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龍泉新兵獲劍行軍
大家好,我是一個秃頂的女孩,像一個機關槍夢索福,我回來了!
2021年春季招聘從2月中旬開始,到3月底結束,今年春季招聘結束。從3月1日開始,新兵被準許參軍,3月1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兵開始出征軍隊,開始了新的軍事生涯。許多地方都舉行了新兵告别儀式,最"豪華"的是浙江省龍泉市,在典禮上從劍中選出40多名新兵。
授予新兵的手臂之劍
3月18日,龍泉市政府和武部舉辦了一場獻劍活動,為新兵頒發了一把特制的"蜻蜓劍",供入伍新兵使用。這把劍是龍泉劍廠生産的,總長81厘米,意為中國人民解放軍81軍節,基本劍形為漢劍系,劍體簡單、堅硬,代表中國士兵忠誠、毅力、膽識精神。
浙江龍泉授予新兵龍劍
而且每把劍都刻有自己的編号和自己新兵的名字,意義重大。對于新兵來說,劍代表着他們軍旅生涯的開始,或許是軍人整個軍旅生涯中最寶貴的禮物。
龍泉這次舉辦的劍獎活動值得一看,不僅使新兵迅速體會到軍隊的意義,也為當地特産龍泉的"劍"進行了生動的宣傳。然而,也有人認為,這種活動毫無意義。
事實上,劍不再是中國的武器,尤其是軍隊。中國的劍術文化起源于很早,在西周時期,人們遵循北方民族的刀路,發展出刀劍。中國劍的發展跟材料一路前行,先是青銅,然後是鐵,然後是鋼,早在春末秋就鑄造了青銅和錫複合劍。
劍是複合金屬劍
鐵劍出現在戰國時期,但長度功能不同,直到漢代劍的風格基本固定下來,才是我們常見的漢劍形狀。然而,随着戰争水準的越來越高,劍逐漸從戰鬥武器的行列中被淘汰,長而善于砍的長刀公園刀取代了劍的地位。
盡管如此,中國的劍慢慢地催生了一套特殊的劍崇拜文化。劍不再僅僅是武器,而是被賦予了更高的文化氣質,中國獨特的騎士崇拜也被釘在劍上。刀劍在中國文化中代表着一種地位、心态、舉止和特殊的哲學情操,遠非其他冰冷的武器可以相提并論。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我軍第一次授予劍術了,送劍儀式早已在大連海軍學院成為一種傳統。
大連海軍學院肩負着為中國海軍培養年輕軍官的重任,特别注重禮儀和禮儀。每年,大連海軍學院的畢業生都會在隆重的畢業典禮上收到院長和政治委員會親自頒發的《海洋之劍》。
大海之劍在大連海軍學院
"海洋之劍"是一種钛鋼配件,劍柄為桃花心木鋼絲纏繞裝飾,正面刻有學生的姓名和校号,象征着榮譽和責任。上班後,隻要看到劍,就會記得自己打架的地方,不要忘記學校的教誨。
學生們手持大海之劍
臉上洋溢着榮譽
2017年,中國海軍還舉行了首屆總參謀長儀式,為13名艦長每人頒發了一把名為"深海之藍"的漢劍,中國現代海軍對深藍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TY3隊長被授予深藍之劍
穿着軍裝的韓健頗具侵略性
深藍劍"在其中有着深遠的地位:劍長0.8米,時刻提醒持劍者記住支隊的八大使命。12.6cm意味着該支隊成立于12月26日,也是該分遣隊戰艦在亞丁灣發動海軍首次護航行動的日子。刀刃寬度3.14cmn是為紀念3.14海戰而設計的,官兵們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我想啊,軍裝配飾,尤其是海軍配飾不是鬧着玩弄,一方面可以增強官兵的榮譽感,另一方面繼承和遵循中國傳統劍文化,是秦漢時期中國軍風的尊重和肯定!