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衣食住行到春夏秋冬,一個普通讀書人的一生,讀到淚湧

作者: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從衣食住行到春夏秋冬,一個普通讀書人的一生,讀到淚湧

他的故事開始于成化年間的新年後。

那天是正月十六,昨夜龍燈的熱鬧還未散盡,門楣上的春聯依舊鮮亮,中午時分,一個蒼老困頓的書生從薛家集村外那個彎彎小道上走來。

他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一件元色綢舊直裰,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長着一副花白胡須,看起來又黑又瘦又蒼老。他大概走了很遠的路,額頭有了細密的汗珠,他舉手去擦汗時,不期然露出右邊袖子,已然是磨破了的。

他來到申祥甫家,樸素的村民們準備了一桌子的雞鴨魚肉給他接風,還特意請來村裡剛剛考中秀才的梅玖作陪。無奈這梅玖趾高氣揚,眼裡哪有這又老又寒酸的書生?這一頓飯,他吃得坐立不安,受盡了冷嘲熱諷。

從衣食住行到春夏秋冬,一個普通讀書人的一生,讀到淚湧

他叫周進,這一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在科舉的路上蹉跎了一年又一年,還是個老童生,連他的學生都考中了,他依舊不曾“進學”。

考試雖然一路失敗,可生活還要繼續。他在城裡的學生不能再教,因為人家的身份已經比他還高了,他隻能轉而來教鄉下的孩子們。

他寄居在村中觀音庵裡,教那些七長八短的淘氣孩子,用盡了認真和耐心。

春天的時候,他在課餘時來到河邊看風景:天晴時,看幾樹桃花柳樹、紅紅綠綠,間雜好看;細雨中,看煙籠遠樹,花柳朦胧,景色更是優美。

他吃素,生活清苦。每日的飯食就是饅頭、老菜葉加上“一壺熱水”。偶爾學生家長送點“面筋、豆腐幹,火燒”什麼的,便是改善生活了。

從衣食住行到春夏秋冬,一個普通讀書人的一生,讀到淚湧

在薛家集的這一年裡,面對身邊的人,無論是比自己功名高的書生,還是尋常村民,甚至庵裡的和尚,他的姿态都謙恭卑微的,他的舉手投足是客氣讨好的。然而,到了冬天的時候,他還是過不下去了。

他太老實太木讷,既不會奉承有權勢的夏總甲,也不會讨好他的學生家長們,他們一緻辭退了他。

再也沒有人來請他任教,窮困了一生的周進到了晚年,竟然就快衣食無着了。

幸好當小商人的姐夫金有餘幫了他,他勸他放棄讀書,帶着他跟自己去省城做生意。在省城,他第一次見到貢院,想起自己幾十年的艱辛疼痛,幾十年受盡白眼,隻覺再無生趣。

他一頭撞在号闆上,然後滿地打滾,嚎啕大哭,隻哭到口吐鮮血。

他的錐心之痛引得衆商人無比同情,他們湊合銀子為他捐了監生,得以越過縣考直接鄉試。

從衣食住行到春夏秋冬,一個普通讀書人的一生,讀到淚湧

秋天時,他終于邁進了省城貢院,一口氣寫完七篇文章,然後一舉得中。

又一個冬天來了,當年的落魄窮儒搖身一變,成為作為主考官的周進來到廣東。此時,他的身上已經是“绯袍錦帶”,低頭一看,自己都覺得無比輝煌,志得意滿。

他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唯唯諾諾的窮書生,他随從衆多,儀态威嚴。當有學生請求他考自己詩詞歌賦時,當時就闆臉道:“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将那童生狠狠教訓了一番,趕了出去……

再後來,他升任國子監司業,正經的京城高官了。

他再也沒有回到那個讓他傷心的薛家集,可他在薛家集已經成為傳奇。曾經嘲諷他的梅玖冒認是他的學生,在他任教觀音庵中,俨然供起了他的長生牌位……

從衣食住行到春夏秋冬,一個普通讀書人的一生,讀到淚湧

相比《紅樓夢》的宏大叙事,逼真再現生活的細節,見證日複一日的緩慢歲月,《儒林外史》則采取了粗線條的描摹。它以人物為中心,截取一生最戲劇最精彩的段落,時常在寥寥數筆間,就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比如,周進晚年的春夏秋冬,最落魄歲月的衣食住行。

這是明朝人周進的一生,也是數千年來,千千萬萬普通讀書人的背影。他們尋常卑微,他們沉默無聲;他們日複一日艱難堅韌,他們年複一年守望春風。

周進的逆襲不過是偶然的傳奇,更多人始終踉跄在潦倒落魄中。歲月蕩滌了他們的激情飛揚,風塵磨損了他們的清高驕傲,于是他們變得委頓、怯懦、局促,如此,也讓他們的姿态可笑可歎。

有時,他們認命了,隻要糊口就好;有時,一念滋生,又不甘了,因為,還有夢想在心中。那是從青蔥到白頭的年華歲月啊,那是一個個寂寞孤獨的春夏秋冬,多少寒涼悲苦,多少窮困絕望,誰知誰懂?

這就是讀書人的一生,無言淚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