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電商SaaS,為什麼沒跑出巨頭?

作者:钛媒體APP
中國電商SaaS,為什麼沒跑出巨頭?
文 | 市值榜,作者|賈樂樂,編輯|嘉辛

電商SaaS,正走進寒冬。

進入2022年,有贊曝出大規模裁員消息。此前,有贊經曆了二次上市終止,母公司中國有贊持續下跌了一年,跌幅超過90%。

無獨有偶,電商SaaS龍頭微盟集團也經曆了市值的過山車,目前處在低谷。

在一年以前,電商SaaS還是備受追捧的風口,各路資本紛紛湧入,一年多的時間裡暴漲十倍。目前,他們絆倒在向美國電商SaaS巨頭Shopify發起沖鋒的路上。

短短幾年的時間,電商SaaS經曆了大起大落,從人人看好的風口,扮演着電商去中心化這一必然趨勢中的重要角色,到被質疑商業模式能否成立。

他們遇到了什麼瓶頸?模式還能不能跑通?Shopify還值得對标嗎?本文将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

01 風口是如何形成的?

2013年,淘寶封殺微信,此後的8年時間裡,網際網路圍牆高高築起。在一個個孤立的生态中,流量搬運生意開始興起。

當商家哀怨好不容易在微信上養了幾萬十幾萬粉絲,卻沒法從微信跳轉到淘寶交易的時候,有贊的創始人白鴉知道生意來了,他連忙趕到朋友家裡,從11點興奮地聊到5點半。

在他的計劃中,口袋通(有贊的前身)必須從一個“幫助商家在微信上搭建銷售平台和管理粉絲”的工具轉變為服務商家的SaaS服務商。

2013年,微盟的孫濤勇剛從學校畢業。當時正值微信第三方平台淘金熱,技術與營銷的結合正是孫濤勇擅長的領域,天時地利之下,孫濤勇以微信為核心載體創立了微盟。

它們在電商SaaS所做的事,概括起來就是幫助企業搭建自己的店鋪小程式、為連鎖商店提供現成的管理系統、營銷推廣、精準引流等。前二者是訂閱解決方案,後二者是商家解決方案。

在微盟的業務體系裡,還多了一項數字媒介業務,本質也是一種營銷服務。

有贊和微盟起于微信生态,發展壯大離不開三個關鍵因素,包括行業趨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包括具有偶發性的外部環境。

第一,公域流量紅利見頂,電商去中心化變成趨勢。

中心化電商時代,無論是淘寶還是京東,流量都是集中在平台上,而不是商家手裡,商家無法将消費者轉化為自有品牌的忠實客戶。中心化電商天然有将流量向大店鋪傾斜的動力,中小商鋪處于弱勢。

QuestMobile《2021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春季大報告》顯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使用者規模的整體增幅為10%,而2019年至2021年,整體增幅下滑至2%。

中國電商SaaS,為什麼沒跑出巨頭?

供需的不平衡進一步引發媒介價格的上漲,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商家直接對接和營運粉絲的去中心化變成大勢所趨,網紅直播的興起讓私域流量變現需求尤為火爆。

彼時,抖音、快手等平台尚未建構起自身的電商閉環,需要有贊這樣的服務商輔助平台的使用者開設并管理店鋪。

第二,宏觀經濟增速下行。

在這一大背景之下,盡管有财富再配置設定方面的政策,很多人還是會對于未來的收入持保守的預期,由此可能會降低消費。

對此,商家傾向于采取更為精準、精細化的營運和營銷,也就是錢要花在刀刃上,相對于以往的曝光度高,商家更加重視效果轉化。

電商SaaS産品,因能夠提供線上線下多管道對客戶、會員、庫存等方面的管理服務和更精準的營銷服務,而獲得市場。

第三,疫情本身是隻黑天鵝,也在客觀上加強了以上兩個邏輯。

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店鋪無法開門迎客,尤其是線下的連鎖門店,對于“數字化轉型”“上網”“上雲”的需求急劇增加。

多方因素共同把電商SaaS吹成了風口,有贊和微盟獲得了包括騰訊等巨頭的青睐,并成功上市。最風光時,微盟和有贊都走出了一年十倍的行情。

發源于微信生态,在微信和其他巨頭的滋養之下,微盟和有贊走到了電商SaaS頭部的位置,但也因寄生關系,變得扛不住風險,遭受了大起大落。

02 為什麼難盈利?

走到高點之後,中國有贊和微盟都開始了下行通道,漲多了回調在技術層面上沒什麼問題。

但是下跌曆程過于考驗投資者,先是直奔腰斬而去,腰斬之後微盟還有所抵抗,中國有贊直接破位下跌。截至2022年2月10日,微盟的股價6.64港元,較高點下跌80%左右,中國有贊跌幅超過90%,僅剩0.315港元。

當然,中國有贊的因素更為複雜,上文所讨論的有贊科技是上市公司中國有贊的子公司,2021年有分拆上市的動作,上市程序在去年末終止。

殊途同歸的下跌,背後是相似的因素。總的來說,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讓盈利的不确定性雪上加霜。

第一,對平台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而電商SaaS對平台來說,不是“沒你不可”。

電商SaaS成長于巨頭的生态之中,而當巨頭在電商業務壯大之後,會自己選擇将權利收回,這對電商SaaS來說,是不可控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快手對有贊的影響。

白鴉在演講中表示,原本快手平台為其帶來了四成GMV。2020年一季度,快手帶來的GMV占比降至20%。2021年11月,快手正式對有贊、魔筷執行第三方斷鍊操作,快手直播的紅利走到了盡頭。

微信和微盟、有贊有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這種依賴性正面作用更大。而當微信在電商方面有進一步的舉動時,有贊和微盟很容易受到打擊。

2020年6月,微信小商店内測消息傳出。

微信小商店的功能比較簡單也比較初級,為的是讓小商家可以實作無門檻、低成本開店,至于後續的營銷、訂單、銷售、客戶管理等等環節,還是需要更專業的SaaS服務商來完成。盡管如此,還是引發了微盟和中國有贊股價的大幅下挫。

第二,互聯互通打掉了部分增量市場。

互聯互通的情況下,各自平台上的流量天花闆被暫時打開,多平台開店的需求放緩。對于已經多平台開店的商家來說,選擇同一套營運工具會更便利。

有贊、微盟作為開店和店鋪管理工具的功能被削弱,廣告投放、精準營銷等偏效果向的功能更被看重,要求更高了。這對有贊的打擊更甚于微盟。

第三,續費率低。

有贊科技的招股書所載的期間裡,從未實作盈利,2021年之前處于減虧中,2021年上半年虧損擴大,為2.99億元,在此前文章《關鍵名額下行,有贊的故事不好講了》中,市值榜指出有贊距離盈利還有很遠的距離。

微盟的業績波動幅度較大,2019年盈利3.11億元,2020年又虧損11.7億元,如果以經營溢利來看,則在盈虧線上徘徊。和有贊相同的是,2021年上半年,虧損也在擴大。

中國電商SaaS,為什麼沒跑出巨頭?

難以盈利的背後是,電商SaaS尚處于燒錢換增長的階段,收入的五六成被用于擷取客戶。SaaS産品前期投入較高,續約率是能否盈利的關鍵。

大客戶容易産生更大的價值,但一來容易獲得平台流量傾斜,二來傳遞和服務較重,也會有個性化的需求。小客戶對産品要求雖然較低,但小客戶的生命周期普遍不長。

多重因素之下,電商SaaS把客戶做成持久生意的能力較弱。

疊加2020年的高景氣,有贊科技在2021年上半年流失率上升12個百分點,轉化率下降2個百分點。

作為電商SaaS,微盟和有贊能發揮的空間正在縮減。這兩家公司也在各自尋找出路,比如微盟的廣告業務變成特色,有贊調整了事業部,将前台業務拆分成社交電商、新零售、美業、教育、All value五大事業部。

兩家公司的做法,要麼是擴大領域,要麼是增加服務種類,離純正的電商SaaS越來越遠。那麼私域電商這一概念到底是否成立?在電商SaaS的業務範疇之内,微盟和有贊還有沒有機會?

03 中國有沒有Shopify?

凡上市,總要講一個故事。想要故事更動聽、更深入人心,必須有關鍵詞。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對标一個高于自身的行業前輩,如“下一個特斯拉”“中國的UPS”“中國的優衣庫”。既能彰顯自身追趕先進的決心,又易于傳播。這在飯圈叫提咖,也叫碰瓷式營銷。

有贊選擇對标Shopify,事實上,凡是電商SaaS,都将Shopify當做标杆。

Shopify的創始人這樣定位公司,“亞馬遜想建造一個帝國,而Shopify正在試圖武裝叛軍”。截止2022年2月10日,Shopify市值為1163億美元。

Shopify所做的正是為中小商家提供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平台,而不是間接通過亞馬遜來擷取流量。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自建網上商店,Shopify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從2017年到2020年,三年收入增長超過3倍。

随着知名度和客戶粘性的提升,Shopify不需要再花大力氣推銷自己,銷售費用率逐年下滑,現在已經低于20%,也實作了盈利。

中國電商SaaS,為什麼沒跑出巨頭?

中國的電商SaaS是否能夠如法炮制呢?答案是很難。

第一,消費者購物習慣不同。

Shopify的大部分業務在美國。美國的消費者習慣于直接在品牌官網上進行消費。而國内,消費者更習慣在綜合電商上購物,這有一定的曆史原因。

一方面是國内的消費水準一直處于追趕的位置,再加上傳統的節約觀念,綜合性電商正好可以滿足消費者貨比三家的需求;另一方面,之前搜尋引擎的競價排名導緻官網未必在最顯眼的位置,消費者需要自行判别。

是以在國内,私域電商SaaS的發展需要扭轉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第二,電商基建進展不同。

所謂電商基建,簡單來說就是快遞幾天能到、能不能看到物流資訊、支援多少支付方式、與商家發生争執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等等。

便捷的支付、快速的物流是Shopify為商家提供的增值服務,也是Shopify的增長動力。在電商基建方面,國内要領先得多。三方物流足夠發達,線上支付相當成熟,費率較低,支付上也啃不到肉。能借鑒的地方是做商家金融服務,但這需要與金融機構合作,也需要大量的資金。

在履約環節,中國的電商SaaS也沒有增值空間。

橘生淮北則為枳。不同的國情,即使Shopify本尊來,也未必能玩得轉中國的零售商業。

退一步說,私域電商的發展和繁榮需要商家與消費者建構良性的關系,新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銷售的過程中才能有裂變的效果。

良性的關系,需要的是以商品、情感或者其他形式為連接配接,增加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增強消費者的粘性。專業一點來說,叫形成自己的私域資産。

而當每個商家的消費者都足夠忠誠的時候,商家和消費者共同建構的是不是又一個孤島?是否增加了商家割韭菜的風險?畢竟最典型的私域流量營運就是微商、股票課程。

是以,私域電商的前路也一定是坎坷的。

04 結語

複盤中國電商SaaS,它在一個特殊時期,找到了獨有的商業模式,他們期望成為Shopify一樣的優秀企業。

但因環境、消費者購物習慣的不同,大洋彼岸的成功無法被直接搬運。

在電商基建更完善的中國,巨頭仍然是電商SaaS繞不過去的大山。

這一難以改變的背景之下,電商SaaS需要找到更多的新興平台以拓展新客戶。

對于老客戶,Shopify給到的啟示是要提供增值服務,與商家形成利益共同體,本土化的操作是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幫助商家提升GMV,進而增加續約率、降低費用率,形成良性循環。

不論以上哪一種,中國的電商SaaS們,都沒有完全做到。

參考資料:

  • [1]《深度解碼“互聯互通”①:巨頭走上談判桌網際網路商業格局迎變動》,21世紀經濟報;
  • [2]《對标shopify?中國電商SaaS“雙雄”有贊微盟之異同》,華世界産業數字研究院;
  • [3]《Shopify與中國電商SaaS們的同與不同》,計算機文藝複興;
  • [4]《2021電商SaaS行業研究報告》,甲子光年;
  • [5]《獨家|有贊大裁員:人員優化成今年OKR、産品技術先走人、副總裁陳錦晖離職》,新浪科技;
  • [6]《微盟集團:智慧零售送水人》,國海證券;
  • [7]《微盟新消費報告:品牌如何破解“私域流量”》,科技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