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牧夫散文選登之38:無 為

作者:文化号外
牧夫散文選登之38:無 為

無為 孫立鵬書

牧夫散文選登之38:無 為

粵若同天 孫立鵬書

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都是書家、畫家情感的傾注和思想的表現。對橫、豎、撇、捺、點、色、墨、線的不同的處理運用,反映着他們對事物看法的觀點。或篆、或隸、或草、或楷、或意、或工都是書家、畫家對所書内容外在表現形式和主觀思想内在情感的統一。進而引起觀者和後來人與書家、畫家的文化情感共鳴和文化情緒共振。不是每位書家、畫家都能駕馭和随意運用的,也不是每位書家、畫家的作品都能達到這種效果的。

孫立鵬書法集的首頁是“無為”二字。說是首頁,目錄未收,頁碼未注,當可看成孫立鵬書法集的自序。柴禾棍式的橫、豎、撇、捺架構起的“無為”二字,看似随意,卻給人以遠古和洪荒,超拔之氣也就貫通了全書。而末頁則是一對聯:“粵若同天稱至德,從來大智在無為。”聯邊有小釋,以行草起筆:“此聯甚有老子道德經意味,故以篆書筆意書之,不知能入時人眼否。”這是孫立鵬追求書法藝術的自注,他把這副對聯放在書法集的最後一頁,自然是袖珍式的“跋”了。以“無為”起勢,又以“無為”收勢,完成了由“無為”到“無不為”的藝術升華。

牧夫散文選登之38:無 為

牧夫 出版過散文集《記憶深井裡的小水珠》《文明的碎片》《藏家有話》、詩集《牧夫古韻》《牧夫詩集》等。散文、小說、詩歌、評論等在《中國作家》《中華散文》《散文百家》《莽原》《詩刋》、香港《大公報》等雜志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