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北京新聞中心再拆“驚喜盲盒”,記者新館看“中華瑰寶”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2月10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再拆“盲盒”。繼巴赫主席“空降”拜年後,這次提供給中外記者們的驚喜,是緊随冬奧開幕推出的重磅新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的入場券。

2022北京新聞中心再拆“驚喜盲盒”,記者新館看“中華瑰寶”

2月5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落成開館暨“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開幕儀式在京舉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館填補了非遺國家級博物館的空白

曆經近三年建設,在冬奧會開幕式後第二天,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開啟大門。該館位于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西側緊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毗鄰多個大型國家級場館,項目建築面積91126平方米,地上共六層。

新館的建成,填補了大陸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博物館的空白,标志着大陸又新增一處代表國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氣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幾乎與工程建設收尾、驗收同步,我們馬不停蹄,依托中國藝術研究院強大的學術力量和豐富的藏品資源,同步推進‘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的展陳論證、設計與布展工作。”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館長韓子勇介紹,開館之作“中華瑰寶”展覽與場館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北京冬奧會期間一項重要文化活動。該館特别設計了冬奧主題的裝置景觀《從阿勒泰到北京》,為北京冬奧喝彩。

2022北京新聞中心再拆“驚喜盲盒”,記者新館看“中華瑰寶”

北京玉器廠集體制作的翡翠插屏《四海騰歡》。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翡翠“四大國寶”重磅亮相

“中華瑰寶”開館大展,共分八個闆塊,涵蓋了工藝美術、古琴、傳統樂器、傳統美術、戲曲、金石篆刻與拓本、傳統年畫、戲曲演出和學術報告八個部分的内容,共展出1298件珍品,80%是第一次面向社會公衆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國藝術研究院70年積累的珍藏。

走進“大國匠作”展廳,翡翠“四大國寶”的共同亮相最令人矚目,它們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嶽奇觀》、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籃《群芳攬勝》和翡翠插屏《四海騰歡》。四件翡翠國寶從題材標明、形式設計到全部完成,曆時八年,由四十多位名揚玉壇、技藝精湛的大師能手共同創作。其中,《群芳攬勝》是中國玉器藝術史上最大的花卉作品。

2022北京新聞中心再拆“驚喜盲盒”,記者新館看“中華瑰寶”

晚唐“枯木龍吟”琴。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曠古遺音”闆塊,觀衆可以欣賞到晚唐“枯木龍吟”琴、宋代“鳴鳳”琴等珍品,領略穿越三千餘年的古琴藝術。“絲路丹青”闆塊,則帶着觀衆飽覽“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觀賞到70餘件臨摹精品。

2022北京新聞中心再拆“驚喜盲盒”,記者新館看“中華瑰寶”

“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展廳展出複原的達瑪溝小佛寺遺址。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此外,觀衆還可以在“粉墨傳奇”闆塊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在“藉器傳文”闆塊品鑒百位篆刻家以《論語》警句篆刻的百件作品,在“神州迎春”闆塊欣賞來自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等地缤紛多姿的老年畫。展覽還設計了精彩的互動環節,觀衆可掃二維碼觀看、收聽展品的講解,現場還設有拓本、書法、篆刻等示範體驗類活動。

“驚喜盲盒”成2022北京新聞中心熱詞

2月5日開館後,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迎來預約參觀熱潮,每天3000個預約名額全部搶光,門票已經預約至一周後。能夠拿到新館免預約入場券,聽專家講解工藝美術和非遺珍品,讓不少中外記者感到驚喜。這也是2022北京新聞中心策劃的“驚喜盲盒”系列活動之一。

活動現場,2022北京新聞中心聯合館方發送了兩波“盲盒大獎”。第一波開獎中,“驚喜盲盒”活動中征集到的“十佳問題”提問記者,被聘為特約媒體觀察員,日後享受免預約參觀。第二波開獎中,現場按照名字抽獎,由館方向10位幸運記者各贈送一幅書法作品。

“冬奧期間,我們将提供豐富且有厚度的文化交流活動。除了精彩紛呈的城市采訪,還将繼續帶着中外記者拆‘驚喜盲盒’。”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紹,中心向非注冊記者提供符合奧運會舉辦城市規定的、符合國際慣例的媒體服務,主要包括新鮮且有深度的新聞資訊服務、周到且有溫度的媒體公共服務、豐富且有厚度的文化交流活動。

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影記者 浦峰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