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會可視化方式分析盈利模式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編輯導讀:盈利模式這一商業要素,不管是國内巨頭公司,還是衆多創業公司,都是不可回避的,需要前期充分考慮。它也是任何公司在考慮商業模式時,都需要思考的要素之一。本文作者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分析盈利模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會可視化方式分析盈利模式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包含了價值的創造、價值的傳遞和價值的擷取。其中,價值的擷取是指企業如何通過産品擷取收益,也就是今天所要講的主題——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這一商業要素,不管是國内巨頭公司,還是衆多創業公司,都是不可回避的,需要前期充分考慮。它也是任何公司在考慮商業模式時,都需要思考的要素之一。

産品經理在分析競品或自家産品的盈利模式時,往往會顯得零亂而沒有規律,或者是片面而不完整,對于産品涉及到的各個利益方沒有系統考慮。今天,希望通過可視化的方法,幫助大家理清盈利模式的構成,逐一分解盈利模式。

一、什麼是盈利模式

所謂盈利,可以用簡單的數學公式了解,即盈利=收入-支出。那麼盈利模式就是考慮産品的收入與支出的問題,則包括了收入與支出的來源、收入與支出的方式。

我們可以對比現在流行的商業模式畫布九要素,其中的收入來源和成本結構兩大要素,是可以對照這裡的收入與支出兩部分。

學會可視化方式分析盈利模式

可以看出,盈利模式是在商業模式的架構下,對資金流的一種細緻化分析,同時,商業模式不等于盈利模式,他們之間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

二、為什麼要考慮盈利模式

我們在開發産品時,是不是可以先不考慮盈利模式呢?有些産品經理覺得,公司可以先開發産品,等産品成熟了,使用者多了,再考慮盈利模式也不晚。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而且有很大的風險性。任何一款産品,在為使用者創造價值的時候,是必須要考慮如何擷取價值。如果隻是為使用者提供價值,那可能這是一款公益化産品,而不是我們所讨論的商業化産品。

2.1 良好的盈利模式,有助于維持企業長期發展

從盈利的數學公式中,可以看出企業考慮盈利模式的實質是在追求利潤。企業的維持和發展,都離不開資金,沒有資金,則是無源之水,如同在沙灘上搭建城堡。

例如早期的QQ,雖然擁有大量的使用者,但是使用者量越大,投入的成本越高,而利潤的擷取卻遲遲未來,以至于當年馬化騰差點低價賤買QQ,若不是機緣巧合的擷取投資,以及表情和遊戲等盈利方式的搭建,也許大家就看不到現在的QQ以及微信了。

是以,前期中必須充分考慮盈利模式,可以是形成簡單的閉環,等待後期的不斷優化和調整,但不能前期盲目忽略盈利模式。

2.2 良好的盈利模式,有效判斷産品的價值

引用一段經濟學的觀點:商品生産者生産商品是為了擷取交換價值,不是為了獲得使用價值;商品消費者是為了擷取使用價值。隻有通過交換才能解決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沖突。

同理,企業研發産品,是因為該産品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但企業不隻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也需要同時從使用者中擷取企業的價值。若是産品不能激發使用者為其産品價值而付費,則有可能是産品價值并沒有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或者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方案非最優。

産品中有大家熟知的MVP理論,即最小最簡化可實行産品,通過簡單的産品閉環,來檢驗該産品的市場價值。其中使用者是否會為之付費,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也是後期是否要開發該産品的衡量标準。

是以說,若是前期沒有考慮盈利模式,産品是否有價值就存疑,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

三、如何可視化分析盈利模式

通用文字或語言是很難描述清楚盈利模式,容易顧此失彼。若是後期要考慮融資,可視化的方式展示盈利模式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可視化分析是指通過圖畫等形式,視覺化呈現盈利模式的競争力。在這裡,主要通過收支方式圖和收支來源PM圖來各自分析收支方式和收支來源。

3.1 收支方式圖

所謂的收支方式圖,就是以圖的形式展示收入和支出的方式。

收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一次:購買時一次性收取費用,一錘子買賣,例如購買蘋果手機;
  • 計量:按使用量來計費,我們生活中的水費、電費就是如此;
  • 計時:按使用時間計費,我們租房時就是按照入住時間按月或按季度收房租;
  • 計次:先付費後依據使用次數扣除,例如某咖啡館的會員券,每月可免費訂咖啡多少次;
  • 分享:與客戶分成,分享售後利潤,生活中的各種中介服務;
  • 免費:将核心的産品或服務免費提供。

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固定:固定的支出費用,即正常性營運支出,包括技術維護、人員薪資等;
  • 分成:分成支出,若是與第三方合作,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成支出;
  • 其他:除了以上兩種,其他的支出。

是以我們把收支方式圖可分為左右兩個部分,橫軸左邊為支出,右邊為收入。縱軸以收入支出的時序大緻可分為:即時、月度、季度、年度,這裡的時間跨度以實際産品為準。

學會可視化方式分析盈利模式

3.2 收支來源PM圖

收支來源PM圖是一個視覺化展現盈利模式競争力的方式,每個PM數字對應一種收支來源的展現。

橫軸是收入來源,分為直接顧客、直接顧客和第三方顧客、第三方顧客;縱軸是成本支付,分為企業、企業和第三夥伴、第三夥伴、零可變成本。

通過橫軸與縱軸的劃分,可以分為12個常見的模式。P是profit,就是利潤;M是model,就是模型。

學會可視化方式分析盈利模式

PM0:成本由企業承擔,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比較常見的衣服鞋帽類的制造業産品。

PM1:成本由企業承擔,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和第三方顧客,例如報社出版報紙,收入來源于讀者和廣告方。

PM2:成本由企業承擔,收入來源于第三方顧客,這種常見的是網際網路中的流量型産品,以線上廣告為收入。

PM3:成本由企業與第三方夥伴共同承擔,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

PM4:成本由企業與第三方夥伴共同承擔,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和第三方顧客。譬如電影制作中有多個企業合作拍攝,而收入來源于票房以及植入的廣告

PM5:成本由企業與第三方夥伴共同承擔,收入來源于第三方顧客。電視中各種綜藝節目,很多都有地方衛視參與投資,而收入來源于節目中植入的廣告。

PM6:成本由第三方夥伴承擔,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知識付費産品中平台承擔費用,而收益來源直接購買者。

PM7:成本由第三方夥伴承擔,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以及第三方顧客。例如喜馬拉雅FM中,音頻内容由第三方承擔成本,收入來源于使用者付費,以及廣告收益。

PM8:成本由第三方夥伴承擔,收入來源于第三方顧客。

PM9:成本為零可變成本(邊際成本為零),每新增一個使用者,或者給每個使用者新增一項服務的新增成本接近于零,收入來源于直接顧客

PM10:成本為零可變成本(邊際成本為零),大部分企業通過提供免費商品或服務吸引海量使用者,依靠需要更好的服務/商品的顧客支付額外費用,免費商品/服務則内嵌于第三方的廣告。

PM11:成本為零可變成本(邊際成本為零),收入完全來源于第三方。例如谷歌搜尋,使用者搜尋資訊免費,企業從資訊展示的廣告中向第三方收費。

綜上,通過兩張圖就可以清晰的表達盈利模式,即收入和支出的方式什麼,誰提供收入和支出。我們在考慮盈利模式時,可以先考慮收入,再接着考慮支出,比較收入和支出的資金比例,衡量是否可以實作利潤。

前期我們可以對産品的盈利模式,有一個大緻的方向,在後期的優化和實踐中,可以不斷完善這兩張圖。

關于可視化分析盈利模式的讨論就到這裡,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不管是對自己産品盈利模式的考慮,還是對競品的盈利模式的探索,都可以營運這些所學的知識。

本文由 @風鳴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