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死時刻的急救~許大夫

作者:井桔

承受失去是我們的生命循環的一個根底部分。有出生就有死亡,有成長就有衰退。這是自然規律。我們常常遺忘自然規律的軀體是終有一死的。我們能看到的四周的每一樣事物,将來某一天終将會衰亡、完畢。這包括一切的植物、動物、人類、建築、城市、地球、太陽以至是銀河系。自然界中的每件事物都是暫時的。

生死時刻的急救~許大夫

死亡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下,是“忌諱”,是不敢提、不敢想的事情。近幾年陸續聽到故鄉的人,正在年輕力壯時,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永遠的離親人而去,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年邁的父母,年輕的妻子或丈夫,家中的頂梁柱或勤儉持家的賢内助就這樣走了。生活已經脫貧緻富奔小康了,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突然一下子就不幸福了,失去了歡聲笑語,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特别是面對自己所愛的人、自己的親人離去,很多人都會悲傷難過,無論是什麼樣的文化、宗教背景,感受基本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可能每個人的持續時間、感受到的強度不太一樣。就在2021年的冬季,我的一位親人,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的猝死。在悲傷的同時,作為大夫的我也在反思,發生如此不幸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就故鄉阜平而已言,一是飲食,高鹽高脂,這與當地的飲食習慣有直接的關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物質貧乏,交通不便,鄉親們喜歡把秋季收獲的蘿蔔白菜等等,腌制起來做成鹹菜酸菜。冬季殺的年豬,做的豆腐,腌制起來,待到來年食用一年。炒菜做飯食用的油,就是那頭年豬的動物油,幾乎不吃植物油,周而複始一年又一年。二是生活壓力,家鄉的男主外女主内理念已經延續幾百年,媳婦兒在家撫養孩子、贍養老人、料理家務、管理農田。男人在外打工掙錢,建築工地,廠礦企業,有的工作環境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有毒有害。夫妻二人都非常的累,心累身體累!三是健康體檢,思想觀念,經濟條件,基層的醫療條件,限制了鄉親們的健康體檢。一生甚至沒有體檢過一次,一些疾病不能及時的被早發現,早治療,早幹預。不過現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65周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享受一次基礎健康體檢。慢病進行一年四次的随訪。四是基礎疾病的不重視,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不規範,數值不達标,很難做到規律監測。五是遺傳因素,吸煙喝酒,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酒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為一級緻癌物。六是,還有一些其他不确定因素或至今醫學無法解釋解決的情況。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猝死多無征兆,可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眼前發黑、眩暈等,短時間内死亡。約80%是心源性猝死,其餘是其他重大急性疾病導緻。猝死無法治療,隻能預防,出現心搏驟停時可以采取心肺複蘇搶救。

故鄉阜平是全山區,雖然近幾年的交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阜平東西長大概100公裡,南北寬大概75公裡。有的偏遠地區離縣城100多裡地,各個鄉鎮衛生院沒有120的點位。撥打120等到最佳黃金時間已經失去了。

臨床工作中和現實生活中經常碰到心髒猝死的病人。在這種情況下,正确的心肺複蘇是搶救病人的關鍵。心肺複蘇搶救的黃金時間,心髒驟停5-10秒就會出現意識喪失,倒地30秒即出現全身抽搐情況,60秒會出現瞳孔散大,無自主呼吸,3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4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8分鐘出現腦死亡、進入植物狀态。是以對于心髒驟停的病人,時間就是生命,盡早心肺複蘇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從以上可以得出心肺複蘇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

進行心肺複蘇之前首先判斷呼吸心跳是否停止。

首先進行心髒的判斷,看心尖部是否有無心跳的情況,可以用聽診器或者是用手指觸摸人體的頸動脈,位于喉結往外大約一公分左右,胸鎖乳突肌的内側,看看頸動脈等大動脈是否還有搏動,如果搏動消失,心尖跳動消失,說明心髒已經停止跳動。

然後再進行呼吸的判斷,看胸廓有無起伏,也可以把一些棉絮放于鼻孔的位置,如果有呼吸,這些棉絮會來回擺動。并且要看嘴唇以及面色,嘴唇如果發绀,說明嚴重缺氧,有可能出現呼吸停止的情況,并且要看面色。如果心跳呼吸都停了,面色是蒼白色,并且有一些偏暗的顔色,沒有了之前的紅潤。

若現場有AED, 在呼叫120時應同時叫人取來AED,立即按說明書使用。無AED,或經AED治療無療時,按下列步驟進行心肺複蘇

胸外按壓,準備動作:把患者仰卧放置在堅硬的地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胸部旁。按壓部位:患者兩乳頭連線中點處。按壓動作:施救者一隻手掌放按壓部位,在另一隻手掌放在第一隻手上面,兩手平行重疊,肘關節伸直,借助身體重力垂直向下,進行用力、快速的胸外按壓;嬰幼兒患者可使用一隻手的兩根手指在相同位置進行按壓。按壓頻率: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大緻相等,注意讓胸廓完全回彈,按壓頻率為 100~120 次/分鐘。按壓深度:成人胸廓下陷5~6厘米。兒童和嬰兒胸廓下陷胸部前後徑的1/3(兒童約5厘米,嬰兒約4厘米)。其他:為保證按壓深度及頻率,有多名施救者在場時,可交替進行按壓。

生死時刻的急救~許大夫

開放氣道,準備動作:病人仰卧,施救者一手擡起病人頸部,另一手向下下壓患者前額,使其頭後仰,氣道開放。注意事項:口中有異物、假牙等,需要及時取出。

人工呼吸,急救動作:讓患者頭部後仰,一手将其下颌向上擡起,另一手捏緊患者鼻孔,正常吸氣(不用深吸氣)後緊貼患者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口對口密閉吹氣。動作标準:每次通氣時間要在 1 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擡起,然後使患者口部張開,并松開捏鼻的手指。如果現場有輔助人工呼吸裝置也可以使用。頻率:按照按壓-通氣比為 30 : 2 的頻率進行按壓與人工呼吸,雙人配合可以 15 : 2。特殊人群:如果患者是1歲以下嬰兒,施救者用嘴覆寫嬰兒的鼻和嘴,将氣吹入患者口鼻内,連續吹氣2次,不要漏氣,觀察嬰兒胸部有起伏後可松開口鼻,繼續按壓;如果是較大的嬰兒或兒童,可使用正常口對口吹氣。注:30次胸外按壓與2次人工呼吸為一個完整的心肺複蘇循環,現場急救需不斷重複這一循環直至專業醫護人員到場。

在飲食中突然出現劇烈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嘔吐、面色發绀、窒息等。患者常常會一手或雙手掐脖子,表情痛苦,無法講話,詢問是否被異物噎住會點頭确認。

兒童及嬰兒表現與成人相似,但因無法清晰表達,多表現為喘息音增加、咳嗽、呼吸時出現異常聲音。

上述情況應立即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有意識、且能站立或坐位患者的施救,救助者站在患者身後,救助者一隻腳置于患者兩腿之間,雙臂環抱患者腰部。救助身高矮小的兒童時,救助者可單腳跪在兒童身後。保持患者的頭和上身微微前傾。一手握拳,握拳手拇指側緊頂住患者劍突下,臍部偏上兩指的位置,用另一手握緊拳頭。兩手快速向内、向上使拳頭反複沖擊腹部,直到把異物排出。

無意識或無法站立、坐位患者的施救讓患者平躺,食指托住下颌,拇指壓下唇,幫助患者張開口腔,保持患者氣道開放狀态。施救者騎跨在大腿外側,兩手掌部重疊,放置于患者臍上兩指處。反複用掌根向前、下方沖擊用力,直到異物排出。

妊娠或過度肥胖者的施救,對妊娠末期或過度肥胖患者,救助者雙臂無法環抱患者腰部,可用胸部沖擊法代替。救助者站在患者身後,把上肢放在患者腋下,将胸部環抱住。握拳手的拇指側放在兩乳頭中線處,避開劍突和肋骨下緣,另一隻手握住拳頭,向後沖壓,直至把異物排出。

嬰兒的施救,患兒俯卧位放在施救者前臂,施救者的前臂放于大腿上,用手指張開托住患兒下颌并固定頭部,保持頭低位。用另一隻手的掌根部在嬰兒背部肩胛區域用力叩擊5次。将空閑的手放于嬰兒背部,手指托住其頭頸部,小心地将嬰兒翻轉過來,使其仰卧于另一隻手的前臂上,前臂置于大腿上,仍維持頭低位。使用一隻手的雙指按壓兩乳頭連線快速按壓5次,利用肺内壓力突然增高将異物排出。如能看到患兒口或鼻中異物,可将其取出。不能看到異物,則繼續重複上述動作,直到異物排出。

自救,氣道梗阻者本人可一手握拳,用拳頭拇指側頂住腹部,部位同上,用另一手握緊拳頭,反複、有節奏地向内、向上使拳頭沖擊腹部。如果不成功,患者應快速将上腹部抵壓在一個硬質的物體上,如椅背、桌沿、走廊護欄,用力沖擊腹部,部位同上,反複多次直到氣道異物排出。

如不能及時解除氣道阻塞,患者可能很快出現意識喪失。對出現意識喪失,心跳停止的患者,需立即進行心肺複蘇。

我們應該從國小開始普及這些知識。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人人學會心肺複蘇及海姆立克急救法,避免身邊悲劇的發生。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