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資先行 不誤農時

作者: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農資先行 不誤農時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贛州車務段貨運站場,勞工正在卸運化肥。胡江濤攝(影像中國)

全國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一半以上,對糧食生産具有重要作用。備足春耕生産物資,確定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及時到村到店到戶,對打好農業生産開年第一仗至關重要。

立春剛過,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各地供銷社加緊運輸儲備,備足備好各類農資産品,為春耕春播做好準備。農戶們忙着選購種子化肥,農資銷售點進入了購銷旺季,各地春耕備耕正紮實有序推進。

——編 者

重慶渝北——

備好良種待春播

人民日報記者 王欣悅

“玉米種子有15元、25元、40元的,你要哪種?”在重慶渝北區統景鎮農資銷售點,店主李聯合拿起身後貨架上的貨品,遞給前來選購的農戶。“還有這個牌子的水稻種子,65元1公斤,抗病耐冷熱,種出來的米也很好吃。”

在李聯合的店裡,整齊地擺放着各種蔬菜、玉米、水稻種子。氣溫回升,農戶開始籌備春耕生産,前來購買的農戶絡繹不絕。

“我來3包玉米、1包水稻,就要你推薦的品種吧。”村民王永光是統景鎮平安村人,平常在市區務工,春耕時節,特意回鄉幹農活,“我還想要點農用薄膜,開春後怕溫度不夠,能不能給我直接送到地頭哦?”

“到時候給我打電話,開車給你送過去。”李聯合承諾得幹脆。

統景鎮裕華村的村民段奉文站在李聯合的攤位前猶豫不定,開口問道,“你推薦的這款稻米糯不糯哦?”

“要糯的話,那你更适合這款,價格貴一些。”李聯合從身後貨架上拿下另一款種子遞給農戶,“這款适應性強,不管種在深水田,還是幹壩子田裡都不錯,而且品質好有糯性。”

“那我買2包種子,另外要8包肥料和4桶除草劑,我也要送貨上門哈!”段奉文說。另一邊,李聯合将銷售資訊謄抄在種子銷售情況登記表上,說:“到時候通知我,保證給你送到家。”

今年,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李聯合不僅通過電話、微信等線上形式銷售農資産品,還承諾送農資上門,友善農戶備耕。

借着空當兒,李聯合回到裡屋盤貨,玉米種子存貨260公斤,水稻種子存貨300公斤,還覺得不保險。李聯合撥通了渝北區千村植保股份合作社負責人黃雙七的電話,“我還想從你那裡進貨,你那裡夠不夠?”

“玉米種子進了25噸,水稻種子進了9噸,蔬菜種子800公斤,後續還會根據需求加大采購量。”黃雙七所在的合作社同樣配備專車為銷售點、農戶運送農資。

渝北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潘建華告訴記者,為了保障農戶需求,截至目前,渝北區已組織調運回水稻種子3萬公斤、玉米種子6.5萬公斤,能夠滿足本地春耕春播的需要。

江西會昌——

農資配送網絡暢

人民日報記者 楊顔菲

伴着發動機轟鳴,裝着化肥的汽車駛出院子。江西贛州市會昌縣雁湖村供銷服務點經營者溫芳林像往常一樣,一接到電話就出發。

“春梢發得好,果才結得好!”果農胡招娣舉着鋤頭,挖開臍橙樹下的土,一鏟一鏟地為果樹施肥,“我一打電話,小溫就送肥上來。”今年32歲的溫芳林畢業于贛州農業學校,除了農資配送外,科班出身的他也會給農戶一些基本的技術指導。

說話間,一輛橘黃色的貨車從面前駛過,車身上印着“供銷集配”4個大字。“這是縣供銷社的班車,每天都會來給我們供銷服務點送農資。”溫芳林說。

地處江西東南部的會昌縣是傳統的農業縣,山上種臍橙,山下種水稻。

“這裡氣候條件可以種雙季稻。”西江鎮種糧大戶楊華南2016年開始回鄉種田,流轉了800畝土地,“現在種糧可享受多項政策補貼,接下來我要多種糧食。”

每年5月是早稻用肥高峰期,楊華南說,“我這800畝水稻一季需要48噸左右的肥料,隻要我打電話,縣供銷社就會開車給我送到指定地點,非常友善!”

從縣到村,從村到戶,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戶,會昌縣供銷社建成了覆寫全縣19個鄉鎮的農資配送網絡,包含102個村鄉級農資服務點,每天都有8輛車往返于縣鄉之間,提供農資配送等惠農服務。

農時不等人。會昌縣供銷惠農服務中心負責人何平鋒說,“通過密集的農資配送網絡,保證農戶都能用上肥,為此我們還建了大倉庫,擴大了農資儲存能力。”

去年7月,會昌縣供銷社投資1500萬元建設惠農服務中心,包括兩個商業化肥儲備專用庫。為了滿足今年春耕化肥的儲備需要,當地調整了建設計劃,集中力量先完成了其中一個的建設。眼前,一輛裝有33噸肥料的大卡車開進倉庫,正在通過傳送帶有序卸貨。何平鋒指着手機上的訂單說道:“現在倉庫裡已經存了3000多噸,農資還在陸續運來……”

《人民日報》(2022年02月11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