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随着寶寶月齡增大,單純的母乳或奶粉,已經供應不上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到了一定月齡輔食成為連接配接母乳、奶粉和多種膳食的紐帶。輔食怎麼吃、吃什麼可以适合寶寶的消化系統,能促進生長發育,對新手媽媽來說是個難題。從母乳或者奶粉到加上輔食,要考慮寶寶的口味适應和消化能力,還要考慮營養。

如果初次添加輔食沒打好基礎,後期影響長牙、阻礙發育、抵抗力差、影響腸胃等一系列問題會找上門,為養育帶來重重困難。
楊梅的寶寶5個多月,平時吃母乳,楊穎産假後開始上班,寶寶吃母乳不再那麼友善,楊梅上班期間把奶水吸出來晚上帶回家,放到冰箱儲存。楊梅每一次都按時間順序标好,白天寶寶喝奶的時候,交代給婆婆熱一下就可以。
剛上班一周,寶寶開始拉肚子,兩天都沒好轉,帶着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腹瀉。了解寶寶吃什麼,這時婆婆才說給寶寶喝了米粥,因為她覺得加熱冰箱的母乳寶寶會吃不飽,而且已經5個多月了喝粥沒問題,以前的孩子都這樣喂都沒問題。
醫生糾正,要讓寶寶吃輔食至少6個月以後,還要根據孩子的消化情況來适時添加,并且添加輔食也不能馬上就讓喝粥。5個多月的孩子,消化系統在發育階段,腸胃吸收消化能力比較弱。喂他母乳或者奶粉之外的食物,造成腸胃負擔,不小心就會引起消化不良導緻腹瀉或者腹脹,孩子生病一段時間必然會影響生長。
楊梅平時也了解一些育兒常識,完全跟着育兒知識養,她知道寶寶要過了6個月以後适當添加輔食。讓她後悔不已的是,沒有提前提醒婆婆,憑着經驗喂養,進入誤區讓寶寶受罪。
01、添加輔食的幾大誤區,寶媽要繞行
平時很多人給寶寶添加輔食都是憑經驗,輔食并不是能吃飽就可以,還要考慮幼兒的腸胃消化能力,考慮營養全面、食物安全,是以寶媽添加輔食要避開誤區,順利渡過這個關鍵的轉折期。
誤區一:用奶瓶喂輔食
最初添加輔食大多是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很多家長為了友善把輔食放在奶瓶裡讓寶寶吃,如同喝奶一樣,這樣能适應吃輔食。這種方式可以作為過渡,但不能成為長期喂輔食的方法。
寶寶依賴于奶瓶失去了使用餐具的機會,不利于後期獨立就餐,也使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并且用奶瓶喂輔食,食物的種類受限制,使寶寶不容易接受更多種輔食,導緻營養不全面。
Tips:喂輔食根據寶寶要吃的食物,選擇合适的餐具,不能貪圖友善一直用奶瓶。
誤區二:為省時間,成人根據自己的節奏喂食
剛吃輔食與喝奶或者母乳不一樣,寶寶吃起來很慢,或者弄得滿臉滿桌子都是食物。很多家長為了避免麻煩,為了節省時間,直接拿着勺子喂,完全根據自己的進食節奏。這樣的做法無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進食速度是快是慢,成人也無法掌握,不利于寶寶消化,或者引起積食。
形成習慣後,當寶寶有能力獨立吃飯的時候,也會抵觸自主進食,被喂飯習慣不利于手眼協調鍛煉,手部精細動作沒有鍛煉的機會,缺乏肢體控制能力,不利于身心發展。
隻要能夠自己拿餐具,就要把進食的權利交給孩子,家長要有耐心,不輕易限制。
誤區三:吃飯的時候一心多用
很多寶寶在吃輔食或者吃飯的時候不積極,家長為了鼓勵進食,允許孩子邊吃邊玩,甚至根據寶寶的喜好,追着喂,或者邊看手機視訊邊吃飯。這樣的做法,使注意力在玩具或者視訊或者其它事物上,并沒有專心吃飯。
父母看來孩子邊玩邊吃,吃得也快,認為效果很好,其實這都是假象。在吃飯的時候對玩具或者其它事物産生依賴,一旦沒有這個依賴他會排斥吃飯,這種一心多用的吃飯方式,影響消化是必然。
誤區四:吃得多長得快
大部分成人都有這個意識,吃得多長得快,是以一味地勸孩子多吃,當遇到抵觸的時候,成人甚至會強喂飯。容易導緻孩子吃得太多,給腸胃帶來負擔,出現積食或者消化不良。
成人按照自己認為的食量要求寶寶進食,降低了孩子對食量的感覺,長期下去吃得多,未必長得快,反而會導緻肥胖,或者引發其它疾病。
誤區五:加鹽調味
人體每天都要攝入适量鹽,但是寶寶對鹽沒有太高的需求量,過早攝入鹽會引起腎髒負擔,帶來健康隐患。成人不要依據個人的口味來給寶寶做飯,兩者的身體對食物需求并不同。
結語:
在3歲之前是孩子生長發育重要階段,從添加輔食到吃飯,是很大的挑戰,不僅口味上改變,更是關系着行為能力和心理發展。寶媽可以多了解有關添加輔食的知識,開始就要打好基礎,避開誤區,科學合理喂養,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