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雄兵壓境,周天子失色;三寸之舌不爛,奇謀士救國。
其實這都是表象。看似運籌帷幄,将諸侯玩弄于股掌之間,卻隻是逞口舌之辯士,庸庸碌碌之輩。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也就是名義上的存在,實際上誰也不把他當回事了。但是周朝卻還是保留着國寶九鼎。
秦國興師兵臨城下威脅東周,向東周國君索要國寶九鼎。周天子為此憂心忡忡,就與朝中重臣顔率來商讨對策。顔率說:“大王不用憂慮,我可以去東邊的齊國借兵求救。”
這裡說下啥是九鼎呢,有啥意義?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将天下劃分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九鼎代表了整個天下,成了鎮國之寶。秦國索要九鼎,真實目的是想要竊取國運,争霸天下。
顔率到了齊國,給齊王列了三點:
第一,秦王暴虐無道。我們一緻認為相比把九鼎給秦國,不如獻給齊王。
第二,齊王出兵挽救了天下,能夠赢得天下人的認同和贊譽。
第三,九鼎可是代表國運,齊王您難道不心動嗎?
齊王一聽非常高興,立刻命陳臣思統帥五萬大軍前往救助東周。秦國本來就心虛,再加上齊軍已到自己讨不到什麼好處,果斷撤退了。
齊王幫周天子擺平了秦國,自然要他兌現當時的承諾。周天子又一次憂心忡忡:驅虎吞狼是好,可惜送走了狼留下了虎。顔率說:“大王不必擔心,請允許臣去齊國解決這件事。”
顔率來到齊國開啟了耍賴模式。
顔率:我們周天子對您是感激涕零,對我們說隻有您這樣的英雄才配得上九鼎。但是有個問題,我們要怎麼把九鼎運到齊國呢?
齊王:通過梁國吧。
顔率的腦袋搖成了撥浪鼓:不行不行。梁國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九鼎一旦進入梁國,必然很難再出來。
齊王:通過楚國吧。
顔率的腦袋再次搖成了撥浪鼓:不行不行。楚國君臣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開始謀劃。假如九鼎進入楚國,也絕對不會再運出來。”
齊王有點怒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麼行!
齊王一怒,顔率就高興了:果然入套了。
顔率接着說:“我東周君臣也在私下為大王這件事憂慮。因為所謂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一類的東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懷中就能拿到齊國。也不像群鳥聚集、烏鴉飛散、兔子奔跳、駿馬疾馳那樣飛快地進入齊國。當初周武王伐殷纣王獲得九鼎之後,為了拉運一鼎就動用了九萬人,九鼎就是九九八十一萬人。需要難以計數的士兵、工匠。此外還要準備相應的搬運工具和被服糧饷等物資。如今大王即使有這種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從哪條路把九鼎運來齊國。是以臣一直在私下為大王擔憂。”
齊王說:“賢卿屢次來我齊國,說來說去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了!”
顔率趕緊解釋說:“臣怎敢欺騙貴國呢,隻要大王能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我東周君臣可遷移九鼎聽候指令。”
齊王終于打消了獲得九鼎的念頭。故事到這裡才結束。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哪個不是國君勵精圖治,群臣發奮圖強。顔率看似為周天子赢得了生存,卻不知失去了誠信。周天子不重用治國之臣,反倒是信賴偷奸耍滑之輩,國之覆亡,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