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記者 趙偉斌
俗話說,"一年的計劃在于春天",而今天是夏天,全州要全面貫徹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動員的戰争精神,早在嚴冬就開始這場戰鬥,真正一年的計劃就在于"冬天"!
确定目标 立即采取行動
隻是争取調整。冬初以來,臨夏縣甘幹做産業調整領跑者,依托6萬畝高效節水工程和2234個易扶貧搬遷太陽能溫室,穩步擴大高原夏季蔬菜和高原秋季蔬菜種植在土橋、先鋒等城鎮,在長路、瑪尼寺溝、荒漠泥溝等鄉鎮建設1萬畝食用菌基地;
臨夏市以更大的熱情,規劃着今年的農業工作。計劃種植高原夏日蔬菜5000畝,目前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計劃增設西瓜種植2500畝,已完成土地流轉1000畝,1500畝土地已完成鋼架棚建設;
和征縣發揮傳統優勢,發展油菜、中藥、奇祖拉、高原夏菜、藜麥等特色産業,目前土地要求已全面落實,配套實施高标準紅松種植農田建設正在全面推進。
遊樂縣立足資源禀賦,以飼草、中藥、高原夏蔬、特色森林水果、食用菌等為突破和重點,進一步細化任務措施,從1月9日起對土地循環、暖棚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實落實,推進推進落實。
廣和縣計劃推廣旱作農業36萬畝,解毒馬鈴薯新品種6萬畝。結合旅遊路線,在莊莊集、買家巷、官廣場3個鄉鎮推廣雙低雜交油菜2萬畝,在山坡上不應适合種植糧食作物,荒地種植苜蓿1萬畝。三甲牛羊市場、縣級農牧貿市場、牛羊屠宰場等項目的選址和土地征地工作已經完成。
石山縣、東鄉縣永靖縣也按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精神召開動員大會,全面規劃,實際行動。
專注拼搏打基礎
各縣市牢固樹立"冬季閑置人不閑置""一年農作物兩年"理念,快速行動,及早貯存轉移細菌、菌棒、基材等生産物料,確定農業資金需求,確定春季按時播種。
目前,全州對1767萬袋細菌的需求,現已生産87579萬袋,協定下單轉移891.2萬袋;已建成47個消毒室和426個消毒棚。
該州對新鮮儲存的需求量為27,000噸,并且已經建成了107,000噸。建設食用菌生産線5條(日生産能力18萬根),在建3條,估計日生産能力21萬根。
縣市積極組織鄉鎮協助大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按照"法制、有償、自願"的原則,及時做好土地出讓工作。截至目前,國家已轉讓土地33.7萬畝。
各縣市圍繞"牛羊菜、蔬菜細菌"七大特色産業發展需求,采取集中教育訓練和現場教育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分級、分行業開展農村勞動力教育訓練。目前,已有8個縣市開展實踐技術教育訓練211人19888人,其中:養牛業教育訓練36人4164人,羊業教育訓練30人3579人,蔬菜行業教育訓練32人2180人,森林水果行業教育訓練班35人2383人,馬鈴薯行業教育訓練31人2549人, 教育訓練中藥材行業26人2200人,食用菌行業教育訓練21人2833人。
這一切,為打赢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之戰奠定了基礎。
培育新學科,求強發展
縣市以工業化思維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堅持結合走出去投資培育和擴大地方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國家引進和培育了127家重點龍頭企業。
目前,臨夏縣已與四川藍田集團、廣東海底漁船集團等5家域外企業達成意向協定,正在開展進一步的對接談判、物資調撥、播種等工作正在積極有序進行。
石山縣與關家川鄉甘肅延鼎農産品有限公司、劉繼鄉高麗村菌種種植協定、臨夏州夏潤高原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中咀嶺鄉金昌村吉藏村雞尊種植合作協定,與小關鄉唐藏村簽訂了羊肚種植協定。
永靖縣初步篩選确定願意參股的民營企業和大農戶60餘家,已有14家企業開展土地流轉、土地形成等前期工作。
東鄉縣發揮百年春薯、前畜牧業、益東羊業、綠百合、九棚等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實作品種互補、循環發展。
和正縣已與上海英凡貿易公司、福建金地公司達成協定,購銷紅松發,確定特色農産品适銷對路。
今天,臨夏大地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戰如火如荼地拉開帷幕,是朝着勝利的目标穩步前進!
來源:全國日報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