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1個省區市2021年GDP資料陸續出爐――各地GDP“年報”新意足

作者: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期,31個省區市2021年GDP資料先後出爐,并陸續釋出了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标。

看總量,不少省份在過去一年實作了跨越式突破,更多省份一步一個腳印保持經濟穩步增長。

看增速,2021年各省份普遍實作了恢複性增長,特别是湖北省和海南省的經濟增速尤為突出。

看城市,北京、上海GDP總量雙雙超過4萬億元,而東莞成為全國第24個GDP總量超萬億元的城市,也是廣東第4個“萬億俱樂部”成員。

多地GDP總量跨上新台階

――廣東GDP超12萬億元,湖北經濟增速位列全國第一

2021年,多個省份GDP總量跨上新台階。

廣東是名副其實的GDP大省。2021年,廣東省GDP總量達到12.44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GDP跨上12萬億元台階的省份,連續33年居全國第一。江蘇省2021年實作GDP總量11.64萬億元;山東省為8.31萬億元;浙江省實作GDP總量7.35萬億元;河南省GDP總量達5.89萬億元。如果以去年平均匯率計算,廣東、江蘇兩省GDP均已超過南韓的經濟總量。

總量邁上新台階,經濟增速也保持恢複性高增長。

2021年,湖北省以12.9%的兩位數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海南省實作了11.2%的高增長,緊接着是山西、江西、江蘇、浙江、北京、山東、安徽、重慶、四川等。

“2021年是各地經濟穩步複蘇的一年,領跑者仍然是排在第一梯隊的省份,呈現出你追我趕和穩中求進的發展态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本報記者表示,2021年各省份成績單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湖北省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劉向東分析,湖北省相對于全國其他地方出現更加顯著的恢複,經濟增速高達12.9%,一方面受2020年負5%低基數效應影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疫情發生以來各方給予湖北的大力支援。

海南省增速突出。2021年海南自貿港建設紅利初步釋放,海南省地區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海南省統計局局長劉自更表示,2021年海南省主要名額增速均快于上一年,主要經濟名額增速曆史性地全面跻身全國前列,充分展現了自貿港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強勁動力。

人均GDP增長取得新突破。2021年,全國人均GDP超8萬元,折合1.25萬美元。具體看各地,北京、上海、江蘇的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約2.85萬美元和2.7萬美元,距3萬美元的關口越來越近。

“萬億俱樂部”再擴容

――北京、上海GDP均超4萬億元,東莞成為第24個GDP超萬億元城市

看完省份成績單,再看城市――2022年,“萬億俱樂部”城市繼續擴容。

1月24日,東莞市統計局公布2021年東莞經濟運作情況:2021年全年東莞市地區生産總值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4.6%。至此,東莞成為中國第24個GDP超萬億元城市,也是廣東省第4個GDP超萬億元城市。

在珠三角已有深圳、廣州兩座萬億GDP城市的背景下,東莞何以脫穎而出?劉向東分析,這主要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分工明确。東莞承載着深圳等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在電子資訊、電氣機械、家具服裝、食品飲料等方面形成較強的産業叢集,并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形成很好的互補配套,吸引了更多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集聚,使其成為全球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和制造基地,并在對外開放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萬億俱樂部”城市數量在增長,頭部城市的經濟總量也再上一個新台階。

2021年,北京、上海GDP總量邁過4萬億元門檻,分别達到40269.6億元和43214.85億元。增速方面,上海GDP實際增速略低于北京。深圳成為中國第3個GDP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廣州和重慶以28231.97億元和27894.02億元的成績緊随其後,二者差距從2020年不到17億元擴大到337.95億元,“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地位更加穩固。

“新成員”競争激烈。武漢、合肥、福州實際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分别達到12.2%、9.2%、9%,高于全國平均水準8.1%。合肥與濟南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多座城市把GDP突破萬億元列為經濟發展目标。江蘇的常州和徐州兩市增勢明顯,2021年GDP分别達到8807.58億元和8117.44億元,成為下一批萬億城市“後備軍”。劉向東分析:“‘十四五’期間,煙台、常州、徐州、唐山、大連、溫州、昆明、廈門等城市提出未來幾年GDP總量争取突破萬億元。從目前發展形勢看,實作這一目标并不容易,這些城市還需要繼續鉚足勁,才有望盡快跨入‘萬億俱樂部’。”

各地蓄力沖刺2022

――中部奮起直追,産業更新、消費複蘇是重頭戲

展望2022年,除天津外,30個省份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标,海南9%左右的目标位列第一,西藏為8%左右。

産業更新、消費複蘇是各地穩增長的重頭戲。

回看2021年成績單,GDP量質齊升的省份,大多呈現出新興動能強勁的特點,先進制造業比重較大,高技術産業帶動力增強。在新的一年,各地也不約而同更加強調産業更新、高品質發展,将新能源、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列為發展重點。

各地還明确提出将持續推進消費複蘇。去年底以來,已有重慶、成都、合肥、鄭州、南京等30多個城市陸續推出消費券。這些消費券主要集中在餐飲、購物、旅遊和體育等領域,以帶旺“兩節”消費。劉向東認為,消費複蘇仍面臨不少挑戰,但始終是各地穩增長的重要途徑。他建議,各地應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消費型城市建設,加快暢通國内經濟循環,主動提升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部六省确立的增長目标較高。其中湖南、山西設定在6.5%,河南、安徽、江西、湖北設定在7%。

2021年中部六省GDP總量達到250132.5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比重超20%,占比逐漸擴大。其中河南2021年GDP總量達到5.89萬億元,是中部第一經濟大省。湖北GDP總量也首次突破5萬億元,湖南省為4.6萬億元,安徽去年GDP也跨過4萬億元門檻。山西、江西的增長勢頭也很好。

對于中部地區形成的趕超之勢以及中部地區未來的發展前景,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分析:“2021年,中央專門出台了促進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為中部地區發展指明方向。要打造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中部地區能源、制造業方面的優勢還會繼續發揮。特别是國家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中部地區作為先進制造業的中心地位還會發揮重要作用,全國的制造業将進一步向中部地區集中,其裝備制造的優勢将更加突出。”

“2022年大陸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各地更加注重預期引導,不少省份主動調低了經濟增長目标,但仍維持在5%以上的中高速水準,你追我趕的良好競争态勢仍在繼續。”劉向東認為,今年區域經濟發展勢頭被普遍看好。(記者 徐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