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者裡的“寶藏”博士:以“硬核”科技服務冬奧

在首都體育館,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項目比賽正在進行。賽場檢錄區外,北京建築大學志願者李孟密切關注着賽場上的情況,時刻準備着引導下場的運動員快速換裝,有序通行。在賽事一線服務的同時,他還參與了冬奧臨時設施安全監測及預警關鍵技術軟體的研發,以“硬核”科技服務冬奧。

志願者裡的“寶藏”博士:以“硬核”科技服務冬奧

“我和同伴們近距離見證了中國短道速滑隊接連奪金!”李孟負責的崗位在運動員下場換裝的地方,他也是以能夠感受到各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風采:冰場内,運動員們激烈角逐,起跑、滑行、超越、沖刺,每一次跌宕起伏的過程都牽動着現場所有人的心;看台上,隊友們熱情的呐喊與鼓舞……李孟說,場下的工作其實和賽場上的節奏一樣緊張,節奏到底有多快?舉個例子,在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項目中,他們要在12分鐘内引導48名隊員有序完成換裝下場,進入采訪區。

面對快節奏的賽事,保持沉着冷靜,是李孟從擔任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志願者時起就積累下來的經驗。作為志願服務的“過來人”,進入首都體育館後,他帶領同伴們對場館進行踏勘,了解每一個管控點位的查驗規則,主動了解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及交接換場,大夥兒集思廣益,不斷完善服務細節。

志願者裡的“寶藏”博士:以“硬核”科技服務冬奧

除了冬奧志願者,李孟還有另一個身份——北建大智能建造工程專業的博士。他參與了該校冬奧臨時設施安全監測及預警關鍵技術的軟體開發工作。李孟介紹,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除了永久性建築,還裝配大量的臨時看台、臨時衛生間、臨時用房等臨時設施,他所在的團隊為這些臨時設施加入了智能化系統,不僅堅固安全,還實作了臨時設施結構人群荷載的快速識别、結構安全智能預警、故障引發的突發異常事件識别和預警,運作趨勢預測和故障預警等問題,能夠實作在嚴寒條件下臨時設施結構的健康監測功能。“尤其是在此次冬奧會零下40℃的高寒條件下,系統可以實作抗低溫實時信号采集、傳輸、計算功能,同時實作多賽區實時遠端監測。”李孟說,目前該系統正在延慶及張家口賽區投入使用,并由團隊在現場提供技術支援。

同時擁有“雙重”身份,李孟倍感榮幸。在緊張的科研工作和志願服務過程中,他更加了解身上肩負的使命。“賽場上,就算名次不理想,我們國家的運動員也沒有任何抱怨,以最佳的狀态再次投入下一場比賽。”場外,望着運動員們自信拼搏的身影,李孟深受觸動,“冬奧會不僅僅是運動員的舞台,我也會用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在志願服務的‘賽道’上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形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