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老家,同學聚會,三杯酒喝完,大家開始曬工資,不知是誰最先開口問他旁邊的同學:
“你在什麼機關上班?待遇和收入如何?”其實能聽出來,他是想讓對方問回他,他可以顯擺一下自己。
被問的人故做謙虛地說自己在小企業,不過待遇什麼的還可以。
接着問活的人就開始顯擺起來,說自己在金融系統工作,每個月也就1~2萬,不過強調是稅後收入。
然後接龍吹牛就開始了,有人接過話說金融系統就是好啊,不像自己在土地局,拿的都是死工資。
正當金融的那個同學正得意時,土地局這位同學話風一轉說,自己雖然掙得是死錢,可福利好啊,一年到頭發的東西吃不完,一家老小從未在吃上花過錢。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都在凡尓賽,這群同學中,有在體制内機關院所的,也有經商做生意的,各有各的做派。
但他們都喜歡玩一種遊戲,就是先狂損自己一頓,再猛誇一下别人,然後等着享受别人對他更激烈地誇獎。
聽過一句話:一個人越強調什麼,就越缺什麼。有人稱之為“口是心非”法則,比如,一個女人不斷強調自己穿的衣服是名牌,就像一個男人不斷強調自己有房有車一樣,他們缺乏的是自信。
一個人不停地強調自己能掙多少錢,他在工作上肯定沒有什麼成就感。一個人不斷強調自己當了什麼官,他的工作能力也一定很一般。
如果有人罵“你是個蠢貨。”真正的蠢人一定會怒氣沖沖地回怼“你才是蠢貨”。
而真正自信的人會微笑地回答:“是的,所有人都是蠹貨。”
你的同學聚會都是什麼場景呢?
#這就是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