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趕走陸正耀,押中谷愛淩,瑞幸股權暗戰迎來大結局?

作者:雪豹财經社
趕走陸正耀,押中谷愛淩,瑞幸股權暗戰迎來大結局?

作者 | 陳重山

封面 | 瑞幸官網

剛剛因第一批簽下谷愛淩作代言人登上熱搜的瑞幸咖啡(下簡稱“瑞幸”),在十餘天前,還迎來了退市600多天來的重要時刻。

1月27日,大钲資本宣布,它牽頭的買方财團從瑞幸前管理層陸正耀、錢治亞關聯公司收購了總計3.84億股的A類普通股,獲得了50%以上的瑞幸投票權,成為實控人。這意味着陸正耀可能由此正式退出瑞幸股權大戰,在此前,在2020年被大钲資本等“踢”出董事會後,陸正耀始終沒停止“反攻”。

春節期間的2月4日,又有一則關于瑞幸的好消息,瑞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送出的檔案顯示,美國法院已同意瑞幸向SEC繳納1.8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1.5億元)财務造假事件的罰款。疊加此前已在國内被罰的6100萬元人民币,以及與美國集體訴訟原告的1.875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1.9億元)和解費,瑞幸以24億人民币的巨額代價,讓财務造假的曆史遺留問題基本“包袱落地”。

瑞幸的公司經營出現轉折,在2021年已有端倪。去年Q3财報顯示,瑞幸淨虧損為2350萬元,較2020年同期收窄98.6%,離盈利僅一步之遙。而且,2021年前三季度,瑞幸淨營收55.33億元,前三季已超2020年全年。

至此,“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目前退市在粉單市場(美股場外市場的最低層級)的瑞幸,到了可以再次“殺回”納斯達克的關頭。這背後的股權“暗戰”從未停止,驚險且激烈。

趕走陸正耀,押中谷愛淩,瑞幸股權暗戰迎來大結局?

重謀上市,看畢馬威臉色?

眼下,對瑞幸重回納斯達克最大的影響,來自于瑞幸重組的債務托管人畢馬威在2021年12月底的一個行為。

當時,在BVI(英屬維爾京群島)法院舉行的“瑞幸咖啡債務重組聽證會”上,畢馬威對債務重組的清盤程式提出了反對意見。作為債務托管人,畢馬威代持并負責處理陸正耀等前高管因債務而被清盤的瑞幸股權,約占總股權的20%左右,它的意見很關鍵。

在畢馬威的反對下,瑞幸重組協定的最終截止日期,由原定的2021年12月31日延遲到了2022年6月30日,也使得瑞幸重新開機上市的時間往後順延。而在理論上,畢馬威可以反複地投反對票,讓瑞幸債務重組時間變得漫長。

畢馬威此舉,被業内認為或有陸正耀的因素。因為畢馬威托管的正是陸正耀等前高管控制的瑞幸股權。

此事可追溯到2020年之前,時任瑞幸董事長的陸正耀采用了此前創業中用過的手法,将通過離岸公司持有的瑞幸股權質押,進而獲得套現可能。據SEC的資料,陸正耀曾通過名下的投資機構,将部分瑞幸股權質押給瑞士信貸,進而得以借款數億美元。

2020年4月,瑞幸造假事件爆發,股價大跌,導緻陸正耀離岸公司質押的股權無法償還借款。瑞士信貸因而提起訴訟,在法院的判決下,直接持有瑞幸股權的離岸公司在7月被清算,進而畢馬威成為了這些股權的托管方。但瑞幸退市後,這些質押的股權價值更不足以抵扣未償債務。

畢馬威代表的是債權人的利益,對它來說,需要通過提出反對意見拖延債務重組,以換取讓債權人利益最大化的籌碼。客觀上,畢馬威成了債務人陸正耀等瑞幸前高管的支援者。

隻是,陸正耀已無力回天,其用來代持瑞幸股權的離岸公司被法院清盤後,他對瑞幸的控制權也随之喪失。

2020年7月,陸正耀剛喪失控制權,當時瑞幸的第一大股東大钲資本與第二大股東愉悅資本就聯起手來,将陸正耀、錢治亞等原神州系高管“踢”出了瑞幸,并且與“造假”事件切割,表示對财務造假不知情。

于陸正耀而言,這是被資本冰冷無情地抛棄,而在此之前,這些資本是“溫情的”,甚至與陸正耀是屢次合作的“鐵三角”。

“鐵三角”之間的血戰

堅決與陸正耀切割的大钲資本黎輝、愉悅資本劉二海,曾經是陸正耀的好友,“鐵三角”的合作,曾陸續将神州租車、神州專車、瑞幸咖啡等公司送入資本市場。

陸正耀在資本市場上的“陸氏打法”——搶占風口、融資、燒錢擴張、急速IPO,最後高點套現,與黎輝、劉二海也有着密切關系。據澎湃新聞報道,大钲資本在瑞幸财務造假曝光前,已經出售了相當數量股票,基本拿回投資。

陸正耀被曾經的商業夥伴黎輝、劉二海踢出董事會,是不服氣的。為了奪回控制權,陸正耀不斷“出招”,至少發起了兩波反攻。

第一波是直接沖擊。2021年1月,一封瑞幸中高管簽署的“聯名舉報信”出現,指控接替陸正耀職務的郭謹一A錢腐敗、黨同伐異,并集體請求董事會和股東大钲資本罷免郭謹一。

對此,郭謹一釋出内部全員信反擊,指出舉報信是由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并主持起草的,聯名簽署者被裹挾其中。

郭謹一成立了調查委員會,聘請外部律師和會計專家進行調查,最終還了自己一個清白。此後,郭謹一清理了陸正耀的舊部,還把瑞幸的辦公地點從陸正耀創辦的神州優車總部搬走,從實體上切斷了與陸正耀及神州系的聯系。

陸正耀的第二波反攻是借助其他投資機構“曲線回歸”。

2021年9月,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控制的投資公司開始參與瑞幸咖啡的債權重組,意圖從中金、巴克萊和摩根士丹利等陸正耀的債權方企業手中打包收購債權,有媒體報道猜測背後就是陸正耀。

但物美方面當時對此公開的回應是“消息不實”。而一家叫做“中國光實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則直接以陸正耀關聯方的名義接觸債權方,試圖以債轉股的方式入股瑞幸。

對這波反攻,瑞幸通過了股東權益計劃(毒丸計劃),并針對舊管理層修改了公司章程,采用雙保險的方式徹底封鎖了陸正耀回歸機會。當時,與陸正耀有着部分利益一緻性的畢馬威,對此也提出了反對,但在這件事上畢馬威的影響力有限。

阻斷陸正耀借助資本“回歸”的同時,大钲資本也在進攻。

2021年4月,大钲資本領投瑞幸2.4億美元,這筆投資以認購進階可轉換優先股的方式落地,據公告,這将使大钲資本的投票權提高到45%以上。目前,大钲資本的投票權已達50%以上。

大钲資本沒有停止進攻的腳步,2021年12月,瑞幸投資機構之一GS Wealt稱,瑞幸或已與大钲資本簽署秘密協定,進而使後者的投票權提高到近60%。

趕走陸正耀,押中谷愛淩,瑞幸股權暗戰迎來大結局?

不可忽略的博弈參與者

在瑞幸控制權大戰中,郭謹一雖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但卻是一個在股權問題上被忽略的人。

郭謹一于2016年進入神州優車,擔任神州優車集團董事長陸正耀的助理。瑞幸創立之初,郭謹一便擔任進階副總裁,負責産品和供應鍊。但是,郭謹一并不是陸正耀的親信。

郭謹一擔任瑞幸董事長後,瑞幸平穩發展。雪豹财經社此前的《沒破産、不賣身、默默回血:瑞幸自救的秘密都藏在這份财報裡》《大難不死,再謀上市?瑞幸城頭換了新王旗》,對此有過解讀。

郭謹一不僅經營得當,使瑞幸逐漸回血,而且解決了瑞幸的曆史遺留問題,為瑞幸重新上市掃清障礙;而且,郭謹一作為瑞幸的新任董事長,還是瑞幸未來上市的操盤手,可謂關鍵人物。

但郭謹一在瑞幸的持股很少,據晚點LatePost報道,截至2021年7月,瑞幸現任管理層持股比例僅為1.37%,且并無投票權。

為激勵郭謹一等新管理層,2021年1月,瑞幸董事會曾準許了新的期權計劃,所預留的期權池占公司總股權約8%,以保證管理層和公司長遠利益的一緻。但按計劃,這8%的股權需多年後行權。此外,即使郭謹一獲得全部8%的股權,與大钲資本的股權相比,依然很少。

目前,因為面臨對抗陸正耀及重新上市兩大共同目标,大钲資本與郭謹一能團結一緻。但是,一旦重新上市成功,雙方能否建立更深入的互信?這将直接影響資本市場對公司的信心。

廣大中小股東也是瑞幸股權大戰的一個參與方。很多中小股東在瑞幸退市後依然選擇跟随,目的就是希望享受未來重新上市、股價上漲的紅利。

目前,中小股東擔心的是,大钲資本既已控股瑞幸,是否會趁瑞幸股價較低時對瑞幸私有化。在這一顧慮上,又不得不提畢馬威。為保證債權人利益,在謀求股價上升、反對私有化這一點上,畢馬威與中小股東的利益也是一緻的。

瑞幸尚未重新上市,前高管團隊、現高管團隊、大股東、債權人、中小股東等各方對股權和瑞幸下一步如何選擇的鬥争早已白熱化。

不過,這場股權大戰雖快看到終點,但重頭戲——重回納斯達克也并非易事。

目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環境日趨困難,瑞幸還背負着“财務造假”的污點,面臨的審批程式和投資環境将更加嚴苛。而且,此前中國投資者對瑞幸的訴訟尚未結束,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可以預料的是,未來瑞幸經營越好,股權大戰就越激烈,參戰方也将更多,瑞幸要獲得更好的未來,還需要繼續闖關。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雪豹财經社(xuebaocaijingshe),浏覽更多财經好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