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人奧運”: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

作者:每日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人人奧運”: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

新華社記者楊曉靜、孟佳、李雲路

沒有冰壺用炒鍋,沒有冰刷上拖把,全家老少齊上陣……冰壺、冰球等原本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比較陌生的體育項目,如今已被廣泛熟知與接受。各種“民間高手”還創造性地将廚房用具搬上冰面,開設了冬奧會“民間分賽場”,感受奧運氛圍、體驗冰雪樂趣。

2022年北京冬奧會如約而至,中國人的冰雪熱情早已被點燃。從親身參與冰雪運動的“發燒友”,到守在螢幕前關注賽事的“冬奧粉”,再到無私奉獻投身冬奧服務的志願者,中國人正用不同方式享受這場冰雪盛宴,诠釋着重在參與的現代奧林匹克精神。

與奧運同頻:“全民冰雪”正當時

冬日的中國雪都亞布力,碧空如洗,白雪皚皚。王成身穿一身專業滑雪服,腳踩單闆,從半山腰“唰”地滑下,姿态輕盈,動作流暢,引得不少“雪友”連連贊歎。

年逾古稀的王成是亞布力各大雪場的常客,今年冬天,他照例在雪場“駐紮”了數十天。“過去覺得黑龍江的冬季漫長,現在隻覺得太短。”與王成一樣的老年滑雪“發燒友”,如今在中國并不少見。

自北京申辦冬奧會以來,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已達3.46億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享受着冰雪帶來的樂趣。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日前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緻辭中表示,中國在推廣冰雪運動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将使全球冬季運動參與度登上新的台階,讓中國人民和全球冬季運動愛好者從中受益。

“雪齡”近30年的王成正是這一成就的見證者。上世紀90年代,滑雪還隻是極少數國人的運動項目時,他成了中國最早一批接觸到這項冰雪運動的業餘愛好者。

42年前中國代表團首次出征冬奧會時僅有41名成員,30年前才實作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派出177名運動員參賽,将參加全部109個小項中95%以上項目的角逐,構成了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全的中國冬奧軍團。

回想幾十年來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尤其是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後的大跨越,王成感慨萬千,“滑雪場逐漸增多,住宿、交通等配套更加完善。”他說,“越來越多中國人愛上冰雪運動,近些年通過滑雪結識了很多‘雪友’。”

在中國,冰雪運動已突破氣候條件限制,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依托中國西南小鎮騰沖的啟迪冰上運動中心,雲南省2020年也組建了一支由12歲至17歲小将組成的短道速滑隊。

“做夢都沒想到能跟冰雪運動結緣!”今年15歲的女隊員刀吉蘊,家在雲南德宏芒市,從小都沒見過下雪。2018年,她從輪滑隊“輪轉冰”,開始接觸冰雪項目。

教練安奇說,自己剛來騰沖時,一些本地人都不知道這裡有冰場,随着冰雪運動的推廣,特别是受冬奧會感召,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體驗“冰上飛”的樂趣。

服務冬奧:在微笑與奉獻中感受奧運精神

“場館内溫度很低,當我為觀衆遞上溫水,聽到他們對我說謝謝時,我就覺得我的工作很有意義。”來自台灣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所學生蘇雍竣是一名冬奧志願者。

經過層層選拔和系統性教育訓練後,他與其他數萬名志願者一起,用自己專業細緻的服務和敬業精神,讓冰雪運動盛會變得更加溫暖而有序。

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參與和支援。目前,約2萬名賽會志願者和逾4萬名城市志願者正在參與北京冬奧會的志願服務。

據悉,今年的北京冬奧會,即使有疫情防控壓力,仍有超過100萬人送出了冬奧志願報名申請,其中還有很多名副其實的“雙奧志願者”,來自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所學生餘中淇就是其中一位。

在餘中淇看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有着不小差別。“當年提倡的‘北京歡迎你’的概念,是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我們。如今‘一起向未來’的口号,意味着我們參與到世界的潮流之中,一起奔向更好的未來。”

從開幕式上标兵志願者揮手高喊“歡迎來中國”,到賽區内外一抹抹明亮的“天霁藍”穿梭忙碌,年輕的志願者們用微笑和熱情诠釋着“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和更團結的奧運精神,展現出一個文明包容的中國和一個古老民族的時代風貌。

經曆過5屆冬奧會的波蘭雪橇隊教練馬雷克·斯科夫龍斯基用“無與倫比”形容他的北京冬奧見聞。“我想向所有中國人緻敬,特别是奧運志願者。感謝他們的幫助、他們的和善,還有他們臉上的微笑。”

享受奧運:參與比取勝更重要

“在冬奧會,我不是為了打敗别人,是為了打破自己的界限。”中國運動員谷愛淩8日摘得本屆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後說。當天,與“谷愛淩金牌”“谷愛淩世界最高難度”同時登上微網誌熱搜的,還有“谷愛淩跪地安慰失誤的銀牌選手”,這暖心一幕收獲了中國網友無數好評。

“頂尖高手之間蕩氣回腸的彼此激發、尊重與共情,這就是體育精神。”網友評論說。

正如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所言,“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在冬奧會這樣的頂級體育賽事中,獎牌固然重要,但中國群眾也越來越重視比賽所傳達出的正能量,在為本國選手搖旗呐喊的同時,也不吝為其他國家選手加油鼓勁。

在9日的男子短道速滑比賽中,當中國選手任子威無緣獎牌時,網友們紛紛為他加油打氣,“在場上一切盡力就好”;當南韓選手黃大憲摘得桂冠後,中國網友也積極稱贊,“誰赢了都是奧運英雄”。

“跳出‘唯金牌論’看比賽,我們會收獲别樣精彩。”多位賽事愛好者表示,“這就是奧林匹克的魅力。比起獲得獎牌,選手超越自己的精神更值得敬佩!”

對于中國群眾而言,奧運會的魅力也不僅在于比賽本身。前冬奧冠軍王濛的“解說脫口秀”走紅,給緊張刺激的體育賽事帶來更多輕松歡樂;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霸屏,網友直呼“一戶一墩”是為了提升冬奧參與度;對于“天才少女”谷愛淩,相比奧運冠軍的身份,更為人們所樂道的是她的成才之路與家庭教育……

顧拜旦的奧運夢在中國正在成為現實。他最初倡導現代奧運會,是從教育的目的出發,用競技運動推動體育,再将體育納入一般教育,進而将一般教育融入人類文化和生活之中。

随着北京冬奧會的籌備與舉行,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将冰雪項目納入中國小教育教學内容,通過體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方式開展冰雪運動,推動學生走向冰場、雪場。

按照最新的“全民健身計劃”,中國到2025年的發展目标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衆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參與采寫:周文其、黃揚、王君寶、張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