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幸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産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是以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

作者:框框呀

幸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産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是以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别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資料”、“死人不會說話”等等。

關于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有一個較知名的“飛機防護”案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利用其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關于《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幾率》的相關建議。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資料,進行研究後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而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沃德教授堅持認為:

(1)統計的樣本,隻涵蓋平安傳回的轟炸機;

(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

(3)而在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機率就微乎其微。

最終,軍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議,并且後來證明該決策是正确的,看不見的彈痕卻最緻命!

“幸存者偏差”等邏輯謬誤之是以會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習慣于關注現存的、眼前的事物,即更相信“眼見為實”,而忽略某些隐藏資訊和細節。

我們都喜歡聽成功者的故事,也有很多人會去總結他們的經驗,他們成功的原因。我們隻看到了那些走出叢林的人,但是大量迷路的,死在半道上的人,我們都沒有看到,他們也并沒有機會,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我們聽。

是以,在分析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妨多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是這樣?另外可以多和别人進行交流。

#幸存者偏差# #思維# #思維模型# #思維模式# #思維認知#

幸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産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是以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
幸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産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是以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
幸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産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是以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