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來源:華大母嬰(BGI_baby)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有一些人奇葩得讓人吐槽都很無力。

小紅書上有人發文求助:小區一個小女孩偷吃了我婆婆一塊糕點,她媽媽竟揚言要報警告我。

事情是這樣的:

發帖人的婆婆帶着孫子在小區玩耍,哄孫子的過程中沒注意,自己做的桂花糕就被旁邊一個小女孩拿起來吃了。

老人家也沒當回事,沒想到随後小女孩的媽媽就在業主群發飙,質問是誰給女孩吃了零食?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這位媽媽先是諷刺給桂花糕的是“大善人”、“敢做不敢當”。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接着質問貼主為什麼要給她女兒桂花糕,還逼問桂花糕的配料。

看這陰陽怪氣的話,還以為别人哄着孩子吃過期桂花糕,給人吃出病了,媽媽才氣急了要找“兇手”。

結果孩子一點事都沒有。

而且事實并不是貼主婆婆主動給了鄰居小女孩糕點,而是小女孩自己拿(偷)了糕點吃,老奶奶也沒有責備小女孩,還好心問她要不要喝水,小女孩說不喝後就走開了。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原來,這位媽媽之是以這麼氣急敗壞,是因為覺得自制的桂花糕=垃圾食品,畢竟女兒日常吃的,可都是OLE買的進口有機食品。

其他業主覺得女孩媽媽太激進了,忍不住替貼主說了幾句,沒想到女孩媽媽戰鬥力爆表,又是叽裡呱啦地一頓輸出。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最後連用6個感歎号要求物業調監控,說要用事實說話。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沒想到打臉來得太快了,小區的監控攝像頭很清晰地拍攝到,桂花糕是小女孩自己私自拿的。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事情到這裡其實已經非常清楚了,但這位媽媽的騷操作可真是一波接着一波。

她先是回頭惡狠狠質問女兒:是不是那個婆婆讓你吃糕的?

孩子雖然很害怕,但還是顫抖着哭着說真的沒有。

随後回頭就把責任推給物業:保安為什麼不保護小區内兒童安全,必須給個說法。

饒是見多識廣的物業也沒見過這樣的人物,隻能告訴她,給不了,報警吧。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然後女孩媽媽真報警了,警察聽完同樣無語,直接叫來了她老公。

幸好這老公是個正常人,支開了老婆和女兒,對貼主、物業還有警察表示了抱歉,寫了保證書表示小孩健康與否和鄰居家還有物業毫無關系,不會借此再騷擾他們,整件事到這裡才終于落幕。

鄰居、物業、甚至其他業主的生活得以恢複平靜。

但有一個人的困境,卻不會跟着事情的落幕而得到解決,就是那個女孩。

01

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女孩媽媽一開始能信誓旦旦聲稱,自家女兒“從來不會拿陌生人的東西吃”,大概在她面前,小女孩是非常非常乖的,别說偷吃了,估計連别人給她分享食物,估計也會拒絕。

可一旦媽媽不在,小女孩就完全變了個樣子,這哪是“教養”,這隻是對母親深深的恐懼。

随着女孩成長,她的自我意識也會越來越強,可在她媽媽眼裡,這些自我的想法和行為就是“不乖了、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覺得,一定是周圍有壞人“教壞了”女兒,進而進一步加強對女兒的監護,控制她的生活、社交環境。

最後,長大的女孩和母親之間,又會變成怎樣的相處模式?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隻有叛逆的父母。”

突如其來的叛逆,不過是攢夠了對父母的不滿,是壓抑已久的宣洩。

北大畢業生,留美碩士王猛,曾以痛苦的筆觸,對父母從小到大,對他過度的控制,所造成的心理傷害,進行了詳細的叙述和“控訴”:

從小就被媽媽關在家裡,不讓出門玩耍。

媽媽喜歡包辦所有事,對他的操控落實到吃飯,穿衣,上哪所學校。

身邊的朋友都是父母認識的或了解的。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考上北大後,他也沒能擺脫父母的控制。家人托了親戚“照顧”王猛,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系他同學,了解他在學校的一切情況。

即使去到美國讀研,這樣的“關愛”也一直追到了大洋彼岸,讓王猛深感窒息。

最終,王猛和父母決裂,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

多年過去,唯一一次回家,是為了補辦身份證拿戶口本,在家僅待了10分鐘,他一刻也不願與父母多待。

父母越是試圖牢牢控制孩子,他就越拼命掙紮逃離。

當控制成了父母愛孩子的唯一手段,家也就淪落成了暗暗較勁的角鬥場。

在這場權力鬥争中,父母一心要赢了孩子,卻也是以失去了孩子。

孩子就像彈簧,父母若隻是一味的壓制他,控制他,最初也許會取得意料中的效果,但當彈簧被壓到極限後,孩子勢必會以更大的爆發力逆反逃離。

02

給予選擇

是父母給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嗎?

很多人會不假思索說,當然要了。

做父母的,辛辛苦苦巴巴結結終極的目的,不就是讓孩子擁有,無限趨于完美的人生嘛?

可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才算是完美?這個時代标準,是永恒标準嗎?

60年代,鋼廠矗立、熱火朝天“砸鍋賣鐵建設新社會”的時候,父母認為,孩子進了鋼廠、洗澡喝牛奶念書都不花錢,就是完美人生。

如果父母在那個環境下,為孩子一鍵按下完美人生,他們做夢都不會想到——

後來,體制變革,大量勞工被迫無聲無息下崗,大鍋飯不複存在。

而那一代人裡,最早被迫在體制外謀出路的人,卻成為了後來的房地産大亨、珠三角制造大亨,他們的孩子成了今天的“富二代”,是某個意義上的時代驕子。

是以,不要用我們過往的經驗,去限制孩子未來的發展。

辯手黃執中說過:“什麼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都盡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

把選擇權歸還給孩子,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尊重。

伊能靜在參加《幻樂之城》時,就自曝有一次和兒子哈利吵架,因為她想讓孩子學編劇,但哈利卻想要學剪輯。

伊能靜以過來人的身份分析利弊,哈利卻反駁道:“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女兒偷吃鄰居糕點,媽媽竟要報警抓人:父母越強勢,孩子越不聽話!

伊能靜聽完,猶如當頭一棒。

她開始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去嘗試,隻要孩子所想,便可以去學作詞寫歌,畫畫,跳舞,拍短片,寫小說,設計服裝,舞台劇……

伊能靜僅在哈利需要幫助的時候,協助他解決遇到的困境;在哈利失敗失落的時候,給他情緒上的安撫。

對他的方向卻從不設限,任他試錯。

最終,哈利也以從不低于A的成績回饋媽媽的信任。

是以,給孩子選擇,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賦權。當一個人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時,才會懂得負起責任。

父母的“放手”,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放心+協助”

心要放而手還是要幫,這樣才叫放手。

《“不管叫教”是更好的管教》書中有句話說,“不管教”最難的部分是,我們要在潛意識裡清除“孩子是我的附屬,孩子的事情我都要管”這個概念。

放下過剩的保護欲,接受孩子終究會離我們遠去,是每個父母的人生必修課。

育兒不是控兒,請少一些控制,多一點自由和選擇。

愛他,便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華大母嬰(BGI_baby)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知名醫學檢測機構“華大基因”旗下的母嬰公衆号,每日推送科學靠譜的懷孕、生娃、育兒知識,助你的寶寶健康出生,快樂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