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作者:鄧海春

提到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将趙雲,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會是其懷抱幼主在曹軍中七進七出,最終逃出生天的傳奇故事。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趙雲不但武藝高強、英姿飒爽,還對劉備忠心耿耿,且不近女色、重視禮義,是以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不過,從真實曆史的角度來看,在後世享譽頗多的他于當時卻并沒有得到過什麼重用。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相比于當時其他頂級将領,趙雲極少獨自領軍作戰,也沒有什麼傲人的戰績,甚至劉備稱王、稱帝時的兩次大肆封賞都将其忽略。直到劉備去世,趙雲才終于被封為征南将軍,但在随後的北伐當中,他僅僅是率部作為疑兵迷惑敵人,并沒有承擔攻城拔寨的重要任務。那麼,小說中位居五虎上将之列的趙雲為何曆史上卻始終沒能得到重用呢?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趙雲的實力并沒有小說中那樣強,功績也沒有小說中那麼高。在《三國演義》當中,趙雲剛一出場便大戰袁紹麾下名将文醜,救出了原本命懸一線的公孫瓒,并成為其部下。後來,他奉命協助劉備救援徐州,并在任務完成後回到公孫瓒身邊。公孫瓒敗亡後,趙雲數次拒絕袁紹邀請,一心投奔劉備,但直到劉、關、張三兄弟于古城相會後才再次出場,并正式加入劉備的陣營。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然而,《三國志》對于趙雲的前期經曆卻隻記載道:“本屬公孫瓒,瓒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随從,為先主主騎。”從史書來看,曆史上的趙雲并沒有令人驚豔的登場,其才能也沒有任何展現。接下來,史書直接跳到了長坂坡之戰,書中記載道:“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舉兵南下,劉備抛妻棄子全力逃命,而趙雲則在混亂之中保護甘夫人和幼主幸免于難。因為救下主母、幼主之功,趙雲被封為牙門将軍,但這不過是劉備自創的一個官職。再往後,劉備攻取益州時,趙雲跟随諸葛亮從荊州趕來相助,立下汗馬功勞,于是被封翊軍将軍,而這同樣是劉備“原創”的職位。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将分别被封為前、右、左、後将軍,而趙雲并沒有得到絲毫封賞。章武元年(221),劉備登基稱帝,張飛、馬超分别被封為車騎将軍、骠騎将軍,連跟随劉備攻打益州時才嶄露頭角,和當年趙雲一樣被封為牙門将軍的魏延都升任鎮北将軍,但趙雲仍然沒有得到晉升。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從劉備稱王、稱帝時兩次“忽視”趙雲來看,後者的功績至少在劉備看來遠不如關、張、馬、黃等将領。劉備稱王之前,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張飛大勝曹魏名将張郃、馬超幫助劉備奪下成都、黃忠更是直接斬殺夏侯淵,助劉備攻取了漢中。他們四人都可謂功勳卓著,得到封賞實至名歸,而趙雲在漢中之戰中的表現和功勞卻不見于正史。

根據出處不詳的《雲别傳》記載,趙雲在漢中之戰時曾大勝曹軍,引得劉備稱贊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但其結果也隻是軍中将士為趙雲取綽号為“虎威将軍”。至于劉備稱帝後封賞資曆遠不如趙雲的魏延,則是因為後者鎮守漢中立下了功勞。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在決定漢中守将的人選時,劉備沒有選擇衆望所歸的張飛,也沒有選擇趙雲。之是以不選張飛,可能是因為劉備覺得張飛性情急躁,又喜好飲酒和懲罰士兵,不适合守衛城池;而不選趙雲,或許是劉備認為他難以守住漢中,畢竟在此之前,趙雲确實展現出了勇敢、忠誠等品質,其能力卻始終存疑。

如上文所言,直到劉備去世,趙雲才得以晉升為征南将軍,并在之後以鎮東将軍的身份随諸葛亮北伐。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行動中,趙雲被任命為吸引曹魏都督曹真注意力的疑兵,由于實力上存在差距,他兵敗箕谷,被貶為鎮軍将軍。兩年後,趙雲去世,後來直到夏侯霸去世得到朝廷賜谥,他才也獲得谥号“順平侯”。

小說中趙雲能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為何曆史上卻始終難得重用?

作為早期便追随劉備的将領,趙雲在蜀漢衆将中的資曆幾乎僅次于關羽、張飛,但當關羽北伐中原、威震華夏,張飛大破張郃,立下奇功時,趙雲卻并沒有拿出符合期待的表現。或許,這是因為真實的趙雲并沒有小說中那般骁勇善戰,也可能是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阻礙了趙雲建功立業。不論如何,客觀事實便是曆史上的趙雲并沒有拿出足夠好的表現,是以自然也就難以獲得劉備、諸葛亮等人的重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