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城區釋出系列文化政策,将推出網紅戲劇打卡地

作者:Beiqing.com

虎年新春伊始,東城區召開了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上司小組會,集中審議了4個與文化相關的政策,并在2月10日集中釋出。

記者獲悉,東城區将推進“戲劇之城”建設發展,在王府井、前門、隆福寺、南新倉、南鑼鼓巷等特色文化街區,舉辦戶外戲劇互動體驗活動,形成“城中有戲、戲在城中”的城市文化意象。整體規劃布局戲劇消費場景,推出一系列“居民常去,遊客必到”的網紅戲劇打卡地。

設立“東城文化藝術基金”

東城區文旅局副局長馬慶軍介紹,東城區戲劇文化資源豐富,區域内共有劇場39個,演出團體79家,演出經紀機構293家,平均每年各類演出5000餘場,演出票房3億元左右,其中戲劇演出場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左右,占全國戲劇類演出市場近一成份額。

《東城區進一步推進“戲劇之城”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建設中國戲劇創新中心、國際戲劇展示中心、多元戲劇消費中心、京味戲劇體驗中心總目标,布局創作、演出、交流、展示、消費五大平台。

《實施意見》中專門設立了“東城文化藝術基金”,明确政府扶持導向,撬動鼓勵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戲劇之城”建設。通過開展文化企業征信評級、信用擔保服務、貼息貼保等政策支援,建構起東城文化藝術基金補助、文菁計劃項目獎勵、金融機構擔保、投資機構投資四大服務為整體的“閉環”模式,形成“補獎貸投”關聯文化金融創新發展的文化金融創新服務模式。

“東城文化藝術基金”将集約統籌東城區現有演藝扶持類資金,與國家、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協調關聯,重點對藝術創作生産、文化交流與傳播、藝術人才培養三個方面進行支援,努力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同時,突出政策導向,搭建創作演出新平台。着力建構優質劇目東城首演機制、扶持機制,吸引國内外戲劇演出資源彙聚東城。在創作平台搭建上,形成以“戲劇高峰行動”為引領的,精品力作與原創劇目共建共生,創作孵化和人才培養聚合的創作新生态。

統籌全區會館舊址轉化利用

《東城區推進“會館有戲”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梳理全區會館舊址總體情況,選取顔料會館、臨汾會館、台灣會館、汀州會館北館作為首批試點,并不斷加大儲備會館開發力度。按照分步分類、精心策劃、有序推進原則,統籌全區會館舊址轉化利用。引入專業化社會力量打造“會館有戲”營運平台等,培育“會館有戲”演藝叢集、營運主體、文化品牌,提升會館綜合利用業态,打造文旅融合典範。未來,東城區還将發揮“會館有戲”平台聚合效應,落地高水準、代表性、沉浸式駐場演出劇目,并實作書香、戲劇、博物館等多業态融合,關聯周邊曆史文化街區,緻力于打造前門東區“會館有戲”演藝生态圈。

東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鐵峰介紹,去年10月以來,東城區在顔料會館拉開“會館有戲”演出序幕,常态化舉辦“魅力新國風”等主題演出。去年12月25日,顔料會館、臨汾會館、台灣會館“會館有戲”關聯演出精彩亮相,“會館有戲”在東城區全面落地。截至目前,共演出24場次,觀演超過1700餘人次。

據悉,《實施方案》配套編制了《任務清單》,努力打通會館活化利用“最後一公裡”。随着“會館有戲”建設,東城區将不斷集聚演藝人才,完善創作鍊條,打造叫好又賣座的特色劇目。

建設“文藝工作者之家”

東城區文聯主席張志勇介紹,東城區将建設“文藝工作者之家”,搭建綜合人才培養、藝術創作、志願服務、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會議教育訓練等八大功能的文化空間,為文藝家、文藝工作者提供創作園地和交流場所,打造東城創作潛能發源地和藝術聚集地,建設傳承和弘揚東城文化的重要視窗、聚集優秀文藝人才的重要場所、孵化和展示文藝創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文藝工作者之家”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展現在八個方面,即面向各藝術門類文藝家、文藝工作者舉辦系列教育訓練和研修班;引導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跟上時代步伐的精品力作;廣泛動員文藝家、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投身志願服務;定期邀請京内外文聯組織及藝術院團的文藝家、文藝工作者和專業學者開展座談、評論等文藝交流;常态化開展展覽展示、藝術排演、文藝作品鑒賞講座等;吸引更多的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和個人;開展系列知識産權普法、教育訓練和調研活動,成立東城區文藝家維權機構;有效解決文藝家協會在場所、人員、經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積極調動各文藝家協會工作熱情。

利用老舊廠房建文化産業園區

東城區文促中心主任李嘉表示,東城區将利用老舊廠房、平房院落等疏解騰退空間,建設文創園區、文創空間。

《東城區文化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導則》中,重點對文化産業園區建設發展的9個重點領域提出明确要求。如在發展規劃方面,以文化産業為主導産業門類,注重規模适中、布局合理、集約利用土地;在智慧設施方面,應抓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積極推進“智慧園區”建設,依托大資料、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提升營運管理的标準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水準。在入園條件方面,應建立企業準入機制,引進和培育“文化+”創新融合類企業,提供内容健康向上的産品及服務,確定文化企業占入園企業總數70%以上。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與社群、商區關聯建設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承載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滿足人民群衆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東城區共有文化産業園區42處,總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超過1500家。其中,16家園區獲評市級文化産業園區,數量位居全市第二。成功推動完成首創非遺詠園、大磨坊文創園、隆福寺文創園、南陽共享際、城市空間1921文化産業園、雪蓮亮點文創園等一批老舊廠房疏解騰退空間改造文化産業園區建設項目。

2021年東城區已在全市率先出台實體書店“四進”專項扶持政策,建成“書香世業”一期文化主題街區。舉辦全國話劇展演季、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大戲東望”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打響“會館有戲”品牌,推出顔料會館、臨汾會館、台灣會館關聯式演出,建設前門片區演藝生态圈。

文化産業已成為東城區三大主導産業之一。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東城區文化産業實作增加值196.9億元,同比增長11.1%,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實作收入1027.5億元,同比增長16.2%,收入總量保持全市前列,東城區已成為全國老舊廠房轉型發展文化産業最聚集和最具典型示範意義的區域之一。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