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想做改變世界的英雄,長大了才明白不被世界改變就已經夠難的了。但當每個個體不斷朝着更好的方向去改變時,個體的力量彙聚在一起也能推動着時代發生着巨變。在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們總喜歡在時間走了很遠之後,再回過頭來以親曆者的視角來感歎世事變遷。也有人用文字将這些變化都記錄下來,試圖從這些記錄中找出未來的可能性。而這些變化都被寫在了《變量》系列叢書裡。

《變量》系列作者何帆是經濟學家,他說每年會做實地調研,并根據調研的心得寫一本書。他希望用《變量》系列記錄中國從2019年到2049年這30年間的變化,在慢變量中尋找小趨勢。2022年是《變量4》。作者跨越中國的東西南北,走訪調研生活在各處的人們,通過這些故事講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思維:騰挪。
什麼是騰挪呢?騰挪是一個圍棋術語,講的是要在己方處于不利局面時,先找一個破局點,把自己的優勢押上去,形成一種反制的力量,打掉敵人的嚣張氣焰,耐心地等待反轉的機會。簡單概括,作者把騰挪拆成尋找破局點、我打我的和改變限制條件這三個招式。
比如在山頂的陳家鋪村,作為一個有六百多年的曆史古村有漂亮的民宿、有秾麗的先鋒書店。鄉村的破局點,讓我們看到競争是多元度的,你要做最得心應手的事情,釋放出更大的優勢和潛能。
如果把這本書看做一個紀錄片,騰挪就是串起所有故事的線:從個人的騰挪、縣鎮的騰挪、企業的騰挪到國家的騰挪。讀到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你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好像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甚至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因為我們從來不是遠遠地站在岸上的旁觀者,而是站在曆史的激流奔湧中。巨變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除此之外,在書中還能看到很多作者對熱點問題的解讀,比如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最好的辦法不是吸引年輕人回鄉,而是靠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未來的鄉村,會變成更開放的社群;比如自動駕駛:先不去研究聰明的車,而是去研究聰明的路?——修一條新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上隻走自動駕駛的貨車,行不行呢;比如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不隻是一個社會的負債,也能變成優質的資産。
看似無解的問題,能不能騰挪一下?甚至,換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應該先解決一個問題,而不是試圖同時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問題現在還解決不了,不妨放松時間限制,先拖着,等待時機成熟再來解決。用空間換時間,這也是騰挪。
大國的騰挪,也藏着個人的騰挪之道。書中解析了大量的騰挪案例,當你遇到一個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通過這些案例,或許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騰挪之道。不必一條道走到黑,一條路走不通時,就試試換另一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