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廣州市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7.2%、命案同比下降8.4%、新發命案破案率100%,廣州市蟬聯2019、2020年全省平安建設考評第一,掃黑除惡鬥争成績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記者用四個關鍵詞總結這份亮眼的成績單。
1月10日,廣州市公安機關舉行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升警旗儀式。
關鍵詞:平安廣州
平安建設考評排名全省第一
“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找,今天終于找到了。”2021年最後一天,來自廣西的白先生一家,終于與失散26年的女兒小英團圓了。在廣州市警察局刑警支隊認親現場,一家人相擁而泣,久久不能平靜。
“能在年末帶給白先生一家好消息,我們也由衷感到開心。”廣州市警察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尹朝踐介紹,2021年以來,廣州警方全力推進“團圓”行動,創新運用DNA等技術的最新成果,窮盡手段查找被拐兒童,全年共找回被拐兒童142名,被拐時間最長的達39年。對于新發的5起拐賣兒童案件,實作全部偵破,解救兒童5名。
2021年12月31日,在廣州市警察局幫助下,廣西白木生夫婦與失蹤26年的女兒相認團聚。
2021年全年,全市打掉涉黑組織1個、涉惡犯罪集團8個、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55人,人民群衆安全感不斷提升。
廣州警方嚴打群衆反映強烈的“盜搶騙”等突出違法犯罪。去年一年,全市新發命案75宗,同比下降17.6%,實作全部偵破;新發“兩搶”案件同比下降25.9%,全年有251天零發案;開展“全民反詐”專項行動,破獲電詐案件同比上升42.4%,詐騙案件、電詐警情同比下降25.1%、17.4%,為群衆挽回經濟損失9.7億元,相關做法被國務院聯席辦推廣。
去年10月21日,廣州公交司機張志德在營運途中,發現一名女子欲帶着孩子跳橋輕生,他當機立斷停車沖出車外,一個飛撲,救下兩條生命。張志德也是以獲評2021年度第三季度“廣東好人”“廣州市見義勇為最美街坊”。
平安廣州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衆的參與。2018年以來,廣州政法系統認真踐行黨的群衆路線,大力推進“廣州街坊”群防共治隊伍建設,廣泛發動市民群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凝聚起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張志德就是“廣州街坊·司機大哥”品牌隊伍一員,該隊由市公交集團組建,600名公共汽車、計程車駕駛員組成,在日常安全營運的同時參與社會群防共治。截至目前,“廣州街坊”群防共治隊伍已有52萬餘名在冊成員,培育了451支隊伍。
為引導激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平安廣州建設,廣州市大力發展見義勇為事業。2019年以來,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每年出資100萬元,為實名注冊“廣州街坊”小程式、積極參與群防共治的市民購買人身意外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對于弘揚見義勇為精神表現突出的各類群防共治力量,基金會都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2021年全年,基金會合計支出慰問獎勵金25.7萬元。
12月15日,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向2020-2021年度“廣州市見義勇為最美街坊”頒獎
關鍵詞:法治廣州
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3017個
2021年1月1日,《廣州市物業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有8章110條,是廣州立法史上内容最多、涉及問題最複雜的法規,也是民法典頒布後全國首部規範物業管理的地方性法規。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近年來,廣州市高标準推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強化法治保障。
在立法方面,出台《廣州市2021—2025年政府規章制定規劃》,推動制定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24項;在普法方面,編制全市“八五”普法規劃,普法工作考評實作全省“三連冠”;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面,設立首席法律顧問制度,完善政府部門聘請常年法律顧問辦法,全年出具審查意見989件,建立敗訴行政案件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年度報告制度,推動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首案出庭應訴。
2021年1月4日,“民法典實施第一案”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這是一宗高空抛物引發的侵權責任案件,法院當庭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各類費用82512.29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過去一年,廣州兩級法院先後辦理《民法典》實施後,高空抛物、“冷凍胚胎”返還、人格權侵害禁令等多個“第一案”,在社會上引發良好反響。廣州檢察院系統還着力建構誠信訴訟體系,立案調查虛假訴訟案件線索262件,提請抗訴54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33件,涉案金額達4.8億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廣州政法系統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改革,主動作為、大膽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市場經營輕微違法行為“雙免”清單,開通營商環境規範性檔案審查綠色通道,“辦理破産”“執行合同”名額分别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一、第二。制定實施《廣州市檢察機關涉民營企業犯罪案件辦案指引》,完成107件民營企業“挂案”清理,51件民商事案件通過先行判決快速兌現權利,平均提速40%。
圍繞“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廣州不斷強化法律服務功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高地,建設廣州中央法務區,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3017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和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正式啟用,廣州執業律師數量穩居全國城市第三位,圓滿舉辦第三十三屆全國副省級城市法治論壇,研發全國首個“域外法查明通”平台,審結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331件,上線全球首個APEC成員跨境電商中小微企業商事争議線上解決平台,推動法律服務,特别是涉外法律服務水準走在全國前列。
關鍵詞:社會治理
建成最小應急處置單元2.3萬個
如今走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随處可見挂有“最小應急單元”的藍底白字牌子。近年來,廣州廣泛發動“廣州街坊”等力量群防共治,共建共享,共建成最小應急處置單元2.3萬個。
應急管理,防為上,救為中,懲為下。而建設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隐患苗頭、第一時間控制風險、第一時間處置突發案事件,既是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創新性舉措。
2021年6月10日,黃埔區長洲街道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成員胡少坤、曾影霞在深井社群巡邏時,聞到一陣燒焦味,兩人快速趕到事發地點,冒着高溫和濃煙開展救火。附近的其他最小應急單元快速響應立即趕來,衆人一起将火勢控制并撲滅。從發現險情到撲滅大火,前後僅耗時10分鐘。
此類案例還有很多,通過建設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廣州實作了應急處突“一點呼叫、一線響應、一片集結”,打通了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先期處置“最後一百米”。
10月份,廣州市屬各區紛紛開展治安聯防隊伍及最小應急單元演練活動。
關鍵詞:隊伍建設
全年開展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和英模教育5224場
前不久,中央宣傳部、公安部向全社會集中釋出20名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名單,廣州市警察局荔灣區分局中南派出所所長邬松君光榮入選,是廣東唯一獲得該殊榮的民警。
去年5月廣州本地疫情防控中,他帶領民警連續30多天始終奮戰一線,統籌部署轄内84個核酸檢測點、1個疫苗接種點以及外圍85個封控卡口、長達10公裡的環城高速公路沿線106個值守崗位,有序轉送1300多名相關人員,被譽為“硬核派出所所長”。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思想政治建設是幹部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
去年以來,廣州政法戰線以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抓手,結合市委巡察整改,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深化全市政法隊伍建設,着力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法鐵軍,全年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1924項,教育整頓工作被評為全省“優秀”等次。
與此同時,廣州政法系統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全年開展政治教育2780場,切實打牢忠誠純潔可靠的思想根基,把黨的絕對上司落實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全年開展警示教育1062場,出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責任追究意見》等制度,嚴格落實禁止幹預司法案件“三個規定”,深入整改巡察回報的問題,排查确定的頑瘴痼疾全部整改,有效築牢了政法幹警廉潔底線。
弘揚英模精神,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四項任務”之一。過去一年,廣州市政法戰線開展政法英模教育1382場,舉辦“新時代羊城政法先鋒”主題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李世全、陳海儀、張宇筠、戴維列、黃晟莉、賴宏星等政法英模事迹,使全市政法隊伍學有榜樣、比有标杆、趕有方向。在英模們的引領帶動下,全市一批政法機關、集體和政法幹警分别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稱号。
4月2日,廣州市政法英模作事迹報。
【記者】汪棹桴 祁雷 孟健
【通訊員】穗政法
【作者】 汪棹桴;祁雷;孟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