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在假裝同情烏克蘭

作者:虛聲觀天下

01 普京秀肌肉

烏克蘭的爛攤子還在發酵。

但在發酵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兒,就是世界在假裝同情烏克蘭。馬克龍這次出訪俄羅斯與烏克蘭,就是典型。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自去年12月烏克蘭局勢惡化以來,馬克龍和普京經常煲電話粥,聯系頻率大增。

2月7日,馬克龍幹脆跑到俄羅斯,兩人坐在同一張大長桌上,面對面聊了5小時。話題當然是如何關心烏克蘭。

聊完之後,雙方舉行新聞釋出會,把雙方關心烏克蘭的聊天心得說一說。

世界在假裝同情烏克蘭

普京對法國記者提問時說:

“你希望法國和俄羅斯開戰?”

“如果烏克蘭被接受加入北約,并且試圖通過武力‘重新整合’克裡米亞的‘國家政策’,這就是将要發生的事情。”

“你問我俄羅斯是否想和北約開戰,我來問你,北約是否想和俄羅斯開戰?”

普京這話非常有攻擊性,而且有着鮮明的戰鬥民族特色。朋友們可能納悶,既然關心烏克蘭,幹嘛要說北約與俄羅斯是否開戰。

普京警告稱,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并決定使用軍事手段“收回”克裡米亞;那麼整個歐洲将卷入與俄羅斯的戰争之中。根據北約第五條(一旦确認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将被卷入)。北約成員國,除了美國和加拿大,都在歐洲。

由于歐洲那些國家都很富裕,基本不願意替烏克蘭和俄羅斯打仗。是以普京的警告,在歐洲還是很有市場的。而且普京很懂得秀肌肉,适時拿出核大棒晃悠下。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核武大國之一,沒有赢家。”

“(馬克龍)不希望出現這樣的結果,我也不希望。”

最後普京給了馬克龍一個面子,表示他此行有積極意義,俄羅斯将竭盡全力尋找适合所有人的妥協方案;并希望他去烏克蘭和澤連斯基同志好好談談。

02 演員的世界

2月8号,馬克龍抵達基輔。

這是24年來,法國元首首次到訪烏克蘭。

相比7号在莫斯科的緊張氛圍,馬克龍在基輔要輕松許多。

喜劇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親自出門迎接馬克龍,兩人握手、合照,顯得很親密;會談氛圍也融洽不少。

世界在假裝同情烏克蘭

談完之後照例是新聞釋出會。

馬克龍表示,俄烏雙方都同意落實法、德、俄、烏就烏東局勢達成的《新明斯克協定》,這為對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種共同的承諾是我們取得和平,找到可持續政治解決方案的唯一管道。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周、幾個月,用新的機制新的協定,讓局勢穩定下來,并可持續降溫。”

澤連斯基也表示,希望能和法、德、俄展開“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

既然大家表示談判,似乎就好辦了。畢竟《新明斯克協定》在國際上有廣泛的基礎(中國也支援)。

為什麼說大家是在演戲呢?

因為2月10号:

烏克蘭國防部長表示,烏軍将于10日進行演習,主要訓練項目包括使用英、美提供的最新反坦克武器和土耳其提供的武裝無人機等。

——這些武器都是北約提供的。俄羅斯反對北約支援烏克蘭。

俄方此前也已宣布,将于10日起,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地區和白俄羅斯展開為期一周的聯合軍演。

——威懾意味不言自明。

03 所謂協定

朋友們可能納悶,既然《新明斯克協定》在國際上有廣泛的基礎,為啥就不能好好談?

該協定是2015年簽署的,主要内容如下:

1、東烏全面停火,撤離所有重型武器并後撤相同距離,以創造至少50公裡(31英裡)的軍事緩沖區。

2、根據烏克蘭法律和烏克蘭法案的基礎上,對地方選舉的方式進行對話,商讨“關于地方政府自治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的個别地區臨時令”,關于這些地區依據上述法律決定未來。

3、烏克蘭頒布法律,禁止和追究相關人員的處罰;對東烏分裂分子赦免和特赦。

4、提供一個安全的區域友善國際人道與救援物資的輸入、分發。

5、在歐安組織的監督下撤離所有外國武裝編隊、軍事裝備、雇傭兵于烏克蘭的領土,裁軍所有非法團體。

這版《新明斯克協定》還是不錯的。之是以談不下去的原因也很簡單,這是烏克蘭、俄羅斯、德國、法國四方會談的結果,沒有美國。

世界在假裝同情烏克蘭

而美國是北約的老大與烏克蘭局勢的主導者。這版沒有美國參與的協定,不論在國際上有多麼廣泛的基礎,注定無法執行。因為美國一直在炒作俄羅斯打算入侵烏克蘭。

美國這麼幹,好像在為烏克蘭的安全着想,實際上是要利用烏克蘭達到兩個目的。

目的一,消耗俄羅斯。

當今地球村能從戰略層面威脅到美國的,隻有俄羅斯和中國。美國戰略收縮,那麼中俄會加快向外戰略輻射。

美國想守住歐洲基本盤,必須繼續消耗俄羅斯。所有能夠消耗俄羅斯的選擇中,利用烏克蘭是最佳途徑之一。

目的二,吸血歐洲。

美國現在債台高築。要想解決債務危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東亞和歐洲的财富往北美驅趕。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制造動亂。

大家可以看下,這些年地球村的動蕩,基本都在俄羅斯和中國周邊。是以從美國的角度看,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并不重要,俄羅斯介入烏克蘭到什麼程度也不是很重要,歐洲出現亂局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炒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并不是真的要平息烏克蘭局勢,而是希望烏克蘭更亂一點。

德國和法國也是看清了美國的目的,才拉着俄羅斯與烏克蘭搞《新明斯克協定》,試圖穩住歐洲局勢。包括馬克龍這次心急火燎地去俄羅斯和烏克蘭,也是這個目的。

是以美國也罷,法、德也罷,都在假裝同情烏克蘭。

那麼既然談不成,馬克龍為啥還要來回跑?

04 江湖小馬哥

作為政壇少壯派,馬克龍很想有一番作為;奈何法國綜合實力擺在那裡,很多事情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馬克龍一路奔波,即便無法解決東烏問題,起碼也起到一個功效,即雙方暫時願意對話談判了。

之前烏克蘭要和俄羅斯談,俄羅斯不同意,說烏克蘭應該去找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談。俄羅斯這個提議其實很陰險,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原本是烏克蘭的兩個州,自己宣稱獨立的。

如果烏克蘭去找二者談,相當于承認它們獨立的事實。烏克蘭政客雖然比較爛,但也沒爛到這種無腦的地步。

俄羅斯的胃口更大,原本想和美國直接談歐洲安全問題。

冷戰時代,美蘇經常在一起讨論歐洲安全問題。

現在俄羅斯要求和美國直接談歐洲安全,還是把自己放在前蘇聯的位置上。

美國說歐洲的安全,必須有歐洲盟友參與,不願意和俄羅斯直接談。本質上是美國不認為俄羅斯有前蘇聯那個實力和地位。

世界在假裝同情烏克蘭

這種情況下,馬克龍看準時機出面斡旋,也是一個刷存在感的機會。

馬克龍真的僅僅滿足于刷存在感麼?也不盡然。

法國和德國代表老歐洲,一直想重制昔日輝煌。要達到那個目的,關鍵性的步驟便是,推動美國和中俄對抗。

美俄當然也不是傻瓜。

美國一直想推動歐洲和俄羅斯對抗。

俄羅斯希望和歐洲搞好關系,把吞進肚子裡的克裡米亞消化掉。

如果美國逼迫太狠,歐洲還有一種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模式,就是參考芬蘭,讓其加入歐盟而不是北約。

加入歐盟,烏克蘭可以獲得經濟層面的回報。

不加入北約,滿足了俄羅斯戰略安全區的訴求。

如此烏克蘭問題也就可以暫時平靜。當然俄烏之間還有一根刺,就是克裡米亞。

烏克蘭想收回克裡米亞,俄羅斯不願意吐出來。這個沖突其實可以參考東方大國的智慧,選擇“擱置争議,共同開發”,把問題暫時挂起來。

當然如果俄、法、德三國真的能解決烏克蘭問題,那意味着美國出現極大衰退。那種局面到來之前,世界對烏克蘭的同情都是假裝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