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作者:隴史荟王文元

甘肅曆史文化之十七:

盧水胡和北涼政權

藍天白雲,戈壁蒼涼,站在城牆上,一眼望出去幾裡,荒無人煙,曾經的金戈鐵馬,曾經王朝氣象,早灰飛煙滅,隻剩下無邊孤寂。這個城就是高台駱駝城。它曾經是北涼王國的都城。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駱駝城

在魏晉十六國時期,北方地區基本陷入無休止的割據勢力混戰之中。在衆多的割據勢力中,其中有一支盧水胡人,在河西走廊地區,建立了一個短暫的政權——北涼。

盧水胡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東胡的遺存,或者他們的一支。實際上,他們是匈奴的人一支。大體情形是這樣,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遣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走廊的匈奴,河西匈奴的主力被擊敗,降漢,但原地仍留有不少部族,這些人就是盧水胡的起源。其實,盧水胡人不僅有匈奴人,還有河西的月氏、羯族、氐羌乃至漢族等其他民族。

有人考證,盧水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商代。源自商代的盧方。殷商時代的西戎盧方,這是一個以平涼崆峒山為中心的小方國。武王伐纣前後,周人處于安定後方的需要,西北親近商人的部族,受到了空前的打壓,阮、共、密須等方國就此滅國,盧方的主力被慘遭打擊。後來,他們的殘部,又遭受義渠戎的攻打。随着,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勢力空前強大,盧方殘存勢力依附于匈奴,并逐漸發展壯大。《後漢書》記載,盧水胡除了占據甘肅以外,在陝西等地亦有他們的足迹,為集中安置盧水胡,在張掖設定了盧水屬國。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史書記載,到三國魏晉時期,盧水胡逐漸發展為三支,他們是泾渭流域的安定盧水胡、河西走廊的臨松盧水胡、河湟谷地的湟中盧水胡。盧水胡主要活動在河西走廊的張掖地區。也有人考證,盧的意思,是黑色的意思,盧水也就黑河的另一種稱呼。

三國時,涼州的盧水胡人造反,曾在靖遠鹯陰口設伏兵7000人阻止曹魏大軍。可是,魏軍主将張既卻另有高招,他聲東擊西,避開鹯陰口,直趨涼州。後來,張既在顯美縣夜設伏兵,大敗盧水胡,斬首俘虜一萬多人,至此涼州盧水胡勢力就逐漸衰退了。

西晉時期,河西走廊的臨松(今肅北縣北部)盧水胡人,勢力再次強大起來。他們終于在河西走廊西部建立一個政權,這就是北涼。北涼的創始人是臨松盧水胡人沮渠蒙遜。這個王國的建立和當時遊牧政權建立的情形相似,基本上都是以部族為主體建立的。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沮渠蒙遜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沮渠是匈奴的一個官職名稱,匈奴曾經有左、右沮渠的官職,蒙遜則是他的姓氏,其祖先任過匈奴的左沮渠。而他的祖父輩,都以雄武著稱。他們長期河西走廊生活,漢化程度很深,沮渠蒙遜本人“博涉群史,頗曉天文 。雄傑有英略,滑稽善權變。”這時,他們已經勢力頗為強大的軍事集團,從各方勢力多對他們施以籠絡。

他先是被後涼的呂光拉攏,進而依附于後涼。沮渠蒙遜率部來到姑臧城,守衛呂光的宮城。同時,又把蒙遜的伯父羅仇及其弟弟,分派邊遠地區駐守,這樣就起到分散他們實力,互相牽制的作用。呂光的這一手,不僅沒有起到籠絡臨松盧水胡的作用,相反卻給他們引來更大的猜疑。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公元397年三月,沮渠蒙遜的兩個伯父,因為呂光之子兵敗,而成為替罪羊。原本可以出走,聚衆保身。他的伯父羅仇卻說,他們“世以忠孝著于西州”堅持不走,最後被殺。這裡就能看出他們的漢化程度。四月,沮渠蒙遜和堂兄男成聚衆造反于臨忪,衆至萬餘,屯據金山(今山丹境),推後涼建康(今高台駱駝城)太守段業為涼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蒙遜為張掖太守。這一年是北涼的建立之年,沮渠蒙遜為鎮西将軍。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第二年,沮渠蒙遜攻占了逐漸攻占了河西走廊西部,北涼之主段業也從建康遷都到了張掖,正式稱為涼王。按理說,這個時候,北涼之主是段業,可在實際上盧水胡騎兵成為段業軍力的支柱。強枝弱杆,這就成為後來雙方翻臉的根源。

段業是京北(今陝西西安)人,曾苻堅的前秦任參軍,跟随呂光西伐龜茲,呂光的後涼建立後,任健康太守。沮渠蒙遜是個善于玩弄權術的人,他給段業進讒言,結果段業殺了張掖太守馬權,又去勸他的從兄男成背叛段業,誰知男成不從,他又用誣告的辦法使段業殺了男成。事情的大體經過是這樣的:蒙遜約男成去祭蘭門山,可是卻悄悄讓人向段業告密,說是男成要造反,誰知段業卻輕信了告密者的謊言,在男成祭拜蘭門山時,将男成收捕,令其自殺。這就是北涼的蘭門山事件。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當時,男成在段業部下和盧水胡中有着相當高的威望。段業逼男成自殺後,蒙遜的一石三鳥之計就獲得成功,不僅段業部下對段業不滿,盧水胡人更加憤怒,蒙遜也少了一個對手,于是在他的号召下,盧水胡人起兵殺了段業,蒙遜奪了王位。

東晉安帝隆安五年(401年),沮渠蒙遜自稱大都督、大将軍、涼州牧、張掖公,當了北涼國王,定都于張掖,改年号永安。此時,北涼政權,隻有張掖、西郡、酒泉、涼甯四個郡,大體也就是河西走廊西段狹窄的地盤而已。403年開始,後涼滅亡,此後他們集中精力統一河西走廊。東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蒙遜驅逐南涼,奪取姑臧;統一了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蒙遜由張掖遷都姑臧,改元玄始,自稱河西王。

蒙遜的文化水準很高,而且懂得權變,一方面他充分利用河西各地的各民族人才,另一個方面在他的政權架構中采用了大量漢魏王朝的管理架構。

宋繇是當時西涼的著名學者,他博通經史。蒙遜攻克酒泉後,在宋的家裡發現了幾千卷書,後來得到了宋繇。他更加高興,立即任命為北涼尚書吏部郎中。甚至說: “我并不因戰勝了李歆(西涼第二代國主)而高興,高興的是得到了宋繇。”他還把著名學者劉昞任命為秘書郎,尊為國師。托付給宋繇輔佐沮渠牧犍,很有點劉備托孤的架勢。408年,蒙遜從南涼手中奪回了西郡,俘虜了有文武之才的太守楊統,後來委任他為右長史。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北涼很崇拜的佛教,他們出巨資在姑臧南面的天梯山,開鑿了佛窟,這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天梯山石窟群,在佛教東漸中,涼州起着中轉站的作用。他們在敦煌也修建了洞窟,至今人們還能看到北涼時期的敦煌的交腳菩薩。值得一提的北涼的工匠将石窟開鑿和佛像雕塑技藝帶到了北魏首都平城,大同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多是北涼工匠及他們的傳人所修建,促進了佛教的東傳。

北涼同北魏保持了相當密切的關系,融入了當時中國北方大一統的潮流中了。

可惜,蒙遜所建立的基業,最後卻毀于他的兒子之手。430年稱藩于北魏,433年蒙遜去世,他的兒子牧犍繼位,可惜他的這個兒子不怎麼樣。北魏為籠絡北涼,還将公主嫁于沮渠牧犍。其後因牧犍與其嫂李氏私通,李氏因毒害魏公主。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滅北涼,牧犍降。在姑臧的徙牧犍家屬及吏民3萬戶,被北魏遷徙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涼就此滅亡。北涼(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傳三主,共43年。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一個王國就此煙消雲散,至今人們在武威天梯山、敦煌莫高窟的還能看到北涼工匠們留下的藝術精品。

北涼的真實結局:末代北涼王私通嫂嫂,殺妻子,被十萬鐵騎滅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