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過後警惕“電詐”重來

作者:光明網

預警通報

2022年1月31日2022年至2月9日,泰安市警察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戰中心共接收、處理涉詐預警資訊16967條。其中,殺豬盤類詐騙5724條、貸款、代辦信用卡類詐騙5458條、刷單返利類詐騙4314條、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1232條、虛假征信類詐騙37起、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25起、冒充上司、熟人類詐騙15起、網絡遊戲産品虛假交易類詐騙9起、冒充公檢法及政府機關類詐騙9起、其他類型詐騙144起。

“春節”過後警惕“電詐”重來

16967條預警資訊中,有5154名群衆接收到詐騙電話或短信,11813名群衆登陸過詐騙網站或app。

泰安警方提醒廣大群衆:春節期間殺豬盤類、貸款、代辦信用卡類詐騙預警資訊呈上升趨勢。請廣大群衆提高警惕,務必下載下傳“國家反詐中心”APP,認真學習識騙知識,切實提高識騙能力,防止上當受騙。

泰安市警察局

新型犯罪研究作戰中心

2022年2月10日

成功預警典型案例

●市警察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戰中心接到預警資訊:市民錢先生登入虛假類博彩類網站,要求其填寫銀行卡号和密碼,民警接收到預警後,立即撥打錢先生的電話進行勸阻,告知其該網址為詐騙網站,避免了錢先生的經濟損失。

●市警察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戰中心接到預警資訊:市民周先生收到一條貸款app平台可消除銀行逾期記錄功能的短信,于是按照要求注冊資訊,并填寫短信驗證碼。民警接收到預警後,立即聯系周先生進行勸阻,告知其此app為詐騙軟體,避免了周先生的經濟損失。

春節過後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又将進入活躍期

各種犯罪手法

花樣翻新 層出不窮

請廣大市民擦亮眼睛注意甄别

泰安警方

将全力以赴守護市民的“錢袋子”

案例

案例一:某市市民小劉接到“網貸”推銷電話。電話中,對方自稱是一個專門辦理無抵押貸款的網絡平台,“安全可信”。小劉正好需要資金周轉,便與男子互加微信。随後,男子向小劉發送了一個微信二維碼,要求小劉掃描後進入網貸頁面。小劉照做。頁面顯示,小劉“可貸款額度”為2萬元,但是要想最終成功貸到款,必須先支付一定的手續費。見小劉心存疑慮,男子稱他們的網貸平台與知名電商合作,信譽非常高。小劉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發來的付款二維碼,先後分四次累計轉款3700餘元至男子。轉款成功後,小劉滿心喜悅等待着“無抵押低息貸款”放款,不料卻被對方迅速“拉黑”,對方随後“消失”。意識到被騙後,小劉報警。

案例二:某市做生意的張女士,臨時出現資金緊張,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在家中收到一條陌生附帶網址短信,資訊顯示貸款利息低,手續簡單,放款速度快,并有89000元的信用額度,由于張女士當時急需資金周轉,就按短信網址下載下傳了某某APP,通過注冊的虛假APP登記了個人身份和銀行卡資訊後,送出了3萬元的貸款申請,30分鐘後,顯示貸款申請通過,因張女士銀行卡未收到貸款,便與平台客服聯系,客服告知張女士銀行卡号碼輸錯,導緻貸款的錢被銀行當機,需張女士向其提供的銀行卡轉賬9000元,用來糾正銀行卡号,解凍後與貸款的錢一起轉入張女士賬戶,張女士打款後,按客服提示提現,結果顯示貸款再次被當機需按1:2的資金比例進行貸款認證和張女士銀行卡流水不足為由,騙取張女士向朋友借錢多次轉賬16萬餘元。

案例分析

放款之前先收費是無抵押貸款最常見的伎倆,貸款被騙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進了這個坑裡。騙子抓住借款人急于求成,而常識缺乏的心理。

第一步,先取得信任,号稱隻需要提供“身份證”之類的資訊就可以拿到借款;

第二步,編織各種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費用,通常以材料費、保證金等由頭忽悠借款人上鈎;

第三步,當借款人将錢打入對方賬戶以後,騙子完成一輪騙局,消失。

警方提示

網絡貸款的詐騙“手法”,在近段時間以來較為多發。犯罪嫌疑人往往抓住人們急于用錢的心理,以先收手續費再放款為理由騙取錢财。無論是在哪一個金融平台上進行貸款申請,所有正規的機關都不會在放貸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費用,牢記這一點,可以避免90%的騙局。

最後小編提醒大家

轉發讓身邊的家人朋友都提高警惕

如不幸遭遇詐騙

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并盡可能地儲存好相關證據

“國家反詐中心”APP下載下傳!安裝!注冊!

開啟預警!不解除安裝!一步都不能少!

【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具體流程】掃描二維碼→填寫手機号碼、姓名→點下載下傳→點其他方式直接下載下傳→完成安裝→注冊→實名認證→開啟來電預警。

【注冊地區選擇】山東省—泰安市—xx區(選擇您注冊的相應縣市區)。一定要點“其它下載下傳方式”下載下傳(否則會出現一個應用寶下載下傳才能再下載下傳國家反詐中心APP)!

來源: 泰安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