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年經驗,2次跳槽,這是我做的3次思考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編輯導語:相信不少人在職場成長過程中,都面臨過是否要跳槽的困擾。實際上,跳槽與否,與你當下的經驗情況、最終的職業生涯規劃都脫不開關系。本篇文章裡,作者便闡述了他近幾年産品生涯中的跳槽思考,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3年經驗,2次跳槽,這是我做的3次思考

本人接近4年的産品工作經驗。

從企業服務——大健康行業——本地生活服務,也從二線——一線——二線,從産品助理——産品經理,從野蠻生長——系統學習——能獨當一面。

3份工作經曆,曆經2次跳槽,正在做第3次跳槽的思考。

01 第1次跳槽,因為無知,是以敢。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從入職到離職曆時1年4個月。主動離職,也屬于沖動型離職。

一是因為從畢業到工作這個階段過渡得比較順暢,未畢業就簽了三方,畢業了就直接工作,在成為社會人這個階段,缺少了對職業的認識和規劃,對“工作”和“職業”沒有清晰的概念。

第二,當初開始工作時我是先拿到了offer再考慮工作地點的,對于工作這個事情更多的是随大流。

在開始工作之前,我沒有去一線城市實習或者打工過,關于一線城市的一切,更多地是聽别人說或是網上了解到。

那時候聽到各種大廠的新聞故事時,覺得大廠離自己很遙遠,自己也進不去大廠,在對個人的認知上從不覺得自己優秀,對自己的能力上也不自信。本身也性格不張揚,不懂得自我表現,更多的是埋頭努力,等待别人發現自己,是以在拿到500強企業的offer時已經自我滿足了,但當時并沒有未來三年或者是五年的工作規劃。

工作地點是二線城,慢節奏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後知後覺:工作隻是從一個象牙塔轉入另一個象牙塔。

在開始工作後,在公司上司培養和前輩的指導下,工作基本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工作上也得到更多的認可,接觸到更到新鮮的人和事之後,對外界産生了更多的好奇與向往。開始對現狀進行反思:處于舒适圈,個人成長慢,想去外面看世界的欲望更強烈了,于是,我寫了我人生的第一封離職申請,裸辭獨自一人前往一線城市,一切從0開始。

02 第2次跳槽,有認知,想穩定發展。

第二段工作從入職到離職曆時1年8個月。我來到了傳說中的一線城市。從這裡開始也是從0開始,沒有朋友,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我感受到了大城市的快節奏,也經曆常常聽人提起的996,我也像别人說的那樣步履匆忙,我也過上了兩點一線的生活。

這時我對工作有了點認知,不僅是要工作還要累計個人價值,工作的本質還是價值交換,我要具備雇主願意為我付錢的價值。是以提升個人能力,塑造個人價值是我第二份工作的目标。

此時我對未來3年和5年的工作沒有具體的規劃。在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個人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也從最開始的産品助助理成長為産品經理,完成了産品經理技能的修煉,職級的轉變讓我開始思考下一階段的發展。

此時,我正處于3年産品經驗時期,按産品經理的職業發展來看,3年以上的産品需要具備行業經驗。我開始對職業發展有了規劃,就是去沉澱行業經驗。當時我也面臨了比較艱難的選擇,一是繼續留在一線城市奮鬥,二是選擇回到老家發展。

此時在我職業規劃中“穩定”這個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除掉考慮職業發展外也需要把生活協調進來,想要沉澱行業經驗,沒有個3、5年是成不了的,倘若在一線城市再奮鬥個3-5年,積累行業經驗不成問題,但是生存下來比較難,因為3-5年後要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可能要成家、可能要在城市落腳下來,如若再奮鬥幾年然後再選擇生活和城市安定的話,時間成本消耗太高了。

最終的考量是回到老家發展,同時兼顧職業和生活。于是,寫了人生的第二封離職郵件。

03 第3次跳槽思考中…認知提升,走或留是一個問題。

第三段工作已持續1年5個月。第三份工作就是職業規劃的現狀。

首先是回到二線城市,生活上可以安穩下來,再次工作上行業以及工作内容也符合沉澱行業經驗的需求。

現狀的不足之處在于能力提升慢以及成就感低。最近工作上也發生了個“小插曲”,一個通過面試認識的公司負責人邀請我去他們的公司做産品負責人,這也是他第三次邀請我加入他們公司,于公來說:這對我個人的成長以及價值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于私來說:在他3次誠意滿滿的邀請下,真的盛情難卻。于公于私跳槽都是我最好的選擇。

但過去一年的時間裡,我完全接手現公司所有業務、建立産品工作規範、初步搭建了資料體系,讓公司從拍腦袋做産品到以市場為導向、以使用者為中心、以資料為基礎的轉變;再者,已完全融入現在的團隊,大家彼此信賴共同協作,個人能力也得到團隊的認可,算是團隊的核心人物;第三,過去一年多有的積累在成果上沒有漂亮的資料,但是為22年的精準營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若這時離開,那對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有所不甘。

是以,這一次的跳槽“去”或“留”真的是一個問題。

關于這次的跳槽不會有第1次的沖動,也沒有第2次現實問題的無奈,這一次是擇優。

這一次的跳槽做了以下思考。

04

1. 兩公司的基本情況對比

3年經驗,2次跳槽,這是我做的3次思考

1)考慮點1:行業發展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而言,在職業上要深耕細作,在行業上要日積月累。職業選擇要專注,輕易不要轉行。行業發展前景也決定了職業能到達的高度。是以行業發展也是我跳槽重點考察的第一要素。

從行業發展上來說,本地生活服務和文旅都是前景好的行業。

本地生活服務上:目前各大廠都紛紛布局本地生活服務,随着人們的生活水準的提高,服務必然要革新和更新,越來越精細化,而且。随着國家發壟斷政策出台,本地人做的本地生活服務将有更大的市場空間,這條賽道上不缺乏機會和發展。

文旅:繼去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後,有20個省(區、市)陸續釋出了地方版“十四五”文旅規劃。文旅正式處于風口上的行業。

行業的對比上,兩個公司不平秋色。

2)考慮點2:公司發展與團隊現狀

現公司:18年成立,業務隻推廣了一個市以及區縣,目前隻在總部所在的城市推廣的較好,去年實作盈利,隻是小赢。今天的計劃是進行區域推廣。在做區域拓展這個事上還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以及風險。若保持現狀,公司和個人上都是平穩發展,盈利上還是比較艱難。

新公司:15年成立,從幾人工作坊到現在的20+的團隊,以做智慧景區起家,業務以推廣至多個省市,目前已實作盈利。正在打造以景區為着力點的旅遊+服務生态進行業務更新,已經建立試點,春節過後進行推廣,是機會同時也存在風險,若業務拓展失敗,回歸原賽道,是穩+沖的模式。

公司發展與團隊現狀對比上,新公司更占優勢。

3)考慮點3:個人發展

現公司:根據目前公司整體的規劃來說,産品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态。獲得成就的需要的時間更長。好處在于已經與團隊磨合一年多,對公司的各項業務比較了解,除了跟着公司戰略的大方向走外,可以先用現有的資源去對個人成長的有意義的事情。此外,在公司已穩定一年多了,準備結婚成家的話現在的公司更有利一些。

新公司:産品工作更有挑戰性,對個人的思考能力,行業能力、學習能力、抗壓能力、管理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必須是結果導向,比個人驅動更有力。劣勢也在于換了新公司,至少要有1年的時間去發展事業,那成家這個事上對應也要順延一年。

個人發展上,兩個公司各有利弊,做選擇的話,還是願意在年輕的時候多去嘗試。

4)考慮點4:福利待遇

  • 現公司:福利待遇在這個城市來說算中上,升值加薪路徑不明确,隻能說工作比較輕松,環境也比較安穩,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 新公司:基本福利待遇與現公司差不多,薪資上如若跳槽的話比現有的20%的上調,有一個加分項是,可到各地進行旅遊體驗。

福利待遇上,新公司更有吸引力。

2. 最後

這一次在跳槽上思考更慎重了些。盡管從對比的結果來看,去新公司的打算更勝一籌,但是我把最終抉擇放在了春節過後,打算春節之後找新舊公司的上司深入溝通一下,以最後的溝通結果做最後的選擇。

本文由 @努力努力再努力的PM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