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可塑的我》:重新找回對人生的掌控感

作者:于斌robin

春節假期在微信讀書裡閱讀了《可愛的我》。

這本書探讨的是自我發展的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心理學更好地創造出完整的、成熟的自我。

書中羅列了許多自我發展的相關議題,比如“事業管理”、“人際關系”、“精力管理”等,對于建構相應的知識架構很有幫助。

不過,作者對于一些概念的解釋淺嘗辄止,且前後邏輯也有些混亂。我隻能花時間重新按照自己了解的邏輯進行了梳理。

閱讀《可塑的我》:重新找回對人生的掌控感

1.是什麼讓你的人生失控?

工作上沒有很大發展空間,家庭關系中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金錢,仿佛自己被掏空。

這是很多人都在談論的“35歲中年危機”。

看上去是35歲這個年齡段,讓“上有老、下有小”、“職業發展瓶頸期”等問題集中爆發,導緻失控。

但現實中,為什麼有的人卻能比較穩定地解決這些難題?

作者在書中引用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指出當我們在某個階段沒有培養出相應的能力時,由于能力欠缺所導緻的問題就會在之後的階段爆發,使得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但好在,如書名寫的,我們的能力可以培養、自我人格可以重塑。

隻是我們要再深入一步,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的能力沒有在當時那個階段被開發出來?

因為我們被限制性信念所束縛。

比如小時候,父母說你太内向、以後怎麼做上司?于是你種下“我不擅長上司别人”的信念,自然不會争取相應的機會鍛煉上司力。

而更深層的,限制性信念又與情緒相關,是因為父母的這句評價讓你産生負面情緒,是以每當同樣的情境産生,這種不好的感受就先蹦出來,不斷加深限制性信念。

最終形成一個負向循環。

閱讀《可塑的我》:重新找回對人生的掌控感

那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掌控呢?

我們誤以為掌控人生就是要所有事情按照我的想法來運轉,所有目标都必須要完成。

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掌控也可以從“情緒”、“認知”、“行為”三個角度來了解:

當我們遇到困境和挑戰時,在情緒上,可以從容面對,而不是陷入不理智;在認知上,可以靈活調整計劃;在行動上,可以不内耗的快樂完成,而不是靠自我貶低、自律來痛苦地解決。

那麼具體怎麼做才能掌控人生呢?

,2.關系發展的三階段

作者從關系發展的角度,提出了三個階段,分别是:一進制關系、二進制關系、多元關系。

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議題和能力需求,也有補救方案。

階段一

一進制:與自己的關系

我們與自己的關系,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

這個階段所對應的就是嬰兒全能期。

嬰兒在剛出生時,還無法區分外界和自己,是以他會把一切感受都歸因于自己,擁有一種我就是全世界、全世界就是我的感覺。

而這個階段對應的議題就是:自信與自尊。

這是人生最重要、最底層的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嬰兒的需求能夠給與及時的回應,就會建立起基礎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這裡作者給出了一個心理模型:“依戀循環”來幫助我們看清自己是在哪個部分出現問題。

依戀循環包括四個步驟:需求—表達—滿足/不滿足—心理結果。

你能夠看到自己的需求嗎?

你能夠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嗎?

當他人無法滿足你的需求時,你能夠理性坦然地接受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很可能你在自信和自尊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解決的方法,不是去追究父母,而是時刻記住,自我是可以重塑的。

首先在自信層面,你要選擇一件對你來說不是特别困難的事情,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去做,如果能堅持一兩個月的時間,慢慢地就會對自己可以堅持一件事情産生信任感。

比如每天早起喝一杯水、每日寫反思日記等等,不要難度太大。

而建立自尊的一個切入點就是思考自己的訴求。

剛開始建立自尊的時候,不要急于期待人際關系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要做的隻是在做出回應之前,先思考自己的訴求以及當下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别人要找你幫忙,你可以先停頓幾秒鐘,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幫助對方?當下内心的需求是什麼?再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回應。

階段二

共生:與對方的關系

這個階段對應的是與母親的共生期。我認為這個表述還不夠準确,應該是和直接照料者的共生期。

這時所對應的議題就是自主性和能動性的培養。

如果照料者可以很好地與嬰兒互動,了解嬰兒的情緒,給予他相應的幫助和支援。讓他覺得照料者是關愛他的,并且他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那麼他就與照料者建立起共生的盟友關系,體會到彼此的親密感。

很多無法建立親密關系,或者一直期待别人能秒懂他的需求的人,就是在這個階段存在一些問題。

作者提出了“CRRT核心關系沖突”這個模型幫助我們審視人際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所謂CRRT,也就是你人際關系中一直出現的核心問題。

比如你總是遇到欺壓你的上司?總是遇到欺騙你的朋友?

首先我們仍然要能夠看清并正确表露自己真實的願望;

然後努力修正自己對他人反應的預期,看到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和他人過往的反應,以對自己的模式擁有完整的了解。

比如當上司批評我時,我不敢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我這樣做,我對上司的預期就是他會讨厭我、甚至開除我。

于是我一直壓抑着,内心很不舒服,或是有一天我發現其他同僚這樣做了,上司也并沒有是以記恨他,甚至關系更近了。

這時,我就需要改變自己的應對,以及對他人行為的預期。

通過不斷調整,去改變自己固有的劇本模式,形成新的互動方式。

階段三

多元:俄狄浦斯時期

這個階段父親參與進來了,從原本父親與母親的二人世界,變成了三人世界。

你發現原來媽媽還屬于爸爸,出現一個和你争奪媽媽的人。

而這個時候,如果爸爸可以安撫你的情緒,并讓你感受到他也很愛你。

你就會慢慢把與父親競争的能量很安全地放回到自己身上,借此發展自己,而不是擔心生存問題和三角關系問題。

許多人在進入親密關系後擔心伴侶出軌,在結交朋友後擔心他和别人更好,擔心在團隊中自己被孤立,都可能與這方面的問題有關。

不過,當你解決掉一進制、二進制關系的問題後,這個階段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當你建立了自尊、自信、能動性之後,就比較容易從權力遊戲中解脫出來。

作者也給了工具,就是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每天給你感覺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畫張總結。

從中抽絲剝繭地看到多人關系背後所存在的問題,然後制定更加詳細的人生計劃。

終于梳理完畢,以上就是我對本書主要内容的分享。

當你再次感覺到要失控時,可以想想看是一進制、二進制還是多元出現了問題,可以嘗試用相應的方法來解決。

察覺自己的需求永遠是基礎,然後是勇敢地表達、不斷的調整,就會發現我們的人生劇本在不斷改寫,進而與動态發展的人生形成平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