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購買小米手機不再需要F碼…...

IT之家訊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國産智能手機成本效益越來越高,不斷重新整理紀錄,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小米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小米一開始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高成本效益的代名詞,小米的出現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顯然有着這個好的方面,但卻也給國産手機廠商帶來了一些不良的作風,F碼就是其一。

當購買小米手機不再需要F碼…...

F碼源于英文單詞“Friend”,是小米提供給小米核心使用者及為小米做出貢獻的網友的優先購買權,如果有小米F碼的話無需等待即可直接利用小米F碼購買小米手機,手機F碼是不是小米首創這個并不清楚,但F碼意味着買手機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資格,小米無可争議地将這個概念“發揚光大”。

小米官方對F碼的解釋是産量不足,供不應求,手機實在沒有貨。但提到F碼,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另外一個詞,那就是“饑餓營銷”,很多使用者買不到小米手機且沒有F碼,就會通過第三方管道試試運氣,顯然第三方管道的售價就要提升一大截,這就達到了饑餓營銷的重要目的——産品加價,最終讓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F碼也催生了另外一個行業——黃牛,在購物網站随便搜一下“小米F碼”就會跳出大量的搜尋結果,售賣F碼俨然已經成為一個行業,但問題來了,要想成為行業,那麼F碼的數量必須充足,僅憑忠實米粉、小米員工以及活動放出的那幾個F碼真的能夠撐起這個黃牛市場?實在令人難以信服,這也是很多人懷疑小米在養黃牛達到饑餓營銷目的的重要原因。如果小米F碼不再,這些網店賣家黃牛也就要失業了。同時,伴随着F碼、饑餓營銷這兩個詞,還有一個詞我們也已耳熟能詳,就是開放購買,聽到開放購買,不管自己對這部手機感不感興趣,都要去看兩眼,覺得這應該是個搶手貨,買到就賺到了。

當購買小米手機不再需要F碼…...

當然以上都是猜測,無法驗證。假設小米F碼的存在确實是因為手機産量不足,供不應求,那麼我們來看一個資料,雷軍曾對小米2015年的出貨量預期是1億部。根據IDC的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的銷量為1498萬台,雖然保持了增長的态勢但是并沒有達到小米的預期,雷軍對外已經把1億部的目标下調為8000萬部,顯然有一定的銷售壓力。既然雷軍能夠将2015年小米手機的銷量預期定為1億部,說明對産業鍊的掌控有足夠的信心,也就是完全能夠滿足1億部的供貨量,銷量不及預期,F碼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然而現在一些小米旗艦機型仍然在采用搶購模式。誠然,前幾年,小米采取這種模式是有一定資格的,也是很好的政策,畢竟當時小米在成本效益方面可謂是領頭羊,對使用者有足夠的誘惑,但是現在和兩年前不同,國内OPPO、華為、Nubia、魅族等各品牌全部帶着更多的新品沖殺了上來,使用者受到的各種誘惑已經足夠多。當小米在産品形态上沒有更突出的差異化優點時,開放F碼也是不得不的了,因為小米正在漸漸失去能夠進行“饑餓營銷”的實力。此外,小米的銷售壓力也隻會增加不會降低,放開F碼也将是明智之舉。

不遠的将來,假如購買小米手機不再需要F碼,手機廠商也不再使用“饑餓營銷”這種心理學幹擾使用者,大家都靠實力說話,如果産品真的是“良品”,相信使用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加價,也會心甘情願地購買,希望這種健康的手機消費市場,能夠盡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