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泰國發生了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狼來了”。
之前泰國對于疫情,一直都有兩大官方表述——1.一大波疫情正在到來的路上;2.但是大家不用怕,來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到2月中旬,第一個預言已經正在實作當中,泰國疫情開始進入爆發時期。
至于第二個預言能否實作,就要看第一個預言的結果了。

2月10日,泰國新增1.4萬以上,加上ATK自測的,超過兩萬。
在全球範圍内,這個數字不算什麼,甚至還不如日本(在駐日美軍的不懈努力下,日本日增九萬!)
但是,泰國此前大半個月,一直保持在日增八九千的水準。雖然這個異常“平穩”的數字有些奇特,但是信不信由你,泰國疫情總體上确實比較穩,沒有出現醫療資源的擠兌。
現在,随着泰國确診資料的飙升,預告已久的“疫情浪潮”眼看即将到來。
泰國衛生部對這一波浪潮的開放估計是:二月底到三月初,波峰達到日增三萬的水準。
但是,大約是因為奧密克戎确實天性淳良,泰國确診人數雖然成倍增長,但是死亡人數仍舊保持在20人以下。
如果一直這樣的話,那就真的沒啥好怕的,直接共存算了。
然而,2月中旬的新一輪疫情高峰,還是表露出了一種令人擔憂的情況——醫療資源的緊張,又開始了!
2月9日,泰國瑪希隆大學Siriraj 醫學院醫學系呼吸系統及結核病科主任尼提帕副教授,通過臉書賬号發文,談及泰國的新冠疫情。
尼提帕表示,當日泰國新增新冠确診病例數飙升,僅曼谷、北榄、暖武裡和巴吞他尼4府的新增确診病例數就約占全國77府的36%。
這兩周曼谷和其他大城市的多家醫院收治新冠患者增多,開始釋放床位不足、醫療資源緊張的信号。
尼提帕稱,大部分入院患者的重症情況可能不是由新冠直接引起,而是由此前自身的慢性疾病引起。還有部分患者未接種疫苗或未完全接種疫苗。
這個,就稍微有一點點令人擔憂。
事到如今,你要是問老漢:泰國“躺平”你怎麼看啊?——我多半會回答:躺就躺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為,泰國不躺也沒法清零,加上在奧密克戎的前提下,躺到現在也沒有出現什麼社會崩潰之類的嚴重後果。
既然如此,那麼可以說,泰國的“共存政策”目前為止是可以接受,甚至值得支援的。
但是,“共存”理論認為:奧密克戎傳播廣,不死人,症狀輕,無論怎麼爆發都不太要緊。
而“反共存”理論則質疑:奧密克戎雖溫和,得的人多了也會造成醫療資源緊張,進而導緻更多的人無法就醫,造成傷亡。
那麼現在,所謂“釋放醫療資源緊張的信号”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悲觀主義結局的先兆?
隻能說,還要觀察看看。
一萬多人感染不死人,和百萬多人感染不死人,是不一樣的。
如果,泰國在現有政策下,疫情峰值僅三萬多人,死亡人數保持在每天數十人的水準,此後疫情逐漸下降——那麼就可以認為,泰國大流行結束,共存大成功。
但是,假如泰國疫情增長到十幾萬人一天,同時出現醫院爆滿,重症病人隻能在家隔離,死亡人數在每日百人以上,大批患者出現長期症狀——那麼就可以認為,與奧密克戎共存的政策,在泰國是失敗的。
考試,已經開始。
謎底,在這一個月内,估計将會接曉。
而這種結果,對于世界,對于中國而言,都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事到如今,生活在疫情之中曼谷這麼久,你要真問我們是何體會——我隻能實話實說,好像确實沒什麼感覺。
2月9日,泰國疾控廳官員公布曼谷疫情形勢時表示,近期新增的确診病例遍及曼谷各區,今年1月以來奧密克戎毒株擴散,導緻各個年齡段都有人感染,且患者更年輕化。
新冠死亡病例大多為高齡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他們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此外,從業人員還發現死亡率下降,認為奧密克戎的嚴重性下降,大多數患者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采取居家治療方案即可,奧密克戎擴散至今很少發現重症患者。
是以,盡管不能完全認同,但是我已經可以逐漸體會和了解,所謂“與新冠共存”所希望達到的狀态,是什麼樣的。
我們應當在心中,接受“共存”理論實踐有效的可能性,不要斷然否認它——而是保留對這種可能性的開放态度,并通過對各國疫情走向的冷靜觀察,去分析和解讀它。
假如,真的發現,奧密克戎确實不用嚴防死守,那麼我們需要在嚴格的論證之後,接受這一現實,讓中國在“奪回正常生活”的道路上,向前邁進。
假如,發現奧密克戎還是不行,放開會出事,那就再等等。
要接受一切可能性,保持對一切可能性都能接受和承認的客觀、開放、現實的态度,不要因為政治立場的原因,逢“共存”就噴。
這,才是我們之後面對新冠時,正确的态度。
沒有人,永遠是對的;除了那些不斷根據現實,而修改答卷的人。
人家抄不抄作業,早已不是問題。
讓人家先交卷,我們在後頭跟着抄一下,也沒啥不好。
萬一,人家是對的呢?
文:泰國網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