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作者:阿寶嘎曆史

上期講了新年話酒聖,今天繼續。

文聖當然隻能是孔子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譽為“文聖”。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的王世,周武王伐商、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将殷商的貴族、遺民遷到商丘,建立了宋國,以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啟為王,繼祀殷商。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繼位。這個微仲就是孔子的先世祖先。後來宋國發生内亂,孔子的祖上就跑去了魯國。其父叔梁纥在魯國官至陬邑大夫。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叔梁纥66歲了,但是隻有女兒沒有兒子,眼看着就要絕後了。就娶了孔子的母親,但是兩人年齡相差太大(當時孔母連20歲都不滿),是以為禮法所不容,是以他們就跑到尼山去同居并懷孕(孔老爸寶刀不老啊),是為“野合”,而不是我們通常以為的那種啊!特為孔老人家正個名。

孔老爸畢竟年紀大了,不久就去世了,孔子母子不為正妻所容,被趕出家門,清貧度日。

孔子少年時很好學,這也為他日後開補習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專攻“禮”這門學問。還曾向周朝中央圖書管理者老子虛心求教,獲益良多。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孔子主張實行德政,崇尚禮教,首先在魯國試驗。從倉庫管理者做起(咦,怎麼和酒聖杜康一樣啊,看來要當聖人,先得當倉管啊),一直做到了魯國的大司寇(主管國家刑法,相當于大法官吧)。一時雷厲風行,風氣為之一改,諸侯為之咋舌。

當時魯國有三大貴族勢力,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是為三桓,把持朝政,削弱了國君的統治。孔夫子認為這與禮不合,堅決與之鬥争。但是他老人家雖然已經開班授課,擁有了一大批信衆,但是在政治鬥争中還是根基太淺,最後不得不流亡國外,開始了為期十年的周遊列國時代。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孔子在衛國、陳國、蔡國等國家之間周遊,一直沒有機會施展抱負,他的學說也得不到諸侯的認可,反而在帶着弟子周遊的旅途中絕糧數次,不得已,最後還是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教育訓練行業。據說他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也就是老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由來,因為孔子去世時73歲,孟子去世時84歲)。

孔子去世後,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而子貢守墓六年。很多弟子索性在孔墓邊造了房子居住,竟然帶動了那塊地方的房地産,原本荒蕪的地塊成了住宅區,還起了個響亮的小區名字——孔裡。而孔子的故居則改為廟堂,受後世人們的奉祀。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孔子說教了很多話,有些話哪怕到現在仍然值得我們去深思。

比如說《論語·子路》中有一段文字: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異于是,父為子隐,子為父隐,直在其中矣。”

葉公對孔子說:“我的家鄉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便親自去告發。”

孔子說:“我們家鄉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的人是不一樣的:父親為兒子隐瞞,兒子為父親隐瞞,正道的品德就在這裡了。”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這就是所謂“親親相隐”。

當年漢宣帝确立“親親相隐”入律時所言:

“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禍患,猶蒙死而存亡。誠愛結于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

孔子認為親親相隐是人倫天道,而不像我們現在奉行的“大義滅親”。因為一旦全社會都奉行“大義滅親”是很恐怖的。

正如另一個故事:

魯國當年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不幸淪落為奴隸,隻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家财萬貫,他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從不向國家領取賞金。孔子就說:“小子啊,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的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來說無所謂,不領就不領了;但不是所有人都無所謂這些賞金的,但是一旦你的做法被作為道德楷模,導緻想領賞的人被别人看不起、被認為沒有思想覺悟、被道德綁架,久而久之,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被譽為中國文聖的是誰?

講的其實是一件事,一件關乎道德綁架、國家風氣的事情。

所謂天地君親師,學生舉報老師,家長舉報補課,是該助長,還是譴責?

你同意或不同意,孔子的答案一直在那裡。

是以說孔子是位思想家。

文 | 阿寶嘎曆史

歡迎點選關注,點贊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