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作者:東方點兵

不久前,美國著名的國際軍事政治門戶網站“防務一号”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毫不客氣地批判道,相比于美國在其他軍事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美國在高超音速飛彈這一未來極其重要的領域卻令人大失所望,在美國相關項目起步研究更早的情況下,卻因為國會和國防部不夠重視,後續研究資金不到位,導緻各個研制項目半途而廢,如今美國在高超音速飛彈領域已然被中國和俄羅斯反超,雖然美國現在試圖奮起直追,但是為時已晚,雖然緊急上馬了各項高超音速飛彈項目,但是卻在測試中屢戰屢敗,令人失望至極。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美國緊急上馬了多項高超音速飛彈項目,PPT是做了一大堆,但是硬是沒出來多少成果。

這篇文章的其他内容細節我們姑且不提,這裡主要讨論的是文章提出的一個觀點,就是文章認為美國在高超音速飛彈領域已經完全落後了中國和俄羅斯,這一點倒是說的分毫不差,相比于中國東風-17的驚豔亮相和俄羅斯各種高超音速飛彈全面開花,美國緊急上馬的高超音速飛彈項目不僅在進度上慢了一大截,而且幾次測試下來測試結果也是不甚理想,曾經不可一世、不管是什麼領域都要追求領先全世界十幾年的美國人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在高超音速飛彈這樣一個21世紀新興軍事科技領域被對手甩在身後。

一說起高超音速飛彈,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肯定就是在2019年國慶大閱兵上驚豔亮相、震驚世界的東風-17飛彈,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服役并公開的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無疑是宣告了中國在高超音速飛彈領域上的領先地位。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東風-17的公開亮相不僅标志着大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服役高超音速飛彈的國家,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現了大陸的自信。

不過,除了中國以外,俄羅斯在高超音速飛彈領域也頗有建樹,目前為止俄羅斯已經高調公開了三種高超音速飛彈項目,分别是“匕首”、“锆石”和“先鋒”飛彈,這三件飛彈一個比一個厲害,隻不過由于俄羅斯雖然在宣傳方面嗓門特别大,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有這三種飛彈,但是一涉及到這些飛彈的具體細節資訊,就是保密意識超強,連一張實物圖檔都不肯放出來,更不用說像中國這樣直接拉到大閱兵上公開展示了,說白了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也導緻大家對俄羅斯的這三種飛彈了解比較少,基本都是停留在隻聞其名的狀态。

在了解俄羅斯的這三種高超音速飛彈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才是高超音速飛彈?按照中文語境的定義,速度超過5馬赫就可以叫高超音速了,那麼按理來說速度超過5馬赫的飛彈就是高超音速飛彈了,可是幾十年前就已經如同白菜般爛大街到裝備各個小國的飛毛腿飛彈就已經達到5馬赫的速度了,而現今的洲際飛彈最大速度甚至輕松突破20馬赫,難道說這些飛彈都是高超音速飛彈嗎?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現代洲際飛彈的彈頭可以輕松突破20馬赫,但是它們并不是高超音速飛彈。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速度超過5馬赫是高超音速飛彈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也就是說高超音速飛彈必須大于5馬赫,但是并不是大于5馬赫就算高超音速飛彈了,還必須滿足其他條件才行,高超音速飛彈的特點,除了快以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就是“彈巡一體”,解釋一下就是将傳統的彈道飛彈與巡航飛彈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同時又規避了二者的缺點,進而成為了一種完美的飛彈。

傳統意義上的地對地飛彈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巡航飛彈,另一種則是彈道飛彈。我們先說說巡航飛彈,關注軍事的朋友們肯定聽說過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看看戰斧飛彈的外形,是不是感覺像一架飛機?其實巡航飛彈的原理就是和飛機一樣的,你甚至可以幹脆把巡航飛彈了解為一種大無人機,隻不過是擁有炸藥和制導系統的一次性攻擊無人機,舉個例子,大家可以看看世界第一種巡航飛彈——二戰時期德國的V-1巡航飛彈,這個飛彈大家看它外形基本就是一個大無人機,這是屬于比較原始的巡航飛彈。而同理,二戰日本的自殺式飛機其實也可以視作為一種使用“人力制導”的原始“巡航飛彈”......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德國V-1巡航飛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巡航飛彈,其外形就像是一架大飛機。

這種長得像個大飛機的原始巡航飛彈構型一直延續到了冷戰初期,比如說冷戰早期美國的天獅星洲際巡航飛彈基本就是長成一個大飛機樣子,隻不過随着技術的發展,現代巡航飛彈的外形也逐漸變得不那麼像飛機了,但是巡航飛彈的基本原理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而由于原理與飛機近似,是以巡航飛彈也跟飛機一樣在速度上受到限制,通常來說巡航飛彈速度很少超過3馬赫(實際上飛機中能達到3馬赫的也屈指可數),甚至絕大多數巡航飛彈都隻能達到亞音速,比如說大名鼎鼎的美國戰斧巡航飛彈其飛行速度其實隻有0.7馬赫。

除了戰斧飛彈以外,以魚叉、飛魚、鷹擊-83為代表的各種常見的反艦飛彈,其從原理上來說也是一種巡航飛彈,隻不過把類似飛機的一字彈翼換成了十字彈翼,使得最大速度提升到了0.9馬赫,而到了鷹擊-12等超音速反艦飛彈上,則換用了更适合高速飛行的沖壓發動機,使得最大速度提高到了3馬赫以上,但是仍然不能突破5馬赫大關。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鷹擊-12的最大速度可達3-4馬赫,在反艦巡航飛彈裡面已經算是最快的之一了,但是仍然不能突破5馬赫大關。

從上面這些描述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巡航飛彈的原理與飛機相近,是以其具備了飛行路線不固定、無法預測的優點,這一點在打擊艦船等大型移動目标上有着天然優勢,是以現在的反艦飛彈大多數巡航飛彈,但是巡航飛彈最大的缺點就是速度提不上去,很難突破5馬赫大關。

而彈道飛彈則與巡航飛彈恰恰相反,彈道飛彈的原理跟上太空用的航天火箭是相通的,實際上蘇聯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種洲際彈道飛彈其技術就與航天火箭頗有淵源。

在彈道飛彈發射時,火箭發動機會推動飛彈不斷上升,當然不是直飛而是朝斜上方飛行,這一段也就被稱為上升段,待飛彈飛行到一定高度之後發動機會因為燃料耗盡而關機(這裡也就被稱之為關機點),此時發動機艙段通常會脫落,就隻留下一個無動力的彈頭在慣性作用下繼續朝着斜上方飛。通常來說在進入關機點之後彈頭就是在大氣層之外飛行了。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傳統彈道飛彈的彈道軌迹是一條典型的抛物線,其軌迹通常是固定不變的。

待彈道飛彈的彈頭劃過一條弧線飛到了軌迹的最高點之後,彈頭就開始在地球重力作用下開始下墜,一直到落入大氣層任何命中目标。而從關機點開始到落回大氣層之前,這一段叫自由飛行段或者叫中段,進入大氣層之後這一段就叫再入段或者末段。

是以我們可以看出來,彈道飛彈的飛行軌迹就是一條非常标準的抛物線,由于彈道飛彈這獨特的抛物線飛行軌迹,其具有着遠超巡航飛彈的飛行速度,像現在的各種洲際飛彈,其末段速度可以輕松突破20馬赫,那怕是飛毛腿飛彈這種射程隻有300km的短程彈道飛彈,其最大速度依舊可達5馬赫,輕松突破現役巡航飛彈的上限。這也不難了解,畢竟從外大氣層自由落體産生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不要小看了地球的重力。

但是有得必有失,雖然彈道飛彈飛行速度快,但是其飛行軌迹是固定不變的,這就遠遠比不上巡航飛彈靈活多變的飛行軌迹了,這不僅意味着彈道飛彈打擊精度不如巡航飛彈,以及彈道飛彈想要打擊艦船這種移動目标頗為困難(中國研究了很多年才取得成功),同時更意味着彈道飛彈固定軌迹的缺點很容易被敵方反導攔截系統利用,敵方隻需要計算出彈道飛彈的飛行軌迹,預測其下一步飛行路線,之後就可以對其進行攔截了。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無論是薩德還是愛國者反導系統,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依賴于對敵方彈道飛彈飛行軌迹的推演與預判。

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來,巡航飛彈的優點是飛行路線多變,但是缺點是速度慢,而彈道飛彈恰好反過來,飛行速度快但是飛行路線固定,是以幾十年來各國一直在追求一種将兩種飛彈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的完美飛彈,這就是高超音速飛彈。

俄羅斯目前在研的三種高超音速飛彈中,“匕首”飛彈是最先公開的,這是一種由米格-31戰鬥機挂載的機載飛彈,号稱最大速度10馬赫、最大射程達2000km,可以有效威脅美國航母戰鬥群。不過由米格-31搭載這種飛彈倒是頗有些令人捉摸不透,對軍事有所了解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米格-31是一種截擊機,是專門用于攔截SR-71“黑鳥”等偵察機的高空高速戰鬥機,而且俄羅斯本身也有蘇-34、圖-22M這樣專職對地、對海攻擊的超音速轟炸機,有專門的轟炸機不用卻讓米格-31這種截擊機突然改行去反艦,确實是讓人不解。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其實如果按照中國的标準,“匕首”飛彈隻能算反艦彈道飛彈,跟東風-26歸為一類,還不能算高超音速飛彈,但是俄羅斯堅持稱其為高超音速飛彈。

另一種高超音速飛彈同樣是用于反艦的,這就是“锆石”飛彈,看樣子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對于美國航母戰鬥群對自己的威脅還是有着非常清晰的認知的,在研究這麼打航母上面都是下了苦功夫。按照俄羅斯方面的宣傳,“锆石”反艦飛彈最大速度有7-8馬赫,最大射程近1000km,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由22350型護衛艦和現代化改造之後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發射,使得22350這種4500噸的護衛艦都具備了威脅美國航母戰鬥群的能力,從這一點上來說“锆石”飛彈确實是意義非凡。

不過,如果與俄羅斯最重視的王牌——“先鋒”高超音速飛彈相比,無論是“匕首”還是“锆石”就都顯得小兒科了,按照俄羅斯方面的宣傳,“先鋒”飛彈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戰略級高超音速飛彈,最大速度超過20馬赫,具備洲際打擊的能力。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锆石”飛彈雖然已經進行了多次試射,但是俄方仍然沒有公布一張實彈照片,隻有一些CG圖檔傳播。

雖然俄羅斯方面沒有透露更多,但是我們可以憑此确定,“先鋒”飛彈就是一種洲際飛彈,其可能與“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存在着一定的技術關聯,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大陸的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其也與東風-16彈道飛彈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俄羅斯在“亞爾斯”最洲際彈道飛彈的基礎上研制一款洲際高超音速飛彈确實是合情合理的,當然大陸也極有可能會在東風-41的基礎上研制一種洲際高超音速飛彈,當然這個暫且不提,我們主要讨論俄羅斯的“先鋒”飛彈。

如果“先鋒”飛彈真的是在“亞爾斯”洲際飛彈的基礎上研制的,那麼這就意味着“先鋒”飛彈将擁有極其恐怖的性能,首先其将擁有不輸甚至超越“亞爾斯”飛彈的120000km的射程,射程可以覆寫到全球,同時高超音速飛彈的特性使得美國目前的各種反導系統,無論是什麼薩德系統什麼愛國者什麼宙斯盾,這些傳統的針對固定軌迹彈道飛彈反導系統在“先鋒”飛彈這種全新的飛彈面前完全是紙糊的,根本無力攔截“先鋒”飛彈。

俄高超音速武器威懾美軍,15分鐘便飛到華盛頓,薩德也無法攔截

▲“锆石”飛彈都尚且如此保密,作為王牌武器的“先鋒”飛彈就更加神秘了,僅有一些文字資訊,據推測其可能是基于“亞爾斯”洲際飛彈研制的。

而反過來,“先鋒”飛彈攜帶核彈頭可以輕松打擊美國的任一區域,按照俄羅斯方面的宣傳,“15分鐘就能打到華盛頓”,整個美國在“先鋒”飛彈面前基本上可以算是不設防,“先鋒”飛彈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怪不得美國人對“先鋒”飛彈如此恐懼,不過對于美國人來說,高超音速飛彈的恐懼可不僅僅來源于俄羅斯,别忘了中國才是世界上第一個服役高超音速飛彈的國家,中國在高超音速飛彈方面的技術積累相比俄羅斯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前文所說,大陸也極有可能在東風-41基礎上研制一種高超音速洲際飛彈,對于美國人來說,恐懼的日子還在後頭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