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代見證人#七歲前在標頭住平房。隻要家裡有什麼吃的,便招攬一群孩子在家,給人當老師。作為獎勵,把爸爸藏在水缸裡過年的糖

作者:綿綿孤寂

#時代見證人#

七歲前在標頭住平房。隻要家裡有什麼吃的,便招攬一群孩子在家,給人當老師。作為獎勵,把爸爸藏在水缸裡過年的糖塊兒分得自己也不落。忘蓋缸蓋抓個現行。姐姐更厲害,媽讓她蒸馍,同學來家,看到剛出鍋的喧軟大白馍吵嚷餓了,嘗沒了。這事怨不得别人,媽出差回來,差我各家送。家裡包餃子,一碗兩碗的第一鍋都送出去。隔壁幫擀皮捏餃子,吃得小嘴油亮。

75年舞鋼建廠爸爸報名。臨别時,十二平米的磚房裡摻苞米面的黃蛋糕,小山似的金燦燦堆在三屜桌上。火車上,廣播通知要開車了,大人拉着手唠,我急得哭了,“還不下,火車要開了!”

在北京,受到老姨熱情款待。58年,大舅帶着媽媽老姨到酒泉參加工作。下放的安家費是一年雙倍的工資,圖錢的大舅帶老姨回了老家。回家難以為生,給媽媽寫信又發電報的,想去標頭。那時中蘇關系緊張備戰備荒,老姨不顧媽媽警示,體己錢買路,成為標頭沒戶口工資票證供應的黑戶。

父親給她張羅找對象成家,媽家富農成分不好找。剛解放時,人家賤賣土地,外公拿出媽媽和外婆日夜熬燈油的編席錢買來土地。地被沒收,定為富農。富農的老姨夫父親是僞警察局秘書,能寫會畫,顧住家裡吃喝。婚後老姨夫去白雲鄂博上班,工資的三分之一寄給老姨。老姨帶着相繼出生的兩個女兒,白天做臨時工,晚上砸石子,季節性跟媽媽撿莊稼。老姨的飯盒,窩頭鹹菜沒換過樣。風雪夜的一碗玉米糊塗,上霜後的一件有帽子的北京棉猴,爐膛内的劈柴,還有按月供應的細糧……媽媽給老姨的,老姨念念不忘。老姨進京,一年的工資送去落上戶口。過年郵來2斤義利的什錦雜拌糖木頭箱子裡鎖起來。74年老姨讓外婆帶我到北京住三個月。第一次做綠皮火車,一直看窗外“嗖”“嗖”退去的莊稼和樹。臨窗沖風咳嗽,臉紅燙人。旁邊的男同志從草綠色書包裡拿甘草片。第一次嘗到甘草的重口味。藥還真靈,到北京就不咳嗽了。

姥姨家軍博的四合院,夏夜乘涼,钣金工的姨夫在露天地裡量畫一會兒做得油壺。白天太熱,小孩吵吵遊泳。撩得我帶着兩表妹,跟鄰居到了八一湖前。岸邊水面闊大,水中白色的蓮花盛開,荷葉田田。我們在岸邊流蕩,飯點不歸。老姨嗓子喊啞,鄰居多嘴一句“八一湖呢”激怒老姨夫的暴躁。俘獲我們,眉豎成峰,眼瞪溜圓,呼呼氣喘。姨夫口沫橫飛:“不要命啦!哪兒都敢去。”心跳突突,求救地看着外婆。外婆不語。見過姨夫喊妹子起床,出被窩晚一會兒,塑膠鞋底子糊在迷迷糊糊的臉上。“啪”“啪”劈頭蓋臉,這次煳我臉上,火辣辣的,疼出來的眼淚比哭聲更早到達。

這次,見證京都煙華。故宮裡黃發紅眼洋人的高大,裸露的長腿絲襪。第一次下館子,不大的店面,幾張桌椅,餃子上蒸汽氤氲。淡黃的玻璃瓶裝汽水,好喝的“北冰洋”。背來的點心,小山似的還原在八仙桌上。孩子們嫌怨苞米面的粗粝,姨夫好吃。

颠簸的解放,一路風塵來到舞鋼寺坡一街坊食堂前。食堂用席子隔開七個間隔,一家一個。前面墾荒,後面壓制水泥闆。寬闊的水泥場院,夏夜,場院裡潑盆水,落地生煙。鋪上席子,熱乎乎的暖腰。一家人躺那涼快,夜半更深,人涼快透了,爸爸抱着我們姊妹回家。每每到房子拐角,腳步聲将我喚醒。不吭聲繼續裝睡,賴着被爸爸抱到床上。75.8三天三夜的大雨夜,門被敲開,趙大爺一家七口,連帶一筐活雞濕淋淋進門。他家被淹。後來搬到一棟樓,不在一個單元。他家四兒子天天到我家看《參考消息》。精神不窮的幾戶人家互相惦念,我家定量的面送給愛吃面條的張大娘,她的米又送到我家。每年節約的一季度煤票給了人口多的趙家……爸媽出差的旅行袋前,一眼不眨地我看媽一樣一樣往外拿,然後跑東跑西分送各家。分享互助這些“仁”義的詞彙,父母不挂在嘴頭,卻在一籃子的豆角,一包裹皮的生産白雞蛋、一包糖果、一袋子炒花生中流淌。

八五年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新房分在四街坊。雞窩和地送了他人。居委會不讓養雞,他們又把拆磚錢送來。張大娘食道癌臨終,他兒子對趕去的媽說:“這時候第一個想起來的是劉姨!”媽媽徹夜未歸,給張大娘趕制裝老衣服,就像之前三十晚上給他家孩子趕制過年新衣一樣認真。在醫院,張大娘拉着媽的手摸脖子後面的許多疙瘩,說那就是惡性良性腫瘤。好心疼啊!摸着疙瘩,多盼能減弱的疼痛。

認識的人求媽,沒聽過“不”字。家裡的電話成了媽的專機,打來不是請教做飯,納鞋底、繡十字繡、求做裝老衣服,或是老年合唱團事宜……同僚集資p2p欠債,老兩口每月八千元多工資生活費沒有着落。到我家借錢,我堅決反對,一如當初反對她遊說p2p。阿姨假裝想走。媽請她落座。我給爸使眼色,爸沒反應,拉爸進了廚房,爸爸來了脾氣,不在乎這點,救命要緊。集資我們不支援,該幫襯還得幫襯。沒等媽同意,爸拿出私房錢,那可是我們給的。阿姨緊緊握着新嘎嘎的人民币。

難得糊塗吧,“仁愛”在骨血裡把我們訓化,讓心柔軟得隻放下愛,看不得人不如我,總伸出援手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德不孤必有鄰”“恻隐之心,仁也……”“仁愛”信仰開枝散葉。

#時代見證人#七歲前在標頭住平房。隻要家裡有什麼吃的,便招攬一群孩子在家,給人當老師。作為獎勵,把爸爸藏在水缸裡過年的糖
#時代見證人#七歲前在標頭住平房。隻要家裡有什麼吃的,便招攬一群孩子在家,給人當老師。作為獎勵,把爸爸藏在水缸裡過年的糖
#時代見證人#七歲前在標頭住平房。隻要家裡有什麼吃的,便招攬一群孩子在家,給人當老師。作為獎勵,把爸爸藏在水缸裡過年的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