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作者:中國藝術報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中國藝術報2月11日第5版版面圖

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

理路與價值

——專訪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

總協調人韓子勇

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 成

2019年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産黨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提出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2021年8月8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訓示精神,加快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上司小組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最近,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也呼之欲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戰略性工作,是關乎文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大文化工程。為了加深對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文化價值和推進路徑的了解,本報專訪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總協調人韓子勇。

以國家文化公園的形态标示大構造、

大主題的曆史文脈和精神資源

◎中國藝術報:請您談談新時代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關系。

●韓子勇: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長征精神、長江文化,這些早已有之的提法,今天被作為大主題、大構造,以國家文化公園來命名、規劃、建設和推進,正當其時。這彰顯了新時代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是開啟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這些大構造、大主題的曆史文脈和精神資源,以整體形象、以國家文化公園的形态标示出來,開展全面系統的傳承保護、建設弘揚、創造轉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收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文化整體格局、價值建設、推動共享提出的非凡戰略構想,必将使大陸的文化發展開新局、出新境。

沿着黃河、長城、大運河、長征、長江的走向……留下了中華民族最醒目的足迹。遼闊的土地上,悠久的歲月裡,這巨大、深沉、浸滿血淚榮光、縱橫交錯的輝煌足迹,構成一個大寫的“國”字。這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辨別和印記,是我們心靈家園的門楣和梁柱,是中華文化的大塊堆壘,是我們縱到底、橫到邊、引以為傲的鴻圖華構、燦爛文脈……從東到西,從北到南,橫平、豎直、彎折鈎,每一筆都光彩萬裡,每一畫都寫在靈魂血脈裡。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雪後長城

這是1月22日拍攝的長城仙女樓雪景。位于北京市密雲區和河北省灤平縣交界處附近的長城望京樓、仙女樓等段長城,在白雪的映襯下更加雄奇壯觀。新華社記者 陳晔華 攝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長城。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内外是故鄉。近代的烽火“激活”了長城,長城仿佛一躍而起,熱血沸騰,升華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團結抗争的精神共相,古老的長城被賦予新的精神價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核心意象;自古以來,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大合唱。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是民族精神的根與魂。黃河文化具有強烈的時代價值,黃河邊上、陝北高原,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中國共産黨人在這裡“領唱”《黃河大合唱》,中國革命在這裡實作偉大的戰略轉折,形成毛澤東思想,寫就百年黨史的輝煌段落。大運河是大運之河,溝通長江與黃河,它像一杆巨大的稈砣和砣線,平衡南北,維護一統,稱量出大國的遼闊和分量。長征是近代以來,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共産黨人率領人民,突破“三座大山”重重圍困、向死而生、鳳凰涅槃的一條血線。長江後來居上,與黃河相向而行,如孿生的兄弟姊妹,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構成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曆史演進中最重要的複調、合聲。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河北滄州:大運河景觀帶風景如畫

這是滄州市區段大運河景觀帶景色(無人機照片)。盛夏時節,河北省滄州市區段大運河景觀帶風景如畫。近年來,滄州市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升改造運河沿線景觀,使人們可以近距離接觸運河,欣賞運河之美。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以長城、黃河、長江為軸線,向西聯接絲綢之路,是綠洲、沙漠、雪山、高原、喀喇昆侖,向北聯接漠南、漠北、遊牧社會、無盡寒林和凍土帶,向南聯接日益富庶的江南、亞熱帶社會、南沙諸島,向東是大運河、是大海的萬頃波濤——這個四圍如屏、形勢完整、廣袤多樣、融彙貫通的廣大場域,為多元一體的大結構、大體量奠定了大尺度的自然的人文的基因、基礎。

中華民族的文明文化,上下五千年,猶如生生不息的荒路巨子,橫空出世,披荊斬棘,是青春永駐的有機體。她一開始就有兩個心室、兩片肺葉、兩個腎髒,有不斷生發、密布的強壯血肉、骨骼、經絡;有深藏遠設的不歇元氣,有“野馬也,塵埃也”的吐納呼吸,有燃燒最烈、火力最旺、溫度最高的核心區域,有冶煉、結晶、成型、壯大,秘不示人的原點和坩埚,這些原點和坩埚,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辨別出的國家文化公園裡。

大場域必有大結構,大結構必生大功能,大功能必成大命運。曆史力量的方位、節奏和力道,文明結構的布設、功能和機制,價值體系的開放、熔鑄和創新,大道直行或九曲回腸,一次次的升華疊代,或質樸剛貞或纏綿悱恻,行行複行行,重重複重重,多元拱一體。這個多樣、多區域、複雜永續的大系統,是重瓣花朵,是加量加倍,是成雙入對,是一遍遍的工筆重彩,一次次的潑墨寫意,通其變、合其數、成其勢、鴻圖華構,形成“中國互相作用圈”,形成精神文化上千變萬化、牢不可破的榫卯結構,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全國上下同心同欲,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就是要補強“軟實力”短闆,補足精神文化之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決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推動文化高品質發展、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作文化強國目标

◎中國藝術報:請您談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新”展現在哪裡?

●韓子勇:這個“新”,首先是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理念之新,國家文化公園是首創,是把握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規律、回應時代之問和人民文化福址的頂層設計,是面對“百年變局”、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扛鼎之作、重頭文章。

大家知道,文化工作按行政區劃分别推進,範圍上屬地管理、層級上分級管理、内容上分類管理、社會上行業管理的特點和優勢比較突出,構築了5級文化網,從國家層面,從省一直到村,這個廣覆寫的體制機制,很好地保障了人民的文化權益,這個5級文化網,細化細分,起到兜底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随着中國社會現代性因素的急劇增長,文化的流動、變遷和融合日益增長,體制機制上的綜合、融合、整體性、系統性的要求,日益迫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訓示,站在國家、民族、人民的立場上,高瞻遠矚,彰顯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前瞻性,特别重視文化的内部規律、内在結構、文脈和資源的流布。我的體會是,國家文化公園的提出和建設,在文化的體制機制上是重大突破。

國家文化公園,第一個關鍵詞是“國家”——是從國家層面打造文化形象、推進文化建設、傳承優秀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站在國家、民族、文化的曆史和未來來思考,這個大視野、大格局,超越一省一市一縣一鄉一村。

第二個關鍵詞是“文化”,尊重文化内部規律、尊重曆史文脈,超越屬地、層級、分類和行業内部。文化講究文緣,一些有影響、代表性的重大文脈,翻山越嶺、穿州過府,橫跨省市和大區,和按區劃管理相比,具有外部性、戰略性、全局性。一些非常重大的文化資源點,就在基層,分級管理力有不逮。文化上内容分類、分級很重要,但融合共享更重要,應該更加重視融合,中國文化的特點是融合,是經世緻用。文旅融合、文經融合、文産融合,文化與社會、文化與生活、文化與人民的深度融合。

第三個關鍵詞是“公園”,文化的主體是人民,公園的主人是人民,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展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展現為民族謀複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國家文化公園設計和建設很好地展現了這個宗旨。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覆寫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建設好國家文化公園,對于解決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文化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作文化強國目标,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黨在黃河流域,

特别是陝北高原的精神燭照,

立足中華五千年曆史,

為古老的中華文明注入了青春血脈

◎中國藝術報:請您以黃河文化公園為例,展開來談談。

●韓子勇:觀察黃河,要放在整個東方文明的大背景下。從采集到農耕、從狩獵到遊牧,是早期人類發展的基本線索。在狩獵、采集向農耕居落的過渡中,隐約可見的一種轉化模式,往往出現在資源多樣的丘陵與平原的交界區域。在中國,這個區域便是黃河沖出的第二階梯的邊緣區域——晉陝豫交彙之處,亦即黃河中下遊的梁塬峁川、沖積平原。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這是在内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内拍攝的黃河夕照景觀。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黃土高原、黃河流域是風與水的傑作。大河是文明孕育的溫床,黃河泥水兩性,勢能充沛,沖出第二階梯變成遊蕩的大河,向南奪淮入海,向北奪海河入海,如同一個大開大合的噴管,塑造出廣袤的華北平原,也為人類農業革命提供了幅員遼闊、超大尺度的場域。中國之大,在一開始就是天造地設。

小規模社會力矩短,無所謂重心。超大規模的文明溫床,産生超大規模社會,自有一個中心化過程,形成重心、中心,出現文明和社會的引力場,如同萬有引力虹。中華文明凝聚力、向心力特别強,凝聚力、向心力遠遠大于它的離散力,星雲般不斷吸附、消化、融彙越來越多的文明。

“宇宙洪荒,天地玄黃”。黃河中上遊的先民們,最早把天下、把周遭環境、把腳下之地,作為觀察、沉思、推演的中心與起點。“金木水火土”的“土”,對應的是腳下黃土,先民們以此為中心,取象喻理、睃巡天下、思無際涯,最大限度地概括了“最早中國”的時間、方位、尺度、材料、顔色、結構和樣貌,确立了地理和心理的原點、坐标及演化的淵薮,這樣一個“中心化的範式”,一經确立,幾千年來未曾改變,為群己合一、家國同構、和諧和平、自強不息、愛國主義奠定深沉的曆史基礎。

黃河是母親河,也是父親河,像母親那樣生養呵護着我們,也像父親那樣嚴厲地教育、鍛煉我們。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苦幹、務實、憂患意識、忍耐精神,都和黃河嚴峻的教誨分不開。黃河交錯穿行于農耕和遊牧兩個區域,特别是在進入華北平原前高高揚起的“幾”字彎,大有深意。黃河不僅是農耕的大河,也是遊牧的大河,緊緊挽起“農耕”和“遊牧”兩個孩子,使中華文明呈現“多元一體”的地理基礎,黃河和與之平行的長城一線,也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鋒面、主場。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内蒙古:黃河秋景

這是在内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内拍攝的黃河夕照景觀。秋日裡的黃河内蒙古段沿岸,草原、濕地、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種自然景觀景象各異,與蜿蜒大河共繪壯美畫卷。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黃河、長城,還溝通西域文明,孕育絲綢之路。“黃河之水天上來”——天在哪兒?“昆侖”即天,“昆侖”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共有的詞。《集韻》上說“昆侖天形”,古人稱天為“穹窿”,“昆侖”乃“穹窿”音。“天”不僅指自然的天,實際上包括了自然、群眾、社會、祖先、世間萬物,代表開命、最高的正義和權威。這直接導緻了中國人“天下一家”觀念的出現,因而昆侖就直接與古代中國的國土和主權關聯。

穹窿可能與穹廬直接關聯,二者皆為圓形,穹廬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人群使用的圓形氈帳,阿爾泰語系兩大語族諸語言中關于天、日之詞多用Kun(昆)作為基礎或詞根。這個“昆侖”、這個“天”,一路向西,嵩山是天,青海昆侖山是天,祁連山是天,天山是天,喀喇昆侖是天……

曆代的河源探索,都饒有興味,河源在哪兒呢?它最遠延伸到喀喇昆侖:“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張骞出使西域,還肩負尋找河源的責任,漢武帝聯系“河出昆岡”“玉出昆岡”,把出産于阗美玉的山,命名為“昆侖”,把塔裡木河、羅布泊編織成一體。

黃河很偉大,源于青藏高原,串起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北方遊牧文化,又通過大運河,與長江文化合為一體,黃河是中華文明開篇起筆的地方,是第一個文眼。

專訪|韓子勇:新時代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路與價值

這是在内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内拍攝的黃河景觀。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中國藝術報:請您談談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

●韓子勇:中國革命的重心,由南到北,經過萬裡長征,中央紅軍到達陝北,黃土高原成為精神高地,延安成為革命聖地,古老的黃河文化注入革命精神和青春的血液。黨的七大确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毛澤東選集》四卷共收錄159篇文章,有90多篇寫于黃土高原的窯洞裡,占總數的近58%。這一時期,他寫下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政策》《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軍事著作,分析戰争規律,謀定革命戰略,為民族民主革命擘畫藍圖。這一時期,他寫下了《中國共産黨在民族戰争中的地位》《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等剖析天下大勢的理論傑作,闡明了統一戰線思想,為民族民主革命引路導航。這一時期,他寫下了《五四運動》《〈共産黨人〉發刊詞》《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思想文化名篇,指明革命文藝前途和青年運動方向,激發出了革命文藝的高潮。這一時期,他寫下了《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系統闡述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規劃革命道路,指引革命航船。這一時期,他寫下了《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等悼人紀事的深情文章,生動地傳達了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展露了共産黨人的襟懷抱負。這一時期,他寫下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整風文獻,改造了黨風、文風、學風,使我們黨風清氣正、蓬勃向上。尤其在這一時期,他更是寫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名篇《沖突論》《實踐論》,抓住“方法論”這個牛鼻子,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難題。開辟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實作了中國革命的戰略轉折,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偉大飛躍。

延安精神中,出現了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新中國成立後又出現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我們黨在黃河流域,特别是陝北高原的精神燭照,立足中華五千年曆史,為古老的中華文明注入了青春血脈。我們黨在陝北的革命實踐中,将貧瘠、落寞的陝北高原變得輝煌燦爛,這是偉大精神噴湧的時期,孕育出《黃河大合唱》《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和一大批改編自陝北民歌的革命歌曲,這些都成為深入民族骨髓的紅色經典。

◎中國藝術報:請您談談這幾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的“同”與“不同”。

●韓子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上司小組印發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一以貫之地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特别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論述、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長征精神、長江文化,是相連相通相容又各具特點各有側重的皇皇巨著,真正讀懂并把握好并不容易,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具體實踐更是千頭萬緒。最根本的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的内容和要求,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因地制宜、守正創新、創造性工作,避免千篇一律。

圖檔|新華社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