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作者:影視圈Magazine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那年,我們的夏天》完結了。這又是一部隻在小圈子裡獲得口碑,但最後沒能大紅的韓劇。雖然開播時一片好評,但劇集在播到九、十集時突然被罵,趕走了大批觀衆。

韓劇總是這樣,前八集負責被誇,後八集負責挨罵,“及時棄劇”已經成為看韓劇的經驗總結。《那年》的劇情越往後發展,越透出編劇的筆力不濟。

如今,意料之内的大團圓結局雖然滿足了劇粉的期待,卻也被很多人說“爛尾”、“沒有新意”。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扯皮太久

耗光觀衆耐心

崔雄和國延秀是一對已經分手的戀人。十年前,他們都還是高中生時,拍了一部主題為“全校第一和倒數第一的生活”的紀錄片,并是以結緣。

十年後,他們的戀愛已經結束,這部片子卻在網上翻紅,二人又被導演組拉回了攝影機前。久别重逢,他們明顯沒有放下當初的感情,氛圍十分微妙。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這是一個破鏡重圓的故事,是以“解開多年心結”就自然成了劇集的關鍵點。當年二人分手,是大學快畢業時,國延秀單方面甩了崔雄。他們的生活背景,導緻他們注定無法和平相處。

崔雄家境富裕,是以安于現狀,享受舒适圈的生活,即使一直考倒數第一,也過得很開心。國延秀傲氣、孤僻、渾身帶刺,在“全校第一”的光環下不和任何人交朋友。但其實,她的傲氣隻是為了掩飾自卑——她無父無母,和奶奶相依為命,家裡負債累累,時不時還有債主上門鬧事。是以她不得不為了生活奮鬥,和崔雄的觀念截然相反。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在開頭交代人物背景的階段,男女主角都假灑脫、真别扭,努力裝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搞笑中帶點傷感。微妙有趣的氛圍,讓觀衆的期待值一路走高。劇情進行到第八集,韓劇“第八集必接吻”定律上演,留下一個唯美的結尾,吊人胃口。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結果第九集開頭,男主角卻轉頭對女主說“我們來做好朋友吧”,然後女二号和他的感情線就莫名被提上日程。男二号的存在感也漸漸增強,故事朝着老套的四角戀情發展下去,觀衆大呼踩雷,紛紛棄劇。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但是隻要看到後面,大家就會發現,之前預想中的各種雷點,其實都沒有爆——

崔雄提出“做朋友”的提議,是童年被爸爸抛棄的心理陰影作祟。他害怕再次被國延秀抛棄,是以隻敢退後一步,不敢直面内心。男女主角的感情雖然别扭,但一直都很明确,配角們不是瞎子,在成人式的互相尊重下,多角戀并沒有真正展開。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當年為何分手”,是崔雄一直以來的心結。而直到快結尾時,這個理由都隻有觀衆知道,他自己并不知道——大四那年,國延秀偶然聽到了崔雄拒絕去留學的消息,原因隻是他不想和女朋友分開。

國延秀家裡一地雞毛,畢業在即,工作沒着落,債沒還清,奶奶已經老了。她意識到,自己沒辦法和他分享生活的重擔,為了大家都好,隻能狠心甩了他。

明明是非常現實、能引人共鳴的原因,卻一直沒能好好地說明白。二人的心結一直解不開,看得人心裡憋屈。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那年》的戰線拉得太長、伏筆埋得太深、支線劇情填得太多,即使後面慢慢把漏洞圓了回來,但收視率也從名列前茅,慢慢滑到了排行榜後半部分。

再精彩的情節,扯得太久也沒了滋味。男二号和公司後輩的感情線、女主閨蜜和男主經紀人的搞笑情節都幹擾了觀衆的視線,主線劇情十集就能結束,靠這些不重要的支線,硬是填滿了十六集,難免給人一種注水的感覺。

角色塑造得好

劇目有獨特價值

不過,如果你想看一部節奏緊湊、高潮疊起的劇,那麼《那年》必然不會符合你的期待。

這部劇中,再激烈的沖突點,也都是以平緩的方式輕輕帶過的,情節的展開依賴人物的心理獨白,劇集内容往往并不是主角“如何處理一件事”,而是主角“通過這些經曆感受到了什麼”,用崔雄、國延秀的心理活動去推進情節。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是以,隻要把這兩個人物塑造好,這部劇就已經成功了大半。兩個人物的确也都非常鮮活——國延秀因為自卑産生自傲,說明她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這樣的人觀察力很強,心裡有事也總是憋着,是以她面對崔雄,往往會把放到嘴邊的話咽回去,從不有話直說。

崔雄心思單純,對“被甩”這件事有很深的執念。是以即使他生活得依然簡單輕松,狀态卻比年少時期低沉了許多。在面對國延秀時,他總是想逃避自己的想法。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不得不說,演員的演技給這部劇增加了可看性。他們完整地演出了這些微妙的小心思,角色的細微表情,時常是劇集中最大的看點。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整部劇都可以說這是兩個人物的心理日記,最後一集更是集中地梳理了他們的心路曆程,把這個愛情故事的立意,拔高到了“建設自我”上面。

這個階段,男女主角已經複合一段時間,感情蜜裡調油,而崔雄再次拿到留學的機會——他的創作進入了瓶頸期,需要新事物的滋養。這和他們上次分手時是一樣的情況,而現在,這兩個人都變得成熟了。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崔雄終于和國延秀的奶奶長談一番,了解了她的責任和糾結。他要做一個配得上她的人,走出舒适圈,大膽去法國留學。

同時,國延秀在工作中得到了去法國的機會,但她反觀自己的生活——債已經通過努力工作還清,朋友親人都在身邊,她明确意識到,這就是她想要的人生。是以她不會貿然犧牲,決定留在原地。兩年的異地戀後,他們最終結為夫婦。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崔雄開始承擔責任、變得勇敢,國延秀開始放緩腳步、減壓生活,他們都找到了自我,是以能夠坦然度過感情危機。這是《那年》這部劇的獨特之處——曲折的情節是其次,這兩個人的個性、處理問題的方式才是重點,觀衆仿佛真的看了一部圍繞他們的生活而展開的紀錄片。

而要在這種松散、平和的氛圍裡,講完一個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對編劇的要求是很高的,隻可惜編劇的筆力還跟不上野心。

如今,韓劇進入了一個轉型的階段。過去隻談風花雪月、沒有生活哲理的浪漫愛情劇,現在已經不能滿足觀衆的胃口。而這種想要做出精品的意圖,一時也很難達到。

類型增多、内容轉型

韓劇依然在進步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Netflix的投資劇。近幾年,韓劇與這家全球最大的流媒體播放平台展開深度合作,據傳,2021年,Netflix在南韓的投資經費有840億韓元,并且隻注入資金,不幹涉劇集創作,一切以品質為先。

Netflix的投資,擴充了韓劇的内容領域。僵屍、怪物、奇幻等從前在韓劇中罕見的題材增多不少。

這幾年,紅到海外的韓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像《鱿魚遊戲》、《王國》這種短而精、類似美劇的劇集,一類是像《那年,我們的夏天》、《海岸村恰恰恰》這樣的慢節奏愛情劇。前者節奏快,題材較為獵奇,适合在社交網絡營造熱點,後者對戀愛、人生提出新穎的感悟,緩慢細膩,給人餘韻。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但在韓劇轉型期内,這兩種類型都各有缺點。比如,《鱿魚遊戲》雖然獵奇、精彩,但吸引眼球的隻是前幾集,後期落入陳腐的人性探讨,沒能滿足觀衆看爽劇的期待。《那年》這樣的浪漫愛情劇,對主創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厚的功底、花長時間打磨,才能呈現出有深度的愛情命題。是以,“高開低走”、“爛尾”依然是目前韓劇逃不開的瓶頸。

又是高開低走,韓劇熱潮真的回不來了?

話雖如此,韓劇隻是在做得優秀的基礎上,仍有一些上升空間。韓劇在海外市場一直是熱門,從制作到營銷都水準線上。而南韓能否再次産出像《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等作品一樣,在他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劇目,目前依然是一個問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