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作者:鄧海春

2022年1月10号21:30,北京冬奧雪橇-團體接力比賽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開賽。因為頂級網紅“雪橇三傻”之一的哈士奇,雪橇這個項目于許多人而言都不陌生(盡管我們熟悉的也并非這項運動本身)。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一提起“雪橇”就會想到哈士奇——那你知道大陸哪個民族是已知的最早使用雪橇的民族嗎?

一、迷霧中的室韋族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而古往今來,神州大地的民族、部族如果一一辨明,恐怕不止五百六十個——其中有一個部族名為室韋,作為已知的最早使用雪橇的部族而在曆史上留下了鮮明的一筆。

不過室韋的源頭卻并不清晰。“室韋”之名最初見于《魏書》(成書于北齊天保五年,554),是彼時中原人對居住在契丹以北的諸多部族的泛稱。因而此“室韋”必定不是彼“室韋”。室韋部族究竟從哪來的?經過多年研究,學界形成了以“東胡鮮卑說”為主流的衆多觀點。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近年來,考古學證明在西漢末至東漢末,發端于大鮮卑山(即今大興安嶺北段)的鮮卑族南遷,并最終定居于“匈奴之故地”。而在鮮卑族遷徙至定居期間,北方諸多已有的民族并未與大鮮卑山産生明确的直接聯系——故而北朝時大鮮卑山又崛起一個民族,不太可能是其他民族遷徙而來,而更可能是一部分鮮卑人當初并未南遷,并在此再次壯大——即形成了室韋部族。

當然,還有其他證據說明室韋極有可能來自東胡鮮卑。北魏太平真君年間,室韋烏洛侯曾派遣使者拜見北魏君主,并告知北魏在室韋烏洛侯部的居住地附近有一處鮮卑祖先留下的遺迹。北魏在得知此消息後特遣人前去祭拜。而在北魏使者到達前,烏洛侯人早已将此地視作聖地——室韋烏洛侯部對鮮卑祖先的認同也暗示兩族同出一源。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但東胡鮮卑說至今還未能說服所有人。有學者從語言學出發,提出室韋出自肅慎;有學者以《新唐書》為依據,認為室韋是丁令(大陸已知最早掌握滑雪技術的部族)的後代;有學者認為室韋是中原古部族豕韋的後裔;有學者認為室韋就是室韋,自成一系……總之,雖然有“東胡鮮卑說”打頭陣,室韋到底從何而來也依舊是一個謎團。

二、生活的動蕩與安甯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尚不清楚室韋從何而來,和室韋人曾有怎樣的生活并不沖突。在于白山黑水之間崛起後,室韋以較為原始的漁獵、畜牧、農業和手工業為生。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而從唐代中後期開始,一部分室韋人從深山遷出,來到今呼倫貝爾草原、陰山山脈北部,乃至蒙古高原腹地謀求新的發展機遇。在突厥、契丹、黨項等鄰居們的影響下,室韋中的一些部族在唐末五代時期順利從原始經濟過渡到典型的遊牧業經濟。文明的曙光在室韋諸部熠熠生輝。

三、冰雪不滅的熱情

前文提到,室韋在今大興安嶺地區崛起,還被一些學者視作丁令族的後裔。作為一個生長于冰天雪地的部族,室韋自然也與冰雪運動有着深厚的淵源。

《隋書·室韋傳》記載:“北室韋(室韋諸部之一)……地多積雪,懼陷坑穿,騎木而行”。這能用來“騎”的“木”,經考證即可能是早期的一種雪橇。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在古代中原文獻中,因為當時的滑雪闆多以木材為主要原料,在冰天雪地之中又替代了馬而成為主要交通工具,中原人便将滑雪闆稱作“木馬”或“竹馬”。如今在阿爾泰地區重獲新生的“毛雪闆”就是千百年前就已流傳于世的一種“木馬”。是以《隋書》隻稱北室韋“騎木而行”,便可能是指北室韋使用了某種木質的雪具,但又與木馬有所差别——進而人們認為室韋可能是我們已知的最早使用雪橇的部族。

在《隋書》的記載之後,大陸曆史上還大體出現過三種特征更為顯著的雪橇(或稱“冰橇”):一種是由主要活動于今黑龍江境内的赫哲人所發明的狗車(或稱“拖日車”),以狗為主要動力,一度成為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一種是曾盛行于今吉林、黑龍江一帶的爬犁(或稱 “耙犁”),被認為是由狗車發展而來的以馬為動力的一種交通工具;一種是在京津地區流行的冰床(又稱“拖床”、“冰車”等),以人力為動力,集運動與遊樂于一身。

雪橇與中國:我國哪個民族最早使用雪橇的?

與狗車、爬犁等相比,室韋的“木”雖然更早,但知名度顯然不及。但同樣出現于擁有白山黑水的東北,誰又能說得清狗車、爬犁等不是繼承了室韋之“木”的後輩?就像室韋的來源還是一個等待被揭開的謎團,室韋與雪橇的故事顯然也還等着我們繼續發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