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小棉襖(王美霞山東淄博)

作者:齊魯壹點
青未了|小棉襖(王美霞山東淄博)

小棉襖

立冬這日突降大雪,氣溫驟降,我翻箱倒櫃找棉衣,不經意間看到了用花包袱包着的小棉襖,這是結婚時婆婆給我做的。睹物生情,不盡使我眼淚婆沙,恍惚間看到了精神矍铄的婆婆。

婆婆個子不高,一頭濃密的齊耳短發,膚色白皙,面目俊秀,他為人本分,樸實善良,幹淨利索,自尊心強。 她一生命運坎坷,當年她出嫁時丈夫還在當兵,那時候通信十分落後,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丈夫的消息。今日聽到一塊去當兵的誰犧牲了,明日又聽到誰家的兒子光榮了,過着提心吊膽、如坐針氈、度日如年的日子。

多年後,丈夫部隊轉業才得以到了丈夫的身邊。丈夫人雖離開部隊但還是保持了在部隊的作風,一切聽從組織安排,鄉、區、市級機關都工作過,調到哪裡工作婆婆就得跟着搬到哪裡,就似水上的浮萍從來沒有安穩過。

自1959年有了兒子——我丈夫,才算穩定下來,臨時安了個家,那年她已是36歲。她雖沒有工作過,可她是家裡的頂梁柱,丈夫、兒子就是她的一切。 雖有了家,但丈夫還跟從前一樣忙,十天半個月的也見不到人影,她就一個人帶着孩子操持着家。1980年丈夫離休了,兒子也大了,一家人才真正的得以團聚。可天有不測風雨,一向身體健康的丈夫,突然被可惡的魔鬼纏住了,軍人出身的他怕過什麼,在戰場上英勇善戰毫不畏懼,可在無情的病魔面前他低頭了。1982年6月病魔明目張膽的把一心一意跟着黨走的革命者帶走了。婆婆的天瞬間坍塌了。

婆婆痛失丈夫還沒有從悲痛中走出來,為了她的身體,我82年11月走進了她的家。在這種情況之下,我結婚時她還不分晝夜飛針走線給我做了一件緞面、黑底紫色花紋的小棉襖。她深情的對我說:人家說了,待要過的好,就穿婆婆做的小棉襖,話雖這麼說,實際絮了棉花的襖比毛衣舒服暖和,十層單不如一層棉,你盡管穿,穿破了我再給你做。我結婚時大雪鋪地,銀裝素裹,整個世界潔白無瑕,北風蕭蕭,滴水成冰。我身上就是穿的這件小棉襖,外加呢子大衣,既輕便又暖和,身上暖暖的,心裡甜甜的,既暖在身上又暖在心上。

盡管娘做的棉襖既暖和又闆正,因不大時興了,沒穿幾年就不穿了。那幾年,時興毛衣,後來羊絨服,駝絨襖,以及輕便的羊絨毛衣,小棉襖就被壓在了箱底。衣櫥裡的新衣來舊衣去,記不清送出去多少件,唯獨這件小棉襖一直不舍得。每年夏天,天氣晴好時拿出來曬曬,就再放回去。

1983年上天把兒子送來了,給三口之家帶來了無盡的歡喜,随之養孩子的不同觀點等,我們娘兩也有過沖突。但我想起平時娘對我的愛、不辭勞苦給我做的那件小棉襖時,我心裡就敞亮了多了。我就把她當親娘待,一年四季的衣服或買或做,準備齊全,那時呢子大衣老人幾乎沒有穿的,我出差時咬牙跺腳給她買回一件。去澡堂洗澡,我們生活區的澡堂在二樓,因婆婆是小放腳,為了她的安全我背着替換的衣服,全程攙扶,搓背、洗頭,都有我幫着,就像給孩子洗澡似的。但凡她熟悉的人看到就說:你命真好閨女這麼孝順,真是羨慕你啊。她臉上立刻會露出燦爛的笑容,切自豪的說:不是閨女是媳婦。後來逢熟人就說;誰說媳婦不是婆婆生的不親,我兒媳婦比兒子還親。

娘這個自尊心強的人,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使她徹底改變了對我的态度。我兒子四歲時在外面跟一個比他大幾歲同樓的孩子玩(這孩子平時她媽有事經常把他送到我家讓娘代看),娘在陽台(我住一樓)朝外看着,突然她看到那個大孩子把我兒子撲倒在地,壓到身下,她急情下跑出去把大孩子拽開。這時正巧孩子媽趕上,看到她還拽着孩子的衣服,誤認為是她幫着孫子欺負她孩子,不問青紅皂白,不顧以前的情誼說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話。我下班回家後看到婆婆臉上陰雲密布,我試探着問是你孫子讓你生氣了?她搖了搖頭眼淚都掉了下來,問明情況後,我對她說:娘:你放心,她不念舊情,孩子打架不了解情況還罵了你,我這就去她家,讓她給你賠禮道歉,否則我跟她沒完。我立刻去了對方家,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這拙嘴笨舌的也沒把對方說通。我心想,這大話說出去了,自食其言娘不得氣出個好歹來,這時對方的丈夫剛好下班回家,我即可把他叫到門外,跟他說明兩個孩子的情況,人家也是通情達理之人。說到,你家老人善良、熱心經常幫我們帶孩子,既然是誤會,我去給老人家道個歉吧!人家到我家後說:大娘:孩子他媽不好意思來見你了,我代她來給你道歉了,我知道是我媳婦誤會你了,不要生氣了,你是長輩高擡手,我們晚輩的就過去了。從此,娘對我比親娘還親,管孩子持家務毫無怨言,慈祥的臉上整天眼角眉梢都帶笑,真心實意把我當閨女待。我出門前千叮咛萬囑咐,春秋,風大要帶上紗巾;夏日,要帶上傘防雨防曬;冬日,要穿暖和帶圍巾……

我女兒出生時娘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考慮她的身體,找了好幾個親戚來幫忙帶孩子,她都委婉的拒辭了。那時還沒有請人帶孩子的,何況我們的經濟條件也受限。她把兩個孩子當成了心肝寶貝,含到嘴裡怕化了;捧到手裡怕摔了,唯恐受一點委屈,照顧的十分周全,孩子都親她遠我,吃稀罕食物時孩子們都是先給奶奶嘗。她不辭勞苦,把孫女帶到三歲,送事先串通的人所了。本想讓近七十歲的她好好歇歇,可是老天不眷顧我們。一日,丈夫下班回家,娘說她右胳膊感覺不太聽使喚。丈夫立刻帶她去醫院,我随即趕到,挂急診,做CT,檢查後得知腦血管不暢通,就診及時還沒有形成血栓,住了三天院就回家了,定期複查。娘從此除去一日三餐外又加了藥物的陪伴。孫子孫女膝下承歡,享受着天倫之樂,度過了五年的幸福時光。之後娘數次住院,我工作中午是回不了家的,住院時的艱難日子幸虧有丈夫的操勞,他是一位孝順的兒子、有擔當的丈夫、合格的父親。

從前幹淨利落的娘不見了,病魔把她大腦上的溝溝壑壑好似在一天天的磨平。跟她說話時她會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你,後來吃飯自己不能掌握飯量,剛吃過飯或不到吃飯時間她就嚷着:我還沒吃飯,你們還不給我吃飯要餓死我嗎?或進家門聞到異味,馬上給她換衣服,但異味并沒有消失,飯也沒法做,兩個孩子放學回家趕緊給幾塊錢讓他們自己買飯吃了好回學校,我們就像緝毒犬似的到處找。處理完這一切已是深夜了,這種事情隔三差五的出現。心想,她這樣在家作亂或許她躺下了就好點了吧! 娘,真的躺下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終日與床為伴。無奈再次求醫,大夫說:這病已十年之久,能維持現狀已是很不錯了,你們的心情可以了解,但要面對現實。後來對她的大便還能掌握,小便着實沒法掌握,那時還沒有尿不濕,我就做了好多跟椅子墊大小的棉墊輪換使用。為了中午能讓娘及時的吃上飯,我丈夫不辭勞苦從十裡之外趕回家給娘喂飯,自己沒時間吃就在通勤車上吃口了事。下班後晚上處理好今天的事務,準備好明天所用,一家五口的大事小情就靠這一個晚上,搞得是身心疲憊。沒想到真不如娘還能在家作亂時好些。

娘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問她:我是誰呀!她口齒不清的說:我怎麼知道你是誰。為了喚醒她的記憶,我經常把她給我做的小棉襖拿給她看,這麼漂亮的棉襖是誰做的呀?她說:愛誰做的誰做的。看到勞苦一生的娘這副模樣,心如刀絞,恨華佗不能再世,隻能在她的世界裡慢慢陪她到老。我感慨,我的命如此之薄嗎?長輩僅有的這四分之一的愛,用盡了良方也不能挽留了嗎?娘,躺在床上到去世一年的時間,身上沒有一處破皮,幹幹淨淨,差5個月就是她80歲生日。她走時很安詳,就跟睡覺一樣,給她準備好的壽衣裡外三層、從頭到腳都是她喜歡的顔色及樣式,金耳環、戒指是她喜歡的都讓她帶着。我雖痛心入骨,但沒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就像娘要出遠門一樣,精心為她準備一切,讓她穿戴的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到那邊好體體面面、舒舒服服的生活。

有一年初冬,我感冒在家,這時暖氣還沒送,衣服穿了一層又一層,還是感到從裡到外的冷,想起了娘給我做的那件小棉襖,趕緊找了出來穿上,溫暖立刻悄無聲息的傳遍全身。我感受到了娘說的十層單不如一層棉的真正含義,撫今悼昔,怆然悲鳴。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娘去世已二十年個年頭,可我們在一個鍋裡摸勺的點點滴滴往事如昨,不盡使我凄然淚下。娘,你的心肝寶貝,孫子、孫女已是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們生活在當下國強民安的盛世,你不用牽挂。你給我做的絮滿了愛的小棉襖我至今儲存着,看到它就像見到了你。你就在那沒有病痛、沒有煩惱的世界裡好好生活吧!

作者簡介:王美霞,出生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山東淄博人。喜歡用樸實的文字,記錄平淡的生活,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時有文章見諸報端,散文作品曾獲第三屆國際《東方散文》征文優秀獎。

壹點号 春風沐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