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跳水皇後”吳敏霞宣布成功産下二胎“安安”,曬出一家四口的牽手照,并配文“應到4人,實到4人,一切都很‘好’”,受到衆多網友祝福。
在吳敏霞的配文中,最後一個“好”字還加上了雙引号,寓意二胎是個男孩,一兒一女湊成了一個“好”字。
觀察吳敏霞曬出的照片,她的手上帶着産婦腕帶,兒子露出的小手肉嘟嘟,小拳頭緊緊握住,看起來十分可愛。
由于正值冬奧盛會,是以網友們親切地稱呼安安為“冬奧寶寶”,吳敏霞也是十分喜愛這個稱呼,沒過多久又發了一條動态,表示“安安和冬奧一起來了”,還曬出了一組照片。
這組照片不僅包含了吳敏霞自己的童年照、結婚照、和大女兒“西西”的全家福,更是包含一張她和兒子安安在産房的合影。
照片裡吳敏霞身穿手術服,手上輸着液,雖然看起來十分虛弱,但和兒子貼在一起的樣子充滿母性光輝,非常漂亮。
除了吳敏霞曬出兒子的照片外,夫妻張效誠也是第一時間曬出了全家人的牽手照,感謝妻子的付出。
不過要說曬出寶寶牽手照,向大家宣布好消息這件事,此前有不少明星因“姿勢錯誤”,而被網友批評。
比如薛之謙曾曬出一張一家三口手指對在一起的照片,寶寶小手指被掰得通紅,就有醫生指出新生兒的手指不能硬掰。
另外像是郎朗和吉娜,陳赫和張子萱等明星,也曾因為類似行為受到了網友的議論。
為什麼新生兒會握緊小拳頭?
寶寶剛出生喜歡把小手握成拳頭,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總體來說,這是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所導緻的,而且不光新生兒如此,一般寶寶在出生後的2-3個月内,基本都是這樣的狀态。
由于寶寶剛出生,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是以手部肌肉調節能力差,屈肌的肌張力較高,伸肌的肌張力較低,外在表現為總是緊握兩個小拳頭,大部分時間把大拇指“藏”在裡面,且月齡越小,這樣的表現越明顯,醫學上将其稱為“握持反射”。
因為同樣的道理,寶寶四肢的屈肌肌張力大于伸肌,是以四肢也會呈現出“蜷曲”的姿勢,上肢彎曲呈“W”形,下肢彎曲呈“M”形,屬于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情況最多持續4個月,随着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屈肌的力量逐漸減弱,伸肌的力量逐漸增強,二者會趨于平衡狀态,到時候寶寶的小手就能正常收縮,像成年人一樣松弛自如了。
不過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有時候寶寶的小手也會呈現微張、或者是全部張開的現象,這也是寶寶正常的生長過程。
但如果家長為了曬娃秀幸福,強行将寶寶的手指掰開,這樣的行為是極其錯誤的,很可能導緻寶寶骨骼、肌肉發育不良,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寶寶超過這個時間仍握拳,家長要小心
對于3個月内的寶寶來說,輕輕敲打寶寶的手背,寶寶的手會自行張開,而且握拳的時間要多于張開的時間。
寶寶在3-4個月時,大約會有一半時間握拳,一半時間張開。
當超過4個月時,寶寶的手基本就能全部張開,一旦超過這個時間仍在握拳,家長就要提起小心了,可能是以下幾種疾病原因導緻的:
1.神經系統受損
拇指内收以及手握拳是“小兒腦癱”的典型症狀之一,如果寶寶本身是早産兒、低體重兒,或者有缺氧窒息的經曆,那麼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确認寶寶的神經系統是否受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2.肌張力過高
如果寶寶的拇收肌、拇對掌肌、拇短屈肌力量過強,有痙攣的表現,也會導緻握拳時間過長。
3.肌張力過低
與肌張力過高類似,如果寶寶的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長展肌、拇長伸肌力量不足,也會導緻手掌無法張開。
老苗結語:
生命的孕育偉大而神奇,新生兒寶寶手握拳頭,其實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家長大可不必過于擔心,也千萬不要強行将寶寶的手指掰開。
如果發現寶寶超過4個月,仍然經常握緊小拳頭不放開,家長就要多小心了,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防萬一。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小拳頭是幾個月時伸展開的?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