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國家一級作家孫晶岩五年間在國内外采訪了200餘人,在最新出版的《中國冬奧》一書中,全景記錄中國冬奧的艱辛曆程,深情展現冰雪健将的拼搏精神。

相關閱讀:
冰上國際象棋
上海世博會上,芬蘭館的外形酷似一個白色的冰壺,外牆呈鱗片狀,下面是清涼的池水,裡面有形态各異的鵝卵石。芬蘭館的外牆仿佛由許多冰塊堆砌而成,給人以清爽的感覺。展館的核心區由微型城市的中心和冰壺論壇組成,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設計靈感來源于冰壺的建築,我的腦海裡頓時蹦出了四個字:冰清玉潔。我要講述的故事與這四個字密切相關。
1984年7月7日,一個女嬰在哈爾濱呱呱墜地。望着女兒粉嘟嘟的笑臉,母親給愛女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王冰玉。女嬰的父親是國家冰球隊運動員,後來擔任冰球教練,這些冰球健将都對冰雪運動充滿了感情,是以他們給孩子起名字很多都帶有一個冰字。
父親從國家冰球隊退役後,到哈爾濱體育運動學校擔任冰球教練,他沒有刻意培養女兒當運動員,但是王冰玉卻有良好的體育基因,國小就擔任體育委員。
命運格外青睐冰城的孩子,7歲那年,父親給女兒買了冰鞋帶着小冰玉到冰上滑冰,沒想到她一點也不打怵冰,沒有扶闆牆當天就學會了滑冰。15歲她國中畢業,恰逢哈爾濱體育運動學校開辦冰壺專業,父親說:“冰玉,反正你在家待着也沒事,到我們學校練習冰壺吧。”
1995年,日本和加拿大的教練來哈爾濱體育運動學校傳授冰壺技巧,王冰玉上冰體驗,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冰壺,她覺得壺碰撞的聲音是天籁。啟蒙教練張為看着她投擲冰壺的身影贊歎道:“這孩子柔韌性好!”
她得意地對同學說:“我在練習一個叫冰壺的體育項目,幾乎沒人知道,特别牛!”
為自己喜歡的項目燃燒青春
其實,年輕的王冰玉不曉得冰壺起源于蘇格蘭,早期是貴族們在冬季的娛樂活動,在歐美國家有百年曆史,并且成為歐洲的優勢項目。冰壺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動靜結合,注重技巧,雙方選手在場上鬥智鬥勇,是一項充滿智慧的運動。
冰壺是一種團體運動,由兩支4人隊伍在一塊長方形冰面上進行比賽。冰壺的綽号叫“咆哮遊戲”,因為44磅(19.96千克)的花崗岩石冰壺在冰上滑行時會發出隆隆聲。
冰壺,又稱冰上溜石,是以隊為機關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推擲性競技運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團體運動之一,起源于16世紀的蘇格蘭,那裡的人們冬季在冰凍的池塘和湖泊上進行冰壺比賽。
已知最早的冰壺石料來自蘇格蘭的斯特林和珀斯地區,可追溯至1511年。石壺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制成,重量不超過19.96公斤。除了原材料産地,世界上頂尖的冰壺制作技術也由蘇格蘭人掌握。
16世紀中葉,冰壺比賽誕生。在加拿大人的幫助下,冰壺運動比賽規則和方法逐漸完美。到了17世紀,帶搖桿的冰壺開始出現。進入20世紀,這項運動迎來了一系列重大進步,包括石材的标準化、滑行輸送的改進以及室内冷凍制冰裝置的運用。
王冰玉下決心練習冰壺,可是家裡的女性成員一律反對,奶奶、媽媽、姑姑輪番勸她:“冰玉,你學習不差,幹嗎非要往體育轉?”
她執拗地回答:“我喜歡冰壺,想打冰壺。”
她上了高中,白天上課,晚上就跑到體育場訓練。當時哈爾濱隻有道外區的八區體育場有兩塊冰可以訓練,冰場非常搶手,花樣滑冰運動員的冰鞋把冰場踩得到處都是孔,為了多上冰,冰壺運動員天天都是最晚的時間到那裡,在晚8點訓練,有時候輪到的是淩晨2點至5點的時間段。
剛開始練習冰壺時,中國還沒有專門的場館,隻能在一個冰球場裡和很多其他項目一起使用場地,場地上的大學營、前擲線、丁字線都得冰壺運動員自己畫,開始時畫一塊場地需要一天時間,後來越畫越好,都快練成制冰師了,現在隻要三四個小時就能完成。
那真是一段艱苦的訓練過程,訓練隊不管吃住,交通費自理,天天是半夜上冰,訓練場沒有座椅,冰壺運動員始終站在那裡或者彎腰訓練。一場冰壺比賽至少兩小時,右手執壺,重心就在左腳,打冰壺時動作要偏低,膝蓋經常碰到地面,先磕成青色,然後變成紫色,再變成黑色,最後變成黃色,每一次訓練都是煎熬。她咬牙堅持下來了,而且打到了四壘,當上了場上的主力。她開始打冰壺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但是她對冰壺的癡迷熱愛終于使母親改變了态度。
1999年,中國第一支女子冰壺隊在哈爾濱組建,隻有8個女隊員,沒有專業器材,她們就套着塑膠袋,後期買運動鞋再買塑膠闆自己粘鞋。冰場緊張,給她們的冰點最差。那是一天中最困的時刻,真不願意起床,姑娘們困得都不想說話,簡單洗漱後背着包,扛着刷子冒着寒風就上冰了。
2000年7月,第一屆全國冰壺比賽在哈爾濱舉辦,哈爾濱隊奪得冠軍,王冰玉是全國年齡最小的運動員,隻有16歲,就在這一年,她正式開始從事冰壺運動。
2003年,第十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辦,她代表牡丹江隊打冰壺,媽媽勸她不要有壓力,要釋懷,保持好的心态。在父母的鼓勵下,她堅持了下來。同年,國家冰壺集訓隊誕生,她代表中國參加泛太平洋地區冰壺比賽選拔,沒有選上,譚東偉教練給她鼓勁兒:“沒事兒,我相信你可以!”
譚教練将哈爾濱的8個女孩子重新組隊,其他隊友的身體素質和對冰的感覺相當好,周妍和柳蔭比王冰玉年齡大,但是教練信任王冰玉,讓她打四壘,給她鍛煉的機會。冰壺運動要求上下肢力量均衡,柔韌性強,協調性好,比賽時站的時間長,運動員手握刷子掃冰,手非常累,王冰玉不負衆望,投壺準确,溝通能力、領悟能力強,對于冰壺的滑澀度和弧線、角度心中有數,敢于迎接挑戰,和隊友們配合默契。
2004年,世錦賽資格賽,紐西蘭和日本女隊的四壘非常厲害,給王冰玉留下深刻印象。
2004年9月,中國女子冰壺國家隊首次勇敢地走出去,到加拿大取經。先是在溫哥華列治文體育館找外教指導,整整訓練了5個禮拜,每人每天生活費10加币,當時在加拿大一份薯條就要兩加币,一個漢堡包就要4加币,一張小份比薩就要8加币,為了省錢,她們隻好早晨、午餐吃面包,晚上自己做飯。有的切菜,有的炒菜,有的做湯,有的刷碗,分工明确。
中國冰壺隊從2002年就派隊出國參賽,從來沒有進入世錦賽這種高水準的比賽,此次備戰關系着中國冰壺隊的生死存亡,王冰玉和周妍、柳蔭、嶽清爽等隊友決定背水一戰。可是,她們一道在業餘冰壺俱樂部裡上場比賽,發現自己連加拿大大媽級别的冰壺隊都打不赢,心情格外郁悶。
加拿大的冰壺運動太普及了,3000萬人口的國度竟然有150萬名冰壺注冊會員,到處是冰壺冰場,以俱樂部的形式教戰術。優秀運動員經常參加世界巡回賽,積累戰術,熟背棋譜,增強實戰經驗。在異國他鄉,王冰玉和隊友們無論身在何處,依然認真訓練,不恥下問拜加拿大教練為師,潛心鑽研冰壺技術戰術,研究怎麼對待與紐西蘭、日本、南韓女子冰壺隊的比賽。
2004年11月,當楓葉紅了的時候,泛太平洋地區冰壺錦标賽在南韓的春川舉辦,中國女子冰壺隊獲得了亞軍,拿到了第二年世錦賽的參賽資格。亞洲女子強隊的冰壺比賽,中國隊赢了南韓隊,南韓隊赢了日本隊,日本隊赢了中國隊。當專家對3支亞洲勁旅進行考量,發現中國女子冰壺隊名列前茅。
2005年3月,冰壺世錦賽在蘇格蘭舉辦,首次亮相的中國女壺運氣好,與紐西蘭隊在一個小組相遇,輕松取勝;而日本隊和南韓隊相遇,兩虎相争耗盡了力氣,經過激烈厮殺日本隊赢了。接着,中國女壺與冰壺勁旅加拿大女隊交鋒,11:1的比分令人汗顔,最終排名世界第7,無緣參加2006年在意大利都靈舉辦的冬奧會。
丫頭,你們想不想站上去?
加拿大的訓練使中國女子冰壺隊的姑娘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技術,鍛煉了體魄,增長了大賽的實戰經驗。
2007年的王冰玉到了人生競技巅峰狀态,身上沒有傷,這一年在日本東京舉辦泛太平洋地區冰壺錦标賽,中國女子冰壺隊奪得女子冰壺冠軍。
2008年,在世錦賽上,加拿大女子冰壺隊獲得冠軍,中國女子冰壺隊獲得亞軍。從世界第七到世界第二,僅僅用了3年時間。
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中國哈爾濱舉辦,中國女子冰壺隊奪得女子冰壺冠軍。
2009年3月,冰壺世錦賽在南韓平昌舉辦,王冰玉帶領中國女子冰壺隊應戰。教練看着領獎台問道:“丫頭,你們想不想站上去?”
女隊員異口同聲地說:“想!”
中國女子冰壺隊頑強拼搏,取得了7戰全勝的成績;加拿大女隊也是7場全勝,兩支隊伍在江陵冰壺館相遇了,加拿大女隊不相信眼前的中國姑娘能夠打敗自己,他們反複播放2005年加拿大女子冰壺隊11:1戰勝中國女子冰壺隊的視訊,打的是心戰牌。王冰玉和她的隊友沒有氣餒,頑強拼搏,最後時刻送出“驚豔一投”,在決賽中戰勝經驗老到的瑞典隊奪得了冠軍,讓中國女子冰壺在世錦賽成功登頂,實作了中國在冰雪項目上的重大突破,中國丫頭終于站在了世界領獎台上。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王冰玉率隊首次參加冬奧會,在半決賽中遺憾地輸給瑞典隊,王冰玉不停地流淚,甚至一度懷疑自己能否繼續擔綱“四壘”。當年的瑞典女隊實力雄厚,獲得女子冰壺冠軍實至名歸。銅牌戰中,中國女子冰壺隊戰勝了瑞士,獲得季軍,這枚寶貴的銅牌是迄今為止中國冰壺隊在冬奧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媒體報道說:“中國女子冰壺隊短時間内拿到世界第三是個奇迹!”
冰是極寒之物,人的關節最害怕冰鎮。冰壺運動需要運動員單腿跪在冰面上,長期跪冰使王冰玉的膝蓋嚴重受損。2011年世錦賽,王冰玉的左腿膝蓋疼痛難忍,她在左膝蓋處打了兩針封閉,率領中國女子冰壺隊頑強迎戰,奪得季軍。
複出,是因為心中有夢
2013年,29歲的王冰玉暫時離開賽場,步入婚姻的殿堂。2015年4月,在她31歲那年,生下女兒小桔子,她的隊友周妍也在同年生下一個兒子,她們在冰場上厮殺了那麼多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冰壺,現在,真應該好好享受人生,體會當媽媽的歡樂了。她開始相夫教女,做一些冰壺推廣工作。
然而,國家需要她們,2018年平昌冬奧會即将到來,中國女子冰壺隊需要她們!
2016年1月,中國女子冰壺隊領隊李冬岩來召喚她們歸隊,備戰平昌冬奧會。王冰玉的心裡很沖突,一邊是嗷嗷待哺的8個月的女兒,一邊是心愛的冰壺事業,經過激烈的思想鬥争,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給孩子斷奶,回歸四壘,擔任中國女子冰壺隊的隊長和助教,參加2016年在新疆舉辦的第13屆冬運會冰壺賽場的比賽。離開家的那天,女兒用乖巧的眼神望着她,她戀戀不舍地抱着女兒,眼淚唰唰地流。媽媽對她說:“冰玉,你放心地訓練吧,孩子我幫你看。”
敏感的女兒似乎已經預感到什麼,小手緊緊地抓着媽媽的衣襟,久久不願意撒開。她一把将女兒塞到媽媽懷裡,在女兒的号啕大哭中,眼含熱淚沖出了家門。全國第13屆冬季運動會,王冰玉雖然隻是哈爾濱冰壺隊的替補隊員,但她的出現吸引了衆多媒體的目光。
她複出的心願是:竭盡全力拿到平昌冬奧會門票。很久沒有訓練了,懷孕生産後體重增長了,剛到訓練館,她雙臂摸着單杠,卻怎麼也做不了引體向上。從2017年夏天開始,她虛心拜外籍教練為師,每天進行4個多小時的體能訓練,堅持跑步、舉啞鈴、做引體向上,3個月後,當她手抓單杠時,輕而易舉地就做出了标準的引體向上。下了單杠,她和周妍抱頭痛哭,隻有她們才能了解媽媽運動員重新出山有多麼不易。中國女子冰壺隊最小的王芮、楊瑩、麻敬宜隻有二十三四歲,王冰玉把自己在比賽和生活中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告訴大家,幫助年輕隊友迅速成長。經過6個月的磨合,王冰玉、周妍、麻敬宜、劉金莉的組合突出重圍,全力拼搏,迎來了平昌冬奧會的入場券。
從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第7名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第五名;從2018年的世錦賽第11名到冬奧會第五名,中國女子冰壺隊走過的每一步都十分艱難,王冰玉從事競技體育18年,冰壺教會她很多很多,但是她的字典裡從來沒有放棄兩個字!
2017年11月21日,經過中國奧委會、中國殘奧委會推薦,組委會研究決定,王冰玉等人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
讓冰壺大放異彩
王冰玉曾經參加過溫哥華、索契、平昌3屆冬奧會,這次作為北京冬奧會的組織者,她深深體會到做運動員是多麼幸福,你不需要關心場地、運作、交通、飲食、服裝、器材,因為有無數人在為你服務。你隻需要了解賽事、專注比賽。所有的付出是靠冬奧會的競賽來呈現,她仿佛是一個家長,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冬奧會比賽時幾支冰壺隊伍需要吃飯,幾點吃、吃什麼,訓練館放多少水果、堅果、能量棒,她要與冬奧組委後勤保障部門溝通;比賽時怎樣盡快把運動員送到場館、賽後參加興奮劑檢測的運動員怎樣盡快去現場,她要與冬奧組委交通部的人協調安排車;冰壺比賽時場館房間裡需要放幾把椅子,幾面鏡子,她要與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的人商量;冬殘奧會上冰壺運動員要準備多少輪椅,她要與冬殘奧委的人商榷……
2022年冬奧會,她要為師弟師妹們提供良好的服務,冰壺冬奧會比賽是4個賽道,當今世界女子冰壺運動的水準有顯著提高,加拿大、瑞典、瑞士、蘇格蘭女子冰壺隊都是強隊。在國外,有很多人是家族一起打冰壺,兄弟姐妹在一個隊,她想起了加拿大的女子冰壺金牌運動員瓊斯,既是對手,也是朋友,不知道她能否參加北京冬奧會。
她性格倔強,敢于接受挑戰,特别關注冰上運動的人才選拔問題。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她深有感觸地對我說:“我曾經想着就這樣打一輩子吧,想着自己站在2022年冬奧會賽場的樣子,幻想着自己40歲參賽時的模樣,想着參加老年組比賽時可能還是會碰見現在的這群對手。我和冰壺有緣,換了崗位,我也依然愛冰壺,依然願意為冰壺戰鬥到最後一刻。”
王冰玉和丈夫王冠石因冰壺而相戀,他是個冰壺愛好者,是微電子學博士,做冰壺戰術、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為國家隊提供科技服務。他開發的統計系統,為專業運動員提供資料分析。王冰玉為了冰壺事業,對家庭有很多愧疚,她平均兩個月才能看一次孩子,每當看到女兒在視訊中哭着喊“媽媽,你快點回家吧”時,她都要掉眼淚。她一遍遍地哄着女兒:“小桔子,媽媽也愛你,媽媽很快會回家!”
為了籌備北京冬奧會,她又一次食言了,她要為祖國而戰!丈夫深深地了解她,曾經為她寫過一首歌,唱的就是王冰玉的生活:“身體像機器般運轉,枯燥中發現快樂靈感。為夢想流的每一滴汗,都揮發成為我的勇敢。我不怕孤單,但也渴望愛的人陪伴,我也明白有時候堅持是種承擔;我不怕失敗,就算長路永遠是漫漫,我會勇敢!哪怕注定會是遺憾……”
2022北京冬奧會,她期待着。
《中國冬奧》
孫晶岩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孫晶岩
編輯:蔣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