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天新一輪特大暴雪登場,連下4天到元宵節,今年是倒春寒嗎?看諺語是怎麼說的。

今天是正月初十,也是民間傳統節日“石頭節”,又稱為“地節”,相傳女娲在造人之前先造的是六畜,分别是“雞、狗、豬、羊、牛、馬”,初七才造的人,為了生存,初八造的是谷子,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初十是“地日”,不過現在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家都忙着各自工作,很少有人在意這些傳統文化了。
今天是立春的第七天,很多人都認為立春之後天氣是不是該暖和了,答案;顯然不是,從往年資料來看,立春之後降雪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北方地區,像是京津冀立春之後的雨雪天氣甚至超過了其它節氣,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傳統節日元宵節了,很多人比較關心元宵節能不能看到“雪打燈”的現象,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接下來天氣如何。
從預報來看,今天北方大部是晴朗好天氣,南方雨勢也有所減弱,但是很快随着新一輪冷空氣的到來,氣溫會再度下滑,明天降雪率先從東北和西北地區展開,12号随着冷空氣的東移南下,大部地區将籠罩在雨雪中,其中,内蒙古中西部、遼甯西部、陝西北部、山西、河北、山東、北京、天津都将飄落雪花,上述地區局地還會出現大雪或暴雪,與此同時,南方降雨也發展增多,從貴州到浙江一帶,普降大到暴雨,氣象專家預測,本輪雨雪會持續到元宵節前後,但緊接着又會有新一輪冷空氣“無縫銜接”,總的來說,正月中旬多地很難見到陽光。
現在已經是六九的第七天了,如此頻繁降雪正常嗎?諺語有什麼說法呢?會不會是倒春寒的節奏?
1、諺語;立春雪不斷,驚蟄要穿棉
我們都知道,“立春”是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寓意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萬物開始複蘇,草木開始發芽,莊稼長勢正好;而“驚蟄”是24節氣的第3個節氣,一般處在公曆的3月上旬,根據史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這句話很好了解,意思就是農曆的二月開始,天氣逐漸回暖,萬物開始蠢蠢欲動結束冬眠。
一般來說農曆二月就可以穿單衣了,但是按照古人諺語的意思就是,如果立春時節天寒地凍,雨雪比較多,那麼等到驚蟄節氣的時候天氣也會很冷,可能還要穿棉衣。
2、諺語;六九下大雪、九九耕牛歇。
這句諺語是民間流傳最廣的,意思就是如果六九期間天降大雪,那麼等到九九的時候耕牛就要歇着,我們都知道《數九歌》裡面的這一句“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按數九歌的意思九九應該是耕牛遍地走的時候,為什麼要歇着呢?
今年的六九是陽曆的2月4号到2月12号,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初四到正月十二,今天是六九的第六天,俗話說得好“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從諺語來看,六九應該是逐漸溫暖了,就算下雪,也應該是雨夾雪或小雪,落地既化,不應該出現大範圍的強降雪,但今年六九顯然不一般,不僅雨雪多,像湖南、貴州等地還出現了凍雨。
在古人看來,如果六九下大雪顯然是不好的,這也就意味着接下來九九期間還是比較冷的,天寒地凍,泥土都凍僵了,耕牛自然沒法下地幹活,是以隻能歇着了。
結語;從上面諺語我們可以看出,立春雨雪多,出現倒春寒的機率确實會加大,不過,我們單憑諺語來判定是不是倒春寒,顯然沒有科學依據,不過今年立春節氣雨雪多基本已成定局。
大家認為今年是倒春寒嗎?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