性也是2021年夏天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基調之一,并特意強調“各有特色的個性”。北京冬奧會傳達的則是“多樣性的統一”和“有序的多樣性”。

馬場公彥表示,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的口号飽含深意。特别是在英文口号中,“未來”前是“a”而非“the”,這代表指“未來”的形态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同時,這樣的“未來”也不是個體化的,而是可以“共享的”,其中包含着衆人都可以接受且能為之同行的願景。

北大日籍專家馬場公彥:在鳥巢,我有幸親曆曆史并見證奇迹

開幕式給這位日本學者帶來的驚喜從開頭持續到了結尾。他坦言,起初自己甚至不明白為何會場的主火炬最後“沒有點燃”。開幕式之後,看了總導演張藝謀在采訪中的解讀,才了解到“一葉知秋”的寓意。“通過點燃微不可見的火種,向世界傳達人類的共同課題——實作低碳社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一場凝聚中國5000年曆史的壯觀表演讓馬場公彥深感震撼。他記得當時升空的焰火幾乎照亮整個北京城,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變換了一種風格。他表示,除了電腦動畫技術支援的華麗表演之外,冬奧會開幕式的整體觀感顯得樸素、謙恭、親切。他和身邊的北京大學外籍教師都能輕松地融入其中,體會到一種超越國籍與種族的親近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