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海外教中文,遇到了世紀難題……

作者:頂思TopSchools

又是一個歡騰的中國年,全球華人都沉浸在慶祝虎年的氣氛中。許許多多的漢語老師,也都在這個時候,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中華文化活動的表演和展示。漢語的世界性傳播,不僅僅靠中華文化的對外展示,更離不開每位漢語教師的辛勤耕耘,在海外也不例外。他們的真實工作情況是怎樣的?漢語在外國學校裡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文 | ABB

編 | 天悅

01兼職漢語老師的中文情愫

筆者的一位朋友趙老師在英國工作,是兼職漢語老師。她告訴我:“這裡好的學校基本都開設了不少小語種供學生選擇學習,如法語、西語、德語、意大利語、俄語等,以歐洲語言為主,但開漢語課的比較少。”

我問:“為什麼?”

她告訴我:“還不是因為選擇的學生太少了”。由于中英地理較遠的原因,很多外國學生對中國不甚了解,有些對中國的印象甚至還停留在較為不發達的時期,是以他們更願意選擇距離較近、語系較近、發展水準和意識形态也接近的歐洲國家的語言來學習。

她說:“還有一點,英國學生學漢語跟我們學英語心态不同。我們當年是奔着G5來的英國,是以英語是剛需。但很少有英國學生把清北交複作為大學學習目标的。是以同樣學習一門外語,英國孩子可能不知道學下去的意義是什麼,感覺新奇好玩就學兩天,而漢字太難就放棄了,這種情況很多。”

是以對她來說,要找到一所能長期湊滿漢語課開班人數的英國學校,留下來當全職,很有難度。

“我”在海外教中文,遇到了世紀難題……

這并不是個案。筆者調查發現,因為生源有限,在海外很多漢語老師隻能采用兼職的方式來賺錢生活。一位非常優秀的漢語老師錢先生跟筆者分享道:

“我以前都是在家門口放了7個包,每天拿一個不同的包去不同的學校上課,周末做家教,特别辛苦。而且我遇到過各種專業背景、來自中國内地/中國港澳台/東南亞的人也來當漢語老師,競争更加激烈。”

錢先生在英國生活了20多年。他說,這些年他換了很多學校,終于在當地最好的高中長期全職工作了。因為這所學校的校長特别有遠見,明白漢語很重要,中國越來越強大,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适應未來世界的發展,是以大力推廣漢語課。而且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比較優秀,學得不錯,中途放棄的也比較少。”筆者為他的苦盡甘來感到欣慰。

能夠教漢語的海外華人有很多,但開漢語課的學校并不多,一位老師還可以同時兼幾份工作,這樣崗位就更少了。是以即使是兼職工作,老師們也都很珍惜。一般來說,他們可以找到的最高職位是一所名校的中文組組長(通過在國外大學讀博留下在大學工作的漢語老師除外)。

“我”在海外教中文,遇到了世紀難題……

02漢語教育訓練有市場,但盈利點低

當一位漢語老師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人脈關系以後,有些就會在華人社群親自開辦一所漢語教育訓練學校了。

而面對大部分不開漢語課的英國學校,很多華人甚至其他民族的人,也迫切地希望有專業機構來教他們的孩子學漢語。

于是,這樣的教育訓練學校應運而生,組織孩子在晚上、周末和放假時間學習漢語。除此以外,還會輔導他們考HSK,教中國文化、藝術,慶祝中國節日等。

有些做大的教育訓練機構,還組織學生來華遊學研學,給他們提供申請中國大學的升學指導服務,以及留學後服務,比如幫助他們找住宿、找工作等,這相當于把指導中國孩子出國的留學一條龍産業鍊,反轉複制到了中國。

不過,也有一位從事這條産業賽道的漢語機構老闆孫先生向筆者描述:“在英國當地漢語教育訓練是有市場的,但留學規劃等就不容易做了。外國人來中國留學和中國人去英美留學很不一樣,想來中國讀學曆教育的英國學生大多數隻想拿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位文憑,而頂尖大學也僅幾所,不太需要中國人幫他們擇校。”

況且,中國大學對外國留學生的大學申請考核中沒有強調背景提升這個方面,因而他們不一定非得做美國大學要求的那些素質活動。

另外,中國的好大學對外國留學生的服務也周到,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困難,是以也不存在像中國留學生去海外學習需要留學後服務的情況。

“是以,這三個盈利點在外國人來華留學的産業鍊中是不太高的。”他說,是以想要複制英語教育,形成全球化上下遊産業鍊,還需更多的調研和嘗試。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人出國留學需要這個規劃那個指導,外國人來華留學也一定有這個需求。

“我”在海外教中文,遇到了世紀難題……

03中國國際學校“出海”,厲兵秣馬

筆者聽到很多人說,漢語國際教育市場太大太散,不容易開拓。但恰恰因為其面向的人群廣度,未來蘊藏着廣闊的機遇和空間。

據了解,VIPKID旗下針對外國兒童學中文的Lingo Bus,從2017年6月上線到現在四年半時間,已累積來自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多學員。

同樣為海外青少年提供線上中文課程的LingoAce,随着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的崛起,在2020年月收入也增加了20倍。

而近期新東方也在美國舉辦了大規模招生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除此以外,“漢語熱”“中國熱”也展現在中國學校開設海外分校上。比如2019年教育部首批海外中國國際學校試點機關中,就有巴西裡約賽爾國際學校、迪拜中國國際學校,2021年還有高棉中國國際學校。

這三所國際學校都開設了中國的全日制課程,其中迪拜中國國際學校還開設當地特色的阿拉伯語、道德學等,學生畢業後可以參加中國聯考,也可以申請外國大學。

雖然,目前很多對外漢語機構的老師在中國,通過視訊線上教學,但筆者認為,線上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線下面對面教學,尤其對語言學習而言更是如此。外國孩子在學校裡不太有機會長期學習漢語,是以僅僅靠每周約幾次線上課就能取得多麼好的效果,也是不太現實的。

語言學習需要環境和氛圍。中國教育機構到國外開設線下網點或者中國學校開設海外分校時,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是可行之道。在中國本土開發課程、提供标準化的軟體、教育訓練師資、集體備課,外國校區則聘請漢語老師開展實際教學,這既解決了教研的問題,又在成本和品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在海外教中文,遇到了世紀難題……

結語

最近聽了很多漢語國際教育同仁的故事,筆者一直在思考,漢語國際教育到底應該怎樣發展?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解決“學完漢語以後,能不能給國際學生帶來真正的受益”這個出口端的問題。

目前有兩類群體對漢語學習比較感興趣,一類是兒童,像悟空漢語的四大類産品瞄準的使用者:

  1. 啟蒙中文:面向三四歲的孩子;
  2. 國際中文:對标國際IB體系,分為Level1-Level5;
  3. 進階中文:采用國内部編本教材,适用于在國内學過一段時間的國小國文再出國的小朋友;
  4. 基礎漢語:面向非華人使用者,聽說學習的占比較大。

對于這類使用者,良好的教學品質、便捷的獲得方式、傳統文化的展示都能吸引到一群人,但因為不是剛需,是以是不是有大量的使用者願意長期學下去,比較難說。是以讓這部分使用者受益,主要是激發他們對漢語、傳統文化和中國的興趣,并能在語言上持續地進步。

另一類對漢語感興趣的群體,則把學會漢語作為了解中國的途徑,他們往往是帶着目的來學習的。一般來說,年齡稍大一點,有的在上高中、上大學,有的已工作,尤其是從某些教育資源匮乏的、某些專業領域落後于我們的、對華友好的、利益相關比較大的國家的人,他們願意學習漢語甚至來華留學、工作,是沖着能學到各種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未來可以在中國工作,也能把先進技術帶回國去,以取得更好的事業發展而來的。

對于這類更加剛需的人群,漢語學習最好能結合職業教育,就像英語不是我們跟外國交流的内容而是工具一樣,漢語也要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其他領域的工具。隻要打通了留學和就業之路,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就有了用武之地,這樣才能吸引到更多優質的外國人留華工作、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以前我們國際教育的主流是“引進來”,衆多國際化學校的課程以A-Level/AP/IB為主,同時開設中國特色課程。但随着中國的崛起,“走出去”到海外舉辦以中國課程為主、外國特色課程為輔的國際學校,再把國外精英人才“帶回來”到中國留學、就業、發展,會成為新方向也說不定。

漢語國際教育的全球化、可盈利的産業鍊建構還處在早期,需要我們不斷積累資源,并互相交換協作,不斷嘗試探索可持續穩定盈利的營運模式。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需要一代又一代對外漢語人和國際教育工作者的堅持和努力。

作者簡介:

ABB:複旦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資深國際化教育從業人士和觀察者;曾擔任滬粵多家教育集團管理崗位,負責過商務營運、課程研發、遊學留學等多方面的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